新兵连散记(四)

版纳金华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真枪实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版纳金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金马山上的野樱花已经开放,清澈的金汁河中各种鱼儿在游翔,刚刚收完蚕豆的田野上一片空旷,不时飞起几只鸠鸟。</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部队已经一个多月,我们的训练强度也在逐步加大,不仅要进行常规的队列步伐训练,而且还增加了投弹、射击、擒拿格斗等新的军事训练科目。</p><p class="ql-block"> 听到要搞射击训练,大家都非常兴奋。刚到部队的时候,连长就跟我们讲过,背好枪站好岗是我们这支部队的特殊之处,别的部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我们这支部队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我们站岗放哨都是荷枪实弹,我们也希望能早一天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到执勤一线参加执行任务 。我们天天缠着班长问什么时候给我们发枪?</p><p class="ql-block"> 是啊,队列和擒拿训练搞得差不多了,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摸过一次枪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长是四川人,虽然个子不高,比我们早两年当兵,但说起话来却很幽默。他听到我们的“要求”后,不仅没有责怪我们,反而,笑着对我们说“新同志小哥,莫要着急,枪有你们扛的,就怕到时候你们不愿意扛”。我们知道他说的是真话,我们那时候武器是发到个人的,平时也都摆放在班里的枪架上。</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在我们参加完新兵的一次队列汇操后,班长就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同志们,明天就开始射击训练,今天每人都可以发到一支枪。”</p><p class="ql-block"> 随后,班长就带着我们去团部军械仓库领枪。班长上前,和军械库的一位老兵耳语了下。那个老兵就带着我们来到枪架前,让我们一人拿一支枪。</p> <p class="ql-block">  枪领回去后,新兵们一背上枪就有了些当兵人的英武精气。</p><p class="ql-block"> 团部又派出示范班给我们表演“步、冲、机”三种武器的分解结合方法,和操作枪支的要领。</p><p class="ql-block"> “五六式”枪族是1956年装备我军的,到我当兵的时候它已经在部队服役30多年了,它是仿造苏联1945年型西蒙诺夫自动装填步枪的一款步兵轻型武器,采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导气箍自动装填单发射击,具有重量轻、射击精度好,枪械结构动作可靠等优点,更重要的是那把装在枪管上的折叠刺刀,寒光闪闪,适合我们执勤部队使用。</p><p class="ql-block"> 估计是这枪自打装备下来,就一直没有更新过,发给我们的枪都很旧,枪托上的漆都已经没有了,可能是天天执勤的缘故吧。但枪的机械部分和枪管膛线还好,说明还能用。</p><p class="ql-block"> 枪是有生命的,它从是战士心里长出来的。班排长们反复跟我们灌输着这些理念。没有当过兵的人,注定对这一说嗤之以鼻。 经过与枪的亲密接触,我开始相信,枪有生命。它虽然是冰冷的钢铁和木托组成。但一旦我们身上的血性,赋予手中兵器以生命,它就变成了一个活的生命体,有生命的兵器,方能叫做基石!</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夜间紧急集合我们除了背包,还要挎上子弹带,背起枪。看电影等集体活动,也要背着枪,手提小马扎,在“枪靠右肩坐下”的口令中坐下。</p> <p class="ql-block">枪的保养是每周必修课,我们在班长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武器的使用和分解结合,以及武器保养等方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着老兵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拆卸枪部件,精心擦拭,抹上枪油,反反复复多次练习之后,我们也学会了蒙上眼睛装卸武器。乌黑闪亮的钢枪,成为新兵们心爱的伙伴。</p><p class="ql-block"> 射击训练非常辛苦且枯燥,卧姿、跪姿、立姿,持枪、验枪、装子弹、退子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些一连串的动作,初时新鲜,渐渐的便觉枯燥,高涨的热情开始慢慢地降温。</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标准的射击训练场地,我们只能到田野里搞射击训练,我和战友们趴刚收过蚕豆的田野上,依托还留着霜渍的田埂,在凛冽的寒风吹拂下练习瞄准。枪管上小小的缺口极度挑战视力,尽管我是双眼1.5,但练习瞄准了一会儿,眼睛就有些酸胀,开始模糊了。排长、班长和老兵不停的唠叨:“闭上左眼,右眼和准星、缺口三点成一线……”当然我们也清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道路,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啥用没有,最重要的是打靶的时候要上靶,一个射手必须克服火药推送弹丸发出的爆炸声响和枪托后坐力的恐惧,才能排除干扰,心理素质好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国力不强装备差,我们没有作训服,每人就是一套武装部发的六五式棉布军装,到部队以后又发了一套六五式的确良军装,我们就把武装部发的那套棉布军装作为作训服。这身衣服耐磨,参加军事训练,包括匍匐前进和反复趴下练射击等动作很实用。再好的东西也会坏,很快棉布军装上衣肘部就磨出了破洞,上衣纽扣成了磨砂状。下连队后我们军裤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不得不打上了补丁,虽然是继承了人民军队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但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军容风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国家强大了,军装与国际接轨,常服、礼服、作训服和迷彩服,服饰齐全不说,隔三差五又换新服装,老百姓也跟着沾光,挑沙灰抬木料的,割胶树摘茶叶的,还有放牛赶马的都穿着部队的各式训练服,还有搞征地拆迁、看守工地的也穿着像模像样的迷彩服。在这里我没有贬低劳动人民的意思,我是想说部队军装什么人都乱穿,非常不严肃,非常有损军队形象。</p><p class="ql-block"> 得知我在写新兵连的故事,战友们都纷纷打电话和发微信鼓励我:“要好好写,写出真实的独立团新兵三连。”我当然会好好地写真实地写。</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在田野上搞完瞄靶训练,起立整队时排长突然发现,我们瞄靶趴过的地方,在我们下腹部位落地的地方,都有非常明显大小不一的“小坑”,排长是过来人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笑着对着那些小坑啐了一口:“鸡巴兵真调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迎溪村硬邦邦的田野上苦练了许久,终于迎来了打靶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射击场就在一座砖厂后边的深沟里面,两边种满了桃李等果树,打苞的树枝在寒风中抖俏,树下的牵牛花和合欢花开得正艳。这场景和后来流行的一首军旅歌曲《哨所的喇叭花》非常契合,那咧开嘴笑的喇叭花是不是在鼓励我打好靶,戴红花呢?</p><p class="ql-block"> 每人5发子弹,直线距离100米,胸环靶步枪第一练习精度射击开始。随着指挥员发出的号令,我们每组10人分成若干组进行射击考核。</p><p class="ql-block"> 进入了真枪实弹阶段。无论平时训练多么刻苦,练得多好,跑了靶那就是前功尽弃!毕连长经常讲,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第一枪放不倒敌人,敌人就会放倒你,必须树立“练为战”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首次打靶,我们每个人如同怀揣着一只小兔子,那心是怦怦直跳。我嘴里悄悄地哼着:“一天不摸枪我手指就发痒,一枪没瞄好我吃饭都不香。”镶着一颗金牙的岩三把手掌立在胸前口中念念有词地祷告,经常上山打猎的克三露出了得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指挥员发出“卧姿,装子弹”的口令声后,我卧倒在射击位置上,向指挥员报告“射击准备完毕”,在得到“开始射击”的指令后,向靶子射出了第一发子弹!“砰”的一声!我肩膀被重重地顶了一下。也许是听到了弹头脱离的爆破声,真切地体会到了步枪射击后坐力猛烈撞击的滋味,我的心反而越来越平静了。此起彼伏的枪声,震耳欲聋。但我紧握枪支,专心瞄准,排除干扰,准星、缺口、靶心三点一线,轻轻击发,5发子弹全部射出!</p><p class="ql-block"> “9环、9环、9环……报靶完毕。”报靶员每报出一个数字,我心里就咯噔一下,但又想没有脱靶吃“鸭蛋”就行。虽然,50环与我擦肩而过,但我一发子弹也没有跑,打出了45环的好成绩。真的是我吗?我打了优秀!兴奋得几乎要跳了起来 。</p><p class="ql-block"> 但人家岩三和克三五发子弹全部10环,人高马大的李建林,因为弹着点几乎在集中在一处,被奖励再打五发立姿,同样五发全部命中10环。</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第一次打靶,印象特别深刻!我们高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结束了新兵军事训练考核的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开始正式投掷手榴弹。投掷点有一个用沙袋垒起的齐腰高的半圆形掩体,前方是一个斜坡。每次一名新兵进入投掷点,连长和几个排长、班长跑前跑后,进行现场安全防护。在部队投弹训练是很危险的军训科目。由于新兵投弹时紧张,导致事故发生的惨剧时有发生,曾有干部为掩护战士而光荣牺牲的先例。在之前投弹训练时,连长向我们讲述以往投弹发生的失误,曾有新兵因脱手,本应投向前方的手榴弹甩向后方,还有向前挥手榴弹扫到自己脑袋后面,自己把自己砸伤了的。这些都是过于紧张,动作变形所致。</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投弹现场,排长在示范投弹时,反复交代我们,一旦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时,尽量卧倒隐蔽,不要用脚去踢手榴弹,更不要用身体去扑手榴弹。</p><p class="ql-block"> 施海峰一上来不用助跑,扬手就把手榴弹甩了出去,那手榴弹超过规定落点临空爆炸,有惊无险。连长说,这已经是破全团纪录了,奖励他又投了一颗手榴弹。</p><p class="ql-block"> 轮到我时,连长把一枚手榴弹递给我,我拧开手柄下端的金属盖,露出了带金属圆环的引线,想学电影上看扔手榴弹的样子,右手握弹,用嘴去拉弦,手柄下开始冒烟,才把手榴弹扔出去,我也想照此操作。但连长告诉我将拉环直接套在右手食指上,往前扔就行,不用拉弦。我心里纳闷,如果扔出后,拉弦不断,手榴弹飞不出去咋办?但没敢多问,右手向前奋力一挥,手榴弹就飞出去了。这时我还从掩体探出身子,瞪大眼睛,想看看手榴弹扔出去多远了?毕连长见状,飞身跃起将我扑倒在地。这时我听到了不远处的爆炸声,还有弹片在空中“嗡嗡”呼啸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我忘记了投弹后立即隐蔽的规定,亏得连长反应迅速,要不我很可能被飞出的弹片击伤。木柄手榴弹与炸弹、手雷不一样,装药不多,爆炸力有限,爆炸后,地上只留下碗大的坑。主要靠爆炸产生的弹片造成杀伤。弹片是玉米粒般大小的金属颗粒,由弹壳碎裂而成,弹片飞向空中伴随着尖锐的呼啸声。</p><p class="ql-block"> 唉,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意志和胆量也是靠一点点磨炼出来的。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不枉此生来世上走一趟。</p><p class="ql-block"> 根据本人日记和战友回忆创作</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于网络,向原创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