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学文庙

暮色

<p class="ql-block">济南府学文庙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座重要历史建筑,位于历下区大明湖畔,临近芙蓉街。以下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span>济南府学文庙的主要景点介绍:</p> <p class="ql-block">首入眼帘的是红色影壁,它位于文庙之外,向北与大成门对景。影壁长9.85米,高5.6米,厚0.6米,是文庙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影壁的内墙面镶嵌了一组花砖组成的圆型图案。山菊与竹子,一圆一方,相互映衬,共同彰显出规矩的韵律。提醒人们应学习“菊之冷艳清贞,竹之虚心直节”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文庙大门,它是文庙的第一道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始建于清朝早期,是文庙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建筑。1946年,山东省立第二实验小学以文庙为校址创建,大门墙上至今仍有印迹。</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二道门,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坊,柱中雕刻祥云,柱顶雕刻“风、雨、雷、电”四大天神,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牌坊的地上部分被迁建至大明湖。棂星又称天田星,汉代为农神,古代帝王祭天先祭棂星。</p><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三字由清高宗弘历所提,此门参照曲阜孔庙修复。</p> <p class="ql-block">接着进入眼帘的是“中规中矩亭”:东西各一亭,造型一方一圆,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儒家弟子做学问首先要秉持的一种严肃态度。</p><p class="ql-block">此图是东边的方顶亭“中矩亭”。</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边的圆顶亭“中规亭”。</p><p class="ql-block">它们始建于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现建筑为重新恢复。</p> <p class="ql-block">这是泮桥,为五孔石拱桥,按照旧时礼仪,只有状元才能在桥上走,又叫“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泮池:济南府学文庙拥有大、小两处泮池,池内不但有水,还是能流动的泉水,这在全国即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极为罕见的。泮池呈半圆状,取“半壁”之意,泮池的泉水是由南面的芙蓉街流过来的,经明渠暗道流入大小泮池,然后经玉带河流到曲水亭,再汇入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屏门:六柱五间庑殿黄琉璃瓦顶木制牌坊,始建于公元1477年,坊额上刻有“海岱文枢“四个字。1952年,牌坊地上的木结构部分被迁至大明湖南门,坊额上的字改为“大明湖”,但条石尚存文庙,这是在原址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牺牲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青瓦顶,前有廊檐。是祭孔大典时准备祭祀用品的场所。此为旧址修复。</p> <p class="ql-block">铁牛亭:老济南人嘴里常挂着“三山不露面”的说法,其中之一,指的就是铁牛亭的这个——明明在城里看不到山,可一到文庙附近,嘿,竟然神奇地冒出了一座“山”!</p> <p class="ql-block">不用奇怪,文庙后院这个黑乎乎的不是大石头,而是大铁块,重有6吨,铁的成分有99.98%!就是它被称为“铁牛山”,在古代被视为“镇水之宝”。</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是通往文庙核心建筑大成殿的入口。在古代,大成门仅在举行祭孔大典或皇帝出行时才会开启,平常则通过两侧的门进出。</p><p class="ql-block">在大成门旁悬挂着雍正皇帝亲笔书写的对联,上联是:“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下联是:“至诚至圣两间功化同流”。</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大成门面阔五间,左右阔10.8米,进深一间,前后深6.4米。东西各有掖门,东称“金声”,西称“玉振”。“金声”、“玉振”表示古代奏乐全过程,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大成门又称为“仪门”,“仪”是礼仪、仪表之意,这意味着进入这道门的人,应该讲究礼仪、规制,行为举止穿着要端庄得体。</p> <p class="ql-block">宋徽宗取孔子集古圣先贤大成之意,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匾额。</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大成殿是济南府学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济南市域范围内最大的单体古建筑。大成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黄琉璃瓦顶,前有月台。大成殿是山东省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建筑规格和装饰可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因为孔圣人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头戴十二琉球冠冕,身着礼服,手执圭板。“礼服上有多种图案,从古代十二章纹而来。所谓‘十二章纹’是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图案,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fǔ fú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古代衣服边上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花纹,多指官服;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p> <p class="ql-block">孔子塑像后方柱子上的对联格局宏大,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p><p class="ql-block">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p><p class="ql-block">上联称赞孔子道德崇高,与天地、日月、鬼神相合;下联强调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等圣贤的思想,成为后世楷模。</p> <p class="ql-block">雕塑前左右两侧摆放着礼乐乐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除了供奉孔子塑像,还有“四配”“十二哲”塑像。四配按先后顺序依次是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p> <p class="ql-block">殿内石碑上的孔子刻像,是我们最熟知的孔子形象,线条优美传神。</p> <p class="ql-block">殿前台阶畔有一块厚厚的钢化玻璃罩,下面是一块元代文庙遗存的雕龙慢坡石。</p> <p class="ql-block">东西廊庑:东西廊庑是大成殿前左右的长排庑房,彼此相对,与大成殿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p><p class="ql-block">图片是西廊庑</p> <p class="ql-block">东廊庑外观</p> <p class="ql-block">东西廊庑内安坐着孔子的六十八弟子像。</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黑底金字篆体《论语》,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大成殿前左右各有一座御碑亭,六角攒尖黄琉璃顶。据清代《济南府志》记载,御碑亭内原有御制碑文,现已不存。</p> <p class="ql-block">这个驮碑的赑屃只剩它自己了,碑已被破坏</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刻只剩左右两只爪子的踪迹,见证着岁月的悠远,人类的愚莽,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文庙水池里趴着的石头雕塑不知是啥,龟?</p> <p class="ql-block">明伦堂:明伦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栱,施彩画,是文庙中具有“官办教育”功能的大学室。明伦堂多设于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明伦堂”三个字,是朱熹所题。"明伦"二字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旨在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使社会阶层间的伦理道德得以明确。</p> <p class="ql-block">尊经阁:即藏书楼,是文庙存储经典之地,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建筑,一层面阔五间,进身四间,周围回廊。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是文庙中重要的文化设施。</p> <p class="ql-block">与时俱进,在藏书楼回廊壁上有济南历史人物廉洁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济南府学文庙,通过建筑风格来揭示“规”与“矩”的深刻内涵,通过“仁”与“德”的滋养,培养为政者的廉洁品格。</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沧桑变迁中,文庙的思想理念如同智慧的导师,不断提醒着官员学子们修身养性、清正廉洁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济南府学文庙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更是济南文化、教育的中心,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济南泉水文化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