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30日,清晨的泸溪笼罩在淅淅沥沥的雨幕中,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却丝毫未减乾元小学四6班同学们的研学热情。伴着雨点轻敲车窗的节奏,大家满怀期待地踏上了揭开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秘面纱的旅程。</p> 雨中启程,辰河高腔展古韵 <p class="ql-block"> 阴雨中,同学们首先来到辰河高腔的展示地。这座古老剧种起源于泸溪县浦市古镇,由江西弋阳腔演变而来,已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瑰宝”。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在雨声的伴奏下,用清幽雅致的唱腔演绎着古老故事。同学们被质朴自然的表演深深吸引,仿佛穿越回历史长河,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p> 雨霁初晴,踏虎凿花现巧思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雨势渐歇,云层中透出微光。同学们来到踏虎凿花的传承工坊,这里的剪纸艺术脱胎于传统却又独具匠心,被誉为“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 。民间艺人手中的刻刀在彩纸上翻飞,细腻的刀法、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精美绝伦的图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作品上,同学们围在艺人身边,时而惊叹、时而提问,被这指尖上的奇迹深深震撼。</p> 晴空暖阳,傩面陶艺藏奥秘 <p class="ql-block"> 午后,晴空万里,阳光洒满泸溪大地。同学们走进傩面具雕刻坊,省级非遗傩面具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神秘庄重的形象。36个种类的面具承载着古老巫傩文化,在阳光下散发着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随后,大家来到马皇溪(蚂蝗溪)陶瓷制作工坊。踏入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制模、翻模、注浆、脱模、修坯等工序有序进行。这里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在产业转型与旅游融合中焕发新生。同学们在技师的耐心指导下,亲手触摸湿润的陶泥,尝试拉坯成型。指尖与陶泥的触碰,感受着泥土在手中逐渐蜕变的奇妙,欢声笑语回荡在车间内外。</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学,乾元小学四6班的同学们在天气的变化中,深度体验了泸溪非遗文化的魅力。从雨中的戏曲到晴日的手工技艺,每一处都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场与非遗的邂逅,也将成为他们童年最珍贵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