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4月27日晚上 应孙小平博士的邀请,参观了位于上海市外滩九江路201号的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中国基督教协会的秘书长顾梦飞先生亲自为我们介绍和导览。圣三一教堂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从英国殖民时期的象征,到在战乱和文化大革命中遭遇的困境,再到如今的复兴,圣三一教堂的历史是上海这座城市变迁的缩影。</h5><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起源与建造</b></h3> <br><br><h5>圣三一教堂的建设始于1847年,当时上海正处于鸦片战争后的开埠时期,西方列强的殖民势力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为了满足在上海的英国侨民的宗教需求,英国商人捐资建造了一座小型教堂。然而,原有教堂的屋顶在建成不久后便坍塌,导致了重新建设的需要。</h5><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860年至1880年间拍摄</h5> <h5>1863年,英国著名建筑师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George Gilbert Scott)受邀为教堂设计新建筑。斯科特采纳了哥特式复兴风格,设计了一座可容纳800人的宏伟教堂。由于预算问题,建筑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修改,由另一位建筑师威廉·基德纳(William Kidner)在原址进一步扩建,最终于1869年正式完工,迄今已逾150年。1875年升格为主教座堂。1893年钟楼建成,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和罗马式元素,拥有高耸的尖顶和美丽的彩色玻璃窗,成为当时外滩最具标志性的地标,上海的天际线。</h5><br><br> <h5>清末画家吴友如曾做过一幅绘画作品《红礼拜堂》,以及一首词《调寄菩萨蛮》:“红墙隐隐云中见,琉璃作栋金为殿,生伯断人肠,鲸钟历乱撞。风吹花片片,绣院盈芳甸,礼拜是今朝,纷然各见招。”</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繁荣与衰退</b></div><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于 1908 年</h5> <h5>圣三一教堂在20世纪初迎来了辉煌时期,成为英国侨民的精神家园。1925年,教堂内安装了拥有2500多根音管的管风琴,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上海宗教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然而,随着1937年日军入侵上海,教堂在战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侨民和盟军士兵曾在这里避难。英国作家JG 巴拉德年轻时曾就读于这所学校,这所学校也出现在他的小说《太阳帝国》中。战争结束后,教堂依然未能恢复到往日的辉煌。</h5><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英国作家JG 巴拉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说《太阳帝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影《太阳帝国》</h5> <h5>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圣三一教堂开始衰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的尖顶被拆除,教堂内的座位、彩色玻璃窗和当时亚洲最大的管风琴等重要设施被破坏或拆除,教堂被迫转作其他用途,甚至被改为电影院和政府办公室。圣坛上安装了舞台,增加了二楼和倾斜的楼面,砖墙抹上灰泥并进行了粉刷。</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化大革命与复兴</div><br><br> <h5>经过几十年的冷落,圣三一教堂终于迎来了复兴的机会。2004年,政府将圣三一教堂的所有权移交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开始进行修复工作。修复过程中,工程师们严格遵循历史原貌,力求恢复教堂的哥特式风格,并对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h5><br><br> <h5>然而,并非所有的内部元素都能够原样恢复。原本纪念一战英国阵亡将士的精雕细刻的纪念碑被简化为木材装饰,而曾经的豪华管风琴也被小型电子风琴所取代。原至圣所处三块大型彩绘玻璃按英式教堂的传统风格修复,并在主礼圣品座椅旁面对会众处安防了由英国运来的一个古老的鹰形读经架。其他部分的彩色玻璃窗还没有全部得到恢复。尽管如此,修复后的圣三一教堂依然保持着其历史价值和独特的建筑美学。</h5><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面的管风琴应该是装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受洗盘也是后来复原的</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的圣三一教堂</div><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鹰形读经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优异奖</h5> <h5>今天,圣三一教堂依旧是上海历史和宗教复兴的重要象征。教堂的复兴不仅是建筑上的恢复,也是上海宗教和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圣三一教堂作为一个宗教和文化的融合体,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无论是其精美的建筑风格,还是深厚的历史背景,都使得这座教堂成为了上海这座大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堂的重生也反映了中国近年来宗教复兴的潮流,表明了中国对西方历史遗产的日益关注和保护。</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