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日落长沙秋色远</b></p><p class="ql-block"> 文/西友</p><p class="ql-block"><b>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是毛主席诗词中唯一提到的省会级大城市。他老人家在另一首诗词中,写出了同普通人一样浓郁的乡愁:“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b></p><p class="ql-block"><b> 古代传说中,位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的九嶷山,有娥皇峰和女瑛峰。娥皇、女瑛是尧的女儿,二人皆为舜的妻子,故而被称作“帝子”。舜南巡未归,病死于江南,葬于九嶷山。娥皇、女瑛姐妹二人得知噩耗,赶往湖南。她们的泪水滴在青竹上,竹子上呈现出红色的斑点。八百里洞庭湖波涛连天,橘子洲上人声鼎沸,歌声连天。湘江长沙段上有一长形小岛,长岛,就是橘子洲。五代时的诗人谭用之在《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一句,芙蓉国即湖南省。</b></p><p class="ql-block"><b> 1953年,我进入小学开始认字。解放初期,小孩子接触到的儿童读物只有连环画,也称“小人书”。如今的儿童,手机、电视、电脑一应俱全;那时候得到一本小人书,就反复观看,爱不释手。记得有一本连环画《战长沙》,说的是关云长义释黄汉升的故事。赵云、张飞各领军三</b></p> <p class="ql-block"><b>千,分别攻下桂阳、武陵。生性高傲的关公,只带五百刀斧手,去战长沙。关公与长沙老将黄忠正在酣战之时,黄忠马失前蹄,跌落在地。关公不杀黄忠,让他换马再战。次日,二人再战,黄忠拈弓搭箭,要射关公,但念及关公仁义,稍一抬手,仅射中关公头盔上的团樱。长沙太守要杀黄忠,被魏延救下,献出城池,投靠关公。</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长沙城,古代的城墙只留下了一小部分,长沙人民称之为天心阁的地方。天心阁位于长沙城墙的拐角处。长沙城墙始建于西汉。刘邦建立西汉,分封诸侯王,如齐王韩信(后贬为淮阴侯)、九江王英布,长沙王吴芮。长沙王吴芮都长沙,开始修建城墙。城墙建成时,鉴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城墙仅为土城。在我的河南老家,稍微大一点儿的村子,都有土寨墙,河南人叫它为“寨”。估计长沙王吴芮的长沙城,也就相当于河南农村比较大的土寨墙,后来才逐渐形成坚固的砖石结构。</b></p><p class="ql-block"><b> 清朝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在长沙城墙的东南角城墙上,建起了一座三层高的楼阁天心阁。阁名来自于《尚书》中的“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取名为天心阁。古代的城墙,都在城门的正上方建有城楼,而天心阁下并无城门。奇怪的是,天心阁下,尽管没有城门,但还修筑了一座瓮城,称作月城。不知道的人看到上面的城楼,下面的月城,都以为里面有城门。公元1852年,太</b></p> <p class="ql-block"><b>平军兵发长沙,见城头上的天心阁那么高大,下面肯定有城门,便将主攻方向集中于此,白费了不少力气,西王萧朝贵战死在长沙城下。</b></p><p class="ql-block"><b> 我和老伴儿是从下榻的宾馆步行前往的,一路打听,来到了天心阁下。一段呈拐角状的古城墙,估计有五百米长度。1924年,长沙市政府为了修建环城马路,拆除了古长沙城墙,只保留了处于东南角的这段。也许是天心阁是长沙城头上最高、最有名气的城楼,且造型奇特,是古城防建筑中的奇葩,才免于拆除的缘故,这才保留下这一段城墙与城楼。如今,天心阁城墙下,已开辟为一处公园。市民们在这里跳舞,练剑,凭吊古人,发思古之幽情。</b></p><p class="ql-block"><b> 城头上有几处建筑,呈弧形排列,其中尤以天心阁最为高大,飞檐挑梁,傲然屹立。在如今高楼林立之前,天心阁曾是长沙城海拔最高的地方。登此阁也,放眼四望,岳麓山、橘子洲,湘江北去,楚天辽阔,气象万千。天心阁与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岳阳楼、大观楼等为中国十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诗句。如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再如清朝黄兆梅的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等,堪称千古绝唱。</b></p><p class="ql-block"><b> 天心阁上有一电影厅,定点放映《战长沙》。我们戴上眼镜,电影中士兵放箭,好像冲我们而</b></p> <p class="ql-block"><b>来;战马奔驰,我们的座椅也随之前仰后合。关羽、黄忠纵马挥刀,就如朝我们砍来。观此短片,我们好像穿越到了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亲临冷兵器时代的古战场。</b></p><p class="ql-block"><b> 窗中岳麓分明见,阁外江声空自流。四面云山,万家灯火,俯瞰湘江橘子洲,遥望岳麓青山秀,山似屏风,江如玉带。岳,三山五岳;麓,山脚。岳麓山,南岳七十二峰中最北边的一座山峰。岳麓山,南岳的边沿,山脚下的山峰。</b></p><p class="ql-block"><b> 岳麓山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四大名亭分别是;北京的陶然亭、安徽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和长沙的爱晚亭。</b></p><p class="ql-block"><b> 爱晚亭原名红叶亭。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叫罗典的学者,在岳麓书院任山长(院长)。罗典学问高深,性情高傲。他把书院建设得如一处园林,又在对面的山坡上建成了红叶亭。一年秋天,江南才子袁枚来到长沙,拜会罗典。自恃清高的罗典闭门不见。袁枚无奈,只得到对面的红叶亭游玩一番。袁枚在长沙住了几天,写下了几首诗。但是在《红叶亭》题目下,只抄录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这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奇怪的是,他抄录的这首诗中偏偏落掉了爱和晚两个字,意思是山长罗典不爱护晚辈。罗典看到后感到十分惭愧,吩咐学</b></p> <p class="ql-block"><b>生们取下红叶亭匾额,亲手书写爱晚亭挂了上去。</b></p><p class="ql-block"><b>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冲的小山村,到省会长沙求学,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经常与二三好友来到爱晚亭,评论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讨救国救民之路。1920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相识相爱,二人闲暇时,常到爱晚亭游玩。解放后,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请求毛主席为爱晚亭题写亭名。主席在百忙之中,为此亭书写爱晚亭三字。如今,我们见到的匾额,即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手书。爱晚亭前人流如织,相机的“咔咔…”声不绝于耳。</b></p><p class="ql-block"><b> 爱晚亭与岳麓书院相距不远,同处于清风峡中,三面环山,风景优美。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我们老两口先到爱晚亭,拾级而上,后到岳麓书院。书院大门口有副对联。上联是:惟楚有才;下联是;于斯为盛。上联为清代嘉庆年间书院山长袁名曜所出;下联为贡士张中阶所对。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御笔亲书“岳麓书院”四个大字)。</b></p><p class="ql-block"><b> 岳麓书院两边山坡上,古木参天,枝繁叶茂。书院内回廊曲折,沿山壁有一向下延伸的走廊。书院的建筑为明清样式,显得古色古香。此书院曾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人才。如力挽狂澜,救大清大厦于倾倒,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再如抬棺入疆,平定叛乱,维护祖国统一的左宗</b></p> <p class="ql-block"><b>棠。大将西征尚未还,潇湘子弟满天山。再如著名思想家魏源等。他们都是岳麓书院的学生。他们在此学到了安邦定国的学问,继承并发扬了中华国学的精髓。</b></p><p class="ql-block"><b> 古代书院的培养目标是科举高中,因此,书院所传授的皆为经史子集。不少外国人,曾对我国的科举制度,亦即文官选拔办法,也包括部分武将,赞赏有加,认为这是最公平、最公开、也是最科学的。但是,我们的祖辈故步自封,没有与时俱进,只满足于传授人文哲学,没有将西方的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知识纳入其中,因此从顶峰跌落,导致了科举制度的废除。</b></p><p class="ql-block"><b> 岳麓书院往下,是湖南大学。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是湖南大学的源头。湖南大学是211大学,即21世纪全国要办好的100所大学。纵观全国的古代书院,唯有岳麓书院继往开来,是唯一将古代与现代一脉相承,兼收并蓄的典范。其它的书院,或湮没于荒郊野外,或沦落为一处旅游景点,丧失了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b></p><p class="ql-block"><b> 长沙市内的另一处著名景点是橘子洲。湘江从衡阳流来,从长沙市区穿过。湘江中有一长形的岛屿,四面环水,是湘江中面积最大的沙洲,被誉为“中国第一沙洲”。1925年,毛主席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b></p> <p class="ql-block"><b>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主席善游泳,写这首词时,他是游到橘子洲的。七十多岁时,他老人家还能在武汉畅游长江。</b></p><p class="ql-block"><b> 到橘子洲如今非常方便,坐地铁即可登上这座岛屿。橘子洲四周砌石护坡,绕岛人行步道,游人一边散步,一边欣赏如画景色。人行步道往上,是绕岛的电瓶车道,老弱妇幼可乘坐电瓶车游览。江面上,不时有江轮驶过。岛上有一码头,码头上有游艇,有兴趣的游人可登船绕岛一周。岛中有一喷泉,每当喷水时,水柱可达数十米高。</b></p><p class="ql-block"><b> 2007年,为纪念毛主席在橘子洲的革命活动,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在橘子洲头,建起了青年毛泽东塑像。塑像高32米,长83米,宽41米,以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钢筋混凝土为底座,表面镶嵌花岗岩石材。塑像宽大的底座,其实是一处展览馆,馆中展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b></p><p class="ql-block"><b> 站在主席塑像前,游人们无不浮想联翩。您看,这脚下长长的橘子洲,像不像一艘巨大的航船?我把这艘船理解为中国,船上的乘客就是全中国的人民。站立在船头的毛主席,高瞻远瞩,力挽狂澜,克服千难万险,正指引着这艘航船,劈风斩浪,化险</b></p> <p class="ql-block"><b>为夷,越过多少激流险滩,带领全中国人民到达幸福的彼岸。</b></p><p class="ql-block"><b> 常德山山有德,长沙水水无沙。长沙除了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气质浓郁,山水风光秀丽之外,她还是一座不畏强暴、奋勇抗敌的英雄城市。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化;1938年,由李宗仁指挥的国军与日军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这是抗日战争中取得的较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而长沙保卫战则是对日作战的又一次大胜利。</b></p><p class="ql-block"><b> 侵华日军为了打通南北交通线,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长沙。抗日名将薛岳任第九战区司令官,保卫长沙。他率领将士们从1939年开始,一直坚持到1944年。四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11万余人,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虽然第四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撤出长沙,但坚持焦土抗战的中国军队留下的只是一片焦土,且坚持了近五年之久。第二年,薛岳将军在南昌主持了日军的投降仪式。抗日名将得以长寿,去世时高达103岁。</b></p><p class="ql-block"><b>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长沙城高楼林立,万家灯火,一派繁荣景象。长沙从一片废墟中早已浴火重生,华丽转身。秋高气爽,景象万千,欣欣向荣。芙蓉国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地英雄下夕烟!</b></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均来于网络。向拍摄者表示衷心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