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浦东机场出发,搭乘十大安全航空公司新西兰航空的全新 787-9客机前往新西兰,飞机上的位置挺舒适, 10多个小时的航程并没有觉得腰酸背痛,无需换拖鞋,脚一点都没肿,航空餐也ok。第二天清晨抵达风帆之都奥克兰,我们走的电子通道,比较快。新西兰非常严格,生物制品、水果、肉类等许多东西不能入境的。我们很自觉,没带任何需要申报的东西,提交入境卡后走nothing to declare,然后提取行李,在奥克兰的机场“行李”都用"bag"表达,推着行李入境前墙上还有最后提醒:Last chance to declare or dispose.You are about to…你即将……(没有用will或be going to)</p><p class="ql-block">第一天的行程是基督城,所以还得转机,托运完行李,到候机厅有10分钟样子的路程,稍作休息后开始登机,大家很自觉地排队扫码,轮到我时,工作人员除了礼貌地跟我打招呼,还加了句:I love your jacket.(我穿的小香风牛仔,是挺漂亮的)很英式的礼貌,我除了Thank you.还报以I love your uniform.</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这片被南太平洋轻吻的土地,只有530万人口,星星散落在南北双岛——北岛稍显热闹,南岛则更似一首未写完的田园诗。在这里,红绿灯是稀罕物,唯有万人聚居处才得见它的身影,仿佛文明与荒野心照不宣的约定。</p><p class="ql-block">机场出来,天空飘着雨,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雨丝轻叩车窗,却浇不灭我们探访基督城的热情。纸板教堂就静立在雨幕中,这座用牛皮纸管撑起的临时圣所,曾是震碎的城市里最先站起的脊梁。</p><p class="ql-block">光穿过彩窗,在混凝土地面投下流动的音符。百年老教堂正在修复,而眼前这些纸管构筑的穹顶,终将成为记忆里的透明诗篇。我们触摸墙壁,指腹传来纸纤维的呼吸,仿佛听见大地愈合时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雅芳河畔,植物园在细雨中舒展着它的脉络,一万余种植物在此低语,那些从世界各地迁徙而来的生命,早已与这片土地达成了温柔的默契。我们撑着伞走过,脚步惊起潮湿的泥土气息,每一缕芬芳都在讲述着草木与人类交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树上悬挂的棒冰太诱人,恨不得要舔上几口。</p> <p class="ql-block">转过街角,基督城艺术中心的尖顶在雨幕中若隐若现,那熟悉的哥特式轮廓让人恍若置身牛津。小江的镜头捕捉着石墙上斑驳的光影,快门声里封存着英伦留学的记忆碎片。此刻的雨,下成了连接南半球与北半球的银色丝线,将植物园的草木私语与艺术中心的古老回响,编织成一首横跨时空的浪漫诗篇。</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炭烧时代用了中餐,糖醋鱼,牛肉萝卜汤,土豆红烧鸡翅,麻婆豆腐,宫保鸡丁,虾仁腰果炒美芹,红烧蹄髈,小米蛋白羹,最后还上了一道三文鱼,这个餐标可以哒。</p> <p class="ql-block">饭后坐了大约3小时的车,到达特卡波湖,细雨如纱,轻轻覆在特卡波湖上。远山隐入雾中,轮廓渐渐模糊,只剩下黛青色的影子,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湖水依旧澄澈,将雨滴的涟漪一层层推开,仿佛时间在此处放缓了脚步。</p><p class="ql-block">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湿润气息,深吸一口,凉意便渗入肺腑。此刻的特卡波湖,褪去了晴日的绚烂,却多了几分朦胧的诗意。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场安静的梦里,而雨,是唯一的低语者。</p><p class="ql-block">牧羊人教堂静立湖畔,粗粝的石墙被雨水浸透,泛着幽暗的光泽,像一位披着蓑衣的守望者。这座1935年砌就的小教堂,朴素得近乎笨拙,却因雨雾的晕染而多了几分神性。石缝间渗出的潮湿气息混着青草香,恍惚间让人错觉时光在此凝固——或许当年牧羊犬守护的不仅是羊群,还有这片被雨水洗得发亮的信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