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里长安旅游公司组织这次侗寨旅居真的很用心,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侗族文化,体验侗族的一些非遗传承习俗,给我们安排了一些接地气,有意义的活动。</p> 木槌起落间,糯香染岁月 <p class="ql-block">侗家人喜爱糯米,他们种植了优质的糯米,用糯米制作各种糍粑,各种糯米甜点,酿制糯米酒,用这些款待他们的朋友客人。我们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学做糍粑。</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进糍粑坊,意外的发现教我们做糍粑的小伙子竟然就是蜡染房教我们蜡染的小伙子。呵呵,看来这个侗家小伙子是个全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落座,侗家小伙就拿出做糍粑的工具和一桶热气腾腾的糯米饭。他说做糍粑首先要浸泡糯米,把洗好的糯米浸泡到手能把糯米碾碎。然后就是蒸糯米,把糯米放进木桶蒸熟。为了节省各位的时间,前面这两步我们已经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侗家小伙把木桶的糯米倒进一个船型的木臼里。糯米上盖着黄色的东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啥?草药吗?”因为知道侗家有用各种草药把糯米浸染成不同颜色的习惯,所以自然会认为那就是草药。</p> <p class="ql-block">侗家小伙掀下那被我们认为是草药的东西,哇哈,原来是防粘的丝瓜筋。</p> <p class="ql-block">妹夫抓了一点蒸好的糯米,粒粒晶亮亮,散发出浓郁的米香。</p> <p class="ql-block">侗家小伙说:糍粑做的好不好主要是臼打的功夫。他举起木槌一下一下捶打着木臼里的糯米。其实我们湖北老家也是这样打糍粑的。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土灶前忙碌,大铁锅里的糯米咕嘟作响。但此刻眼前的侗家糍粑,多了几分山野的灵气。侗家小伙示范着捣米的节奏,捣杵起落间,糯米逐渐化作绵密的米团,像是把侗寨的晨雾、鼓楼的倒影、溪水的叮咚都揉进了这团洁白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团友争先恐后的学着捶打糍粑。轮到我尝试时,捣杵并不那么听话。侗家小伙笑着说:“打糍粑要快、准、稳,两人配合得像一个人似的。落槌的时候要用力,把糯米的筋道捶出来,但又不能太急,不然会打得不均匀。” 我跃跃欲试,可一拿起木槌才发现,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极费力气。没捶几下,手臂就酸得抬不起来,看侗家小伙却依旧面色如常,槌起槌落间,仿佛在谱写一曲力量与韵律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终于,糍粑打好了。侗家小伙把打好的糍粑倒进一个放着黄豆粉和白糖的竹编子。用沾满香油的手揪下一团糍粑,迅速地裹上早已备好的熟黄豆粉和白糖,让我们品尝。团友们早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团就往嘴里塞。我也急吼吼地咬上一口,温热的糍粑软糯得几乎要在舌尖化开,黄豆粉的醇厚香气与白糖的清甜交织在一起,瞬间将味蕾唤醒。那黏黏糯糯的口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温热的甜蜜在舌尖化开,</span>仿佛把整个侗寨的温暖都吃进了肚子里。</p> 长桌宴上,盛满人间烟火 <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过侗家的长桌宴,在电视剧、抖音里也多次看过。此次到侗寨,对长桌宴也充满憧憬。到侗寨的第二天,万里长安为我们安排的长桌宴开场了。日头偏西时,几十米的长桌已经铺开,导游梅子告诉我们长桌宴是侗家待客的最高礼仪,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来了,才会摆起这气势恢宏的宴席。</p> <p class="ql-block">菜肴陆续上桌,我却一点顾不上,一个劲的拍照录小视频,想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宴席开始时,一阵清脆的歌声响起。四位身着盛装的侗家姑娘手持棕色的土碗,迈着轻盈的步伐走来。她们的银饰在夕阳下闪烁,歌声婉转悠扬,如同山间清泉流淌。她们唱着敬酒歌开始敬酒。</p> <p class="ql-block">最前方的姑娘将酒碗平端,身后的姑娘依次叠高酒碗,最后一个姑娘将酒倒进最高的酒碗,酒顺着倾斜的碗往下流,经过几个碗后流进游客的嘴里,这就是侗家敬酒的最高形式"高山流水"。</p> <p class="ql-block">有酒量的团友们纷纷毛遂自荐,妹夫也不甘示弱,站出来接受挑战。"喝高山流水酒是有规矩的。“隔声不断就不断”当酒液顺着层层叠叠的酒杯倾泻而下,与歌声交织,几位老同志涨红着脸仰头接酒,引得满堂欢笑。我举着手机拍摄,镜头里晃动的不仅是美酒,更是侗家人滚烫的热情。妹夫大胆尝试仰头畅饮,脸上洋溢着豪迈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敬完酒,更有趣的环节来了。一位姑娘夹起一筷子菜,笑意盈盈地走到客人面前,眼看就要喂进嘴里,却突然手腕一抖,菜掉了回去。惹得众人一阵哄笑,接着姑娘又稳稳地将菜喂进客人嘴里,这便是侗家独特的“逗客”习俗,用这样俏皮的方式,让客人感受到侗家人的热情与幽默。</p> 篝火映星空,歌舞醉人心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鼓楼前的空地上,人们渐渐聚集起来。我们的又一项侗家习俗文化体验开始了—侗家的篝火晚会。</p> <p class="ql-block">一位游客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走到侗家有威望的汉子身边。汉子神情庄重,双手捧着神圣的火种,与游客一起缓缓绕场一周。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心中满是敬畏。随着火种点燃篝火,熊熊火焰腾空而起,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点燃了整个侗寨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侗家大歌在火光中响起,第一首《欢迎你到侗家来》,没有伴奏,纯粹的人声却震撼人心。多声部的和声此起彼伏,时而如高山巍峨,时而如溪流潺潺,仿佛把侗寨的青山绿水都唱进了歌里。歌声刚落,侗族姑娘小伙们就热情地拉起游客的手,邀请大家一起跳舞。我们的团友跟着他们的步伐,学跳“多耶舞”,手拉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笑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欢乐的气氛瞬间拉满。</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敬酒歌又响了起来。姑娘们端着盛满糯米酒的碗,一边唱歌一边走向游客。那糯米酒清澈透亮,还未入口,就能闻到淡淡的糯香。接过酒碗的游客们,几乎都一饮而尽。我们到侗寨第一天就品尝了这样的糯米酒,酒液入口清甜,带着微微的酒香,度数不高,十分顺口。妹夫常说:“这酒喝到微醺,看这侗寨的夜景,听着大歌,才是最惬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随后,几个侗家传统节目轮番上演。</p> <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当属婚俗表演。一位漂亮的游客小姑娘被邀请做“新娘”,从议亲时双方家长的“讨价还价”,到抢亲时小伙子们的“你追我赶”,再到接亲时的热闹场面,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趣味。两位“新人”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给大家发糖,仿佛真的走进了一场甜蜜的婚礼。</p> <p class="ql-block">最后,大家又手拉手围成圈,在歌舞中结束了这场难忘的篝火晚会。</p> <p class="ql-block">夜深回房时,月光为鼓楼镀上一层银边。窗棂外,不知谁家传来侗族大歌的余韵,多声部的和声在夜空中流淌,像溪水漫过青石。这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我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而是有幸触摸到侗寨文化肌理的旅人。那些糯香四溢的糍粑、银浪翻涌的高山流水、火光跃动的多耶舞,都化作了打开侗寨文化之门的钥匙,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古老民族的灵魂与温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