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神圣,劳动光荣,致敬劳动者,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幸福一生

<p class="ql-block">  劳工神圣,劳动光荣,致敬劳动者</p><p class="ql-block">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p><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编辑:幸福一生</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0日</p><p class="ql-block"> 明天,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属于全世界80多个国家劳动者的节日,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凝聚着人类对公平正义、劳动尊严的永恒追求。</p><p class="ql-block"> 回望19世纪末的美国,工人阶级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在1886年5月1日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罢工与游行示威。芝加哥市20多万工人走上街头,用行动表达对不合理劳动制度的抗议。尽管随后的“海市蜃楼广场事件”带来了惨痛伤亡,但这场斗争的火种并未熄灭。1889年,第二国际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这一天成为了全世界劳动者争取权益、团结奋斗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1949年后,它被正式确定为法定假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以各种形式向劳动者致敬。从表彰劳动模范,到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无不彰显着对劳动者的尊重与礼赞。</p><p class="ql-block"> 劳动节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节日本身。它是弘扬劳动者权益与社会公平的旗帜。合理工时、公平工资、安全劳动环境,这些看似平常的诉求,是无数劳动者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成果。它倡导阶级平等,反对剥削,让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者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它彰显集体行动的力量,工会组织的团结斗争,让劳动者的声音得以放大,使劳动者人权权益得以保障。</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以各自的方式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劳动榜样;欧洲的工会组织走上街头游行,呼吁关注劳工政策;拉美等地的劳动者则常将劳动节与抗议活动结合,直面社会不平等问题。尽管形式各异,但都表达了对劳动权益的重视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劳动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随着“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的兴起,劳动者权益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保障零工、平台劳动者的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企业中的劳工待遇、移民工人权利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同时,消除职场性别歧视,推动同工同酬,实现性别平等,也是劳动节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使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劳动节不应仅仅是一个假期,更应是我们反思与行动的契机。我们要关注劳动者的现实困境,如过劳、低薪等问题,五险一金在民营企业得不到完全落实,加班没有加班工资,带薪休假制度不能实施,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依然需要大力关注和解决,推动政策的改善,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体系等。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劳动价值的文化,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尊严与荣耀</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在刚刚召开的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p><p class="ql-block">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全体工会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指出,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动员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要着眼推进共同富裕,稳步增进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福祉。</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五一国际劳动节见证了劳动者的奋斗与抗争,也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是劳动者用鲜血与汗水换来的纪念日,承载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在新时代,让我们共同致敬每一位劳动者,无论是辛勤耕耘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有默默奉献的教师、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在各个岗位上拼搏奋斗的普通人,他们都是时代的脊梁,都是令人尊敬的劳动者,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关注劳动者权益,落实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益保证,学习企业家胖东来的和京东(刘强东)积极落实劳动法,保证全体员工落实五险一金,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弘扬劳动精神,让劳动的光芒照亮时代征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9年7月14日,由恩格斯领导“社会主义国际”(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p> <p class="ql-block">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其关于劳工权益保护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全球工人运动的发展,并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下结合其相关论述及历史背景,总结其核心观点及现实价值:</p><p class="ql-block"> 一、劳工运动的历史贡献与制度奠基</p><p class="ql-block">1. 确立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1889年巴黎大会上通过决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以纪念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发起的罢工运动。这一行动不仅是对工人阶级斗争历史的铭记,更成为全球劳动者团结抗争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 “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恩格斯高度评价芝加哥罢工事件,认为这是工人通过流血牺牲争取权益的里程碑,推动了劳动工时制度从18小时向8小时的转变。</p><p class="ql-block">2. “推动国际劳工立法” </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如《资本论》中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强调通过法律限制工作日、保障工人基本权益的必要性。恩格斯进一步通过第二国际推动国际劳工立法的实践,为后续各国劳动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二、劳工权益保护的理论主张</p><p class="ql-block">1. “劳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轴心”</p><p class="ql-block">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一论断揭示了劳资矛盾的核心地位,强调劳资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p><p class="ql-block">2. “批判资本主义劳动的异化与剥削”</p><p class="ql-block"> “异化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劳动导致工人与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及他人关系的四重异化。工人沦为“抽象劳动”的工具,其劳动成果被资本无偿占有。 </p><p class="ql-block"> “谋生劳动的颠倒性”: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将劳动异化为纯粹的谋生手段,劳动者被迫接受低工资、长工时,甚至丧失基本尊严,形成“劳动—资本”的尖锐对立。</p><p class="ql-block">3. “强调法律与集体行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恩格斯主张通过立法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例如推动最低工资、工时限制等。同时,他倡导工人阶级通过工会组织和集体谈判争取权益,认为“团结斗争”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三、恩格斯思想的当代启示</p><p class="ql-block">1. “对当前劳资矛盾的警示” </p><p class="ql-block"> 当前中国劳资矛盾仍集中在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如快递行业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农民工欠薪问题突出,私营企业五险一金不能完全落实等问题)。恩格斯关于“资本逐利本质”的批判,揭示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过度攫取。</p><p class="ql-block">2.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路径” </p><p class="ql-block"> 为了“法律落实与监管强化”:需严格执行《劳动法》关于工时、加班费、劳动合同等规定,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 </p><p class="ql-block"> 三方协商机制:政府、工会、企业应共同参与劳动关系协调,通过集体协商平衡劳资利益(如工资增长机制、劳动条件改善)。 </p><p class="ql-block"> - “劳动者权益意识的觉醒”:鼓励工人依法维权,打破“忍气吞声”的被动局面,同时完善法律援助体系降低维权成本。</p><p class="ql-block">3. “全球化与新经济形态下的挑战” </p><p class="ql-block"> 零工经济、平台用工等新型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面临社保缺失、算法控制等问题。恩格斯关于“劳动解放”的思想,提示需将劳工权益保护扩展至新业态,例如通过立法明确平台劳动者的法律地位、保障其休息权与报酬权。</p><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恩格斯的劳工权益思想不仅是历史的产物,更是解决当代社会矛盾的镜鉴。其核心在于揭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本质,并呼吁通过制度变革与集体行动实现劳动者的解放。当前,中国需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间寻求平衡,将恩格斯倡导的“劳动尊严”转化为切实的政策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劳动最光荣”的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祖光先生雕像</p> <p class="ql-block">马祖光教授(1928年4月11日—2003年7月15日),光电子技术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出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p><p class="ql-block">长期从事激光介质光谱、新型可调谐激光和非线性光学及应用研究。在二聚物准分子、固态三原子准分子、四原子分子准分子、真空紫外波段离子准分子等体系上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实现激光振荡十项,观察到新荧光谱区十七个,新非线性光学过程七个。对光电子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中包括用于水下通信的紧凑型可调谐硫分子S2蓝绿激光器、高信噪比超窄带滤光技术、利用非线性效应改善光束质量、用位相共轭技术进行强激光传输畸变补偿、相位共轭自动跟踪飞行靶、外激光场中粒子间近共振能量转移等方面。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2003年7月15日,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75岁。</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雕像</p> <p class="ql-block">梁军</p><p class="ql-block">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1930年3月/4月1-2020年1月14日),黑龙江省明水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哈尔滨市农机局总工程师。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p><p class="ql-block">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形象一说即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p><p class="ql-block">梁军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一个贫苦家庭,原名梁宝珍,后更名为梁军;</p><p class="ql-block">1948年,作为唯一一名女学员参加北安拖拉机手培训班,结业后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又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女子拖拉机队并担任队长,</p><p class="ql-block">1957年大学毕业后,继续投身农机事业,直至1990年离休。2020年1月14日13时许,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梁军是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工会代表大会代表, 第一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60名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她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的变迁与发展。梁军先后多次受到毛主席、朱德、周恩来、邓小平、习近平等接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国著名劳模苏广铭‌,1913年出生于山东平原县人,是著名的劳动模范和技术革新专家。他于1926年在哈尔滨市继成铁工厂当学徒,后进入哈尔滨机车车辆厂工作,担任铣工。苏广铭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誉为“时间的主人”。</p><p class="ql-block">职业生涯和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苏广铭,男,1913年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劳动模范。山东平原人。1926年到哈尔滨市继成铁工厂当学徒。后进哈尔滨机车车辆厂当铣工。建国后,历任哈尔滨机车车辆厂工程师,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省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苏广铭在哈尔滨机车车辆厂工作期间,实现了320项技术革新,其中包括研制出错齿片铣刀和玉米铣刀,这些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工效提高了四至五倍。1965年,他创下了4分钟加工一块轴瓦的全国最高纪录‌。此外,他还改进了老式铣床,将其转速从每分钟120转提高到每分钟620转,工效提高了5倍多‌2。在抗美援朝期间,他设计的新式铣刀使一天内加工的车架数量从1个增加到12个,确保了生产任务的完成‌。</p><p class="ql-block">荣誉和影响</p><p class="ql-block">苏广铭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全国劳模苏广明雕像</p> <p class="ql-block">苏广铭,1913年出生,山东省德州平原县人。 中共党员。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三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哈尔滨市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13次受到毛泽东王席和周思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35年进入哈尔滨铁路工厂(现中车哈余滨车辆厂有限公司)工作,历任铁工工人技师、工人工程师。苏广铭一生热衷干技木改革和发明创新,共完成重大技术。 革新350多项,其中的一项革新可以使工效提高88倍,并发明了“王米铣刀”和“错齿片铣刀”。“一五”期间,他用两年零三个月时间完成5年的工作量。 五”期间,他提前4年半完成5年工量。 1965年,他创下4分钟加工一块轴瓦的全国最高纪录。他被称为足智多谋的技术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2005年病逝,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孙茂松‌,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神刀手”。他在哈尔滨军工联合加工厂和哈尔滨军新安铁工厂担任车工,并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创造了大量先进的刀具,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p><p class="ql-block">孙茂松从13岁开始在哈尔滨军工联合加工厂和哈尔滨军新安铁工厂当学徒和车工,边学边实践,反复推敲磨练,并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他在26年中研制成功三百九十多种刀具,其中最著名的是1968年创造的快速强力挑蜗杆车刀,这种刀具极大地提高了工效,被誉为“神刀手”‌。</p><p class="ql-block">孙茂松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术革新上,他还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分别是1959年和1979年。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工人,成为劳模精神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孙茂松,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山东牟平人。1941年到哈尔滨军工联合加工厂当学徒,后进哈尔滨军新安铁工厂当学徒,后进哈尔滨军工联合加工厂当车工。建国后,任哈尔滨制氧机厂工程师。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起,在二十六年中研制成功三百九十多种刀具。1968年创造快速强力挑蜗杆车刀及操作法,提高工效二十五倍,并在全国推广,被誉为“神刀手”。1959年、1979年分别获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合著有《快速强力挑蜗杆》。</p> <p class="ql-block">尹燕珩(1926-2002),男,汉族,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51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宾县新甸镇农会会员、主任、新甸镇镇长,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东莱派出所民警、指导员,哈尔滨市人民警察学校政治处主任,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助理调研员。</p><p class="ql-block">尹燕珩同志自1955年起连续13次被评为市公安系统红旗手、五好民警、先进工作者称号,自1972年起连续10年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978年被省公安厅授予模范指导员称号,198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特级劳动模范,同年5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p><p class="ql-block">尹燕珩同志是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他的一生体现了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一身正气、秉公执法的公仆意识;以身作则、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他在东莱派出所工作期间,无论是作为外勤民警,还是作为指导员,总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相信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他用赤子之情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履行人民警察打击犯罪的天职,用一身正气兑现廉政爱民的诺言,百姓称赞他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民警。在他的带动下,东莱派出所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革命化、群众化、战斗化”的派出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称号,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公安战线上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全国劳模魏兴政1936出生,山东省泰安县人。中共党员,中共十一大中央候补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劳模,并于1977年和1979年荣获两届全国劳模称号。‌1955年进入哈尔滨水泥厂小玲分厂工作,历任采石班长,分厂党总支书记,厂党委副书记。进厂之初,刚满20岁的魏兴政就带领他的采石小组完成了月采石5000吨,是全厂生产任务的六分之一。质量完全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他以不怕苦、不怕死,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著称,曾经三次冒着生命危险在破碎机下料口最危险的老虎口”排除故障。被工人们称为虎口拔牙。被誉为白石山上的铁人。他始终坚持“把容易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八让八留优良作风,成为建材行业的一面旗帜,1996年退休。</p><p class="ql-block">魏兴政的工作经历丰富,曾在哈尔滨水泥厂工作,该厂在解放后成为东北第一个恢复生产的水泥企业,并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技术革新,成为国家建材行业的标杆‌2。魏兴政在厂期间,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工作,为企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魏兴政的荣誉包括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省、市劳模和劳模标兵等‌1。他在退休后依然保持着对企业的关注和热爱,体现了老一辈工人阶级对企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李庆长,原任哈尔滨电业局道里供电局变电亭一班班长,现任哈尔滨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中共党员,工人高级技师。李庆长同志自1970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在电力行业的第一线。三十多年来,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让客户满意"的宗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身体力行,默默奉献,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被誉为"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多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电力系统特等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主要事迹</p><p class="ql-block">李庆长参加工作之初,就许下诺言,一定把工作岗位作为服务人民的机会好好珍惜,用一生的行动实践这一诺言。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用忠诚和热情在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他重活脏活累活始终抢在前,危险和困难面前始终冲在前。1996年,松花江上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救出落水父子;1998年,他与20多名同志组成了保电突击队,在特大洪水面前抢险保电,与洪水展开30多天的搏斗,圆满完成任务,为保证全市人民供电做出贡献。在抗击非典期间,他主动与承担防治非典任务的医院联系,不顾危险深入到南岗区发热留观医院处理用电故障,恢复了医院的供电和供水;在东风监狱变电所停电,全所进入警戒状态的关键时刻,他担当重任,凭借技术通宵抢修,恢复了供电。不管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只要客户一个电话,他都及时赶到,帮助瘫痪的老人接通烤尿布的电暖器,帮助80多户居民修理进户电闸,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公园管理处接通电源,结束了5年摸黑办公问题。为了让服务更深入人心,他与服务队主动走进尚志社区,为百姓讲解安全用电知识,随时解决用电难题;到24小时供电服务电话“95598”担任客户代表,零距离回答客户问电咨询。截至2007年7月末,“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共收到手机及电话30208个,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p><p class="ql-block">人物荣誉</p><p class="ql-block">中央新闻单位先后两次集中报道了李庆长的事迹。国家电力公司、中共黑龙江省委等先后作出了向李庆长同志学习的决定。2004年,他带领的“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先后被授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黑龙江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等光荣称号。2002年,李庆长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p><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黑龙江省“最美奋斗者”推荐人选</p> <p class="ql-block">1、“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p><p class="ql-block">2.“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行知</p><p class="ql-block">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p><p class="ql-block">4.“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p><p class="ql-block">-爱因斯坦</p><p class="ql-block">5.“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霍金6.“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p><p class="ql-block">7.“劳动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列宁8.“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马克思</p><p class="ql-block">9.“科学是使人 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p><p class="ql-block">10.“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p><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p><p class="ql-block">这些名言不仅是对劳动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一起向辛勤的劳动者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