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长乐路上便有一座“秦状元府”,又名“秦大士故居”,是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状元故居,已有300多年历史。大门高挂“秦状元府”匾额,跨门而入,眼前便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建筑,古韵深远。</p> <p class="ql-block">秦状元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是乾隆时期的状元秦大士府邸,起初是明末崇祯皇帝,赐给大学士何如宠的府邸,后在乾隆年间,被秦大士买下,作为在南京的居所,成为南京明清两代府第建筑的代表,是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状元故居,现府邸共有两个进院,秋田堂和东山楼是故居的主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常途径长乐路上秦状元府,但都大门紧闭而不对外开放,前几日又路过此地见作为秦淮区历史文化景点对外开放,故今日(2025年4月30日)上午专程前往参观。</p><p class="ql-block">秦大士府邸,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和飘摇,这座宅院早已面目全非,后来经过修复,才有了如今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众人皆知,古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古时,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可以说是学子们的终极追求,考中的状元也和现在的“高考状元”一样,受到人们的狂热追捧。从宋至清,南京历史上曾出现过十多位文武状元,在如今的大街小巷中,依然能找到他们留下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秦大士,南京人,38岁进京赶考,考中状元,是乾隆十七年,南京两名状元中的一个,另一位黄思永,乾隆二十五年升为侍讲学士,教皇子读书,49岁告老还乡,退官后居此,现在的秦状元府,原是秦大士回南京7年后买下而居住的,晚年兼喜绘事,尤善写竹,间作写意花卉,士气盎然。</p> <p class="ql-block">秦大士,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人,乾隆17年状元,官至侍读学士。秦状元府府第颇广,有数路多进,厅堂在前,楼宅居后,侧有花园,旁建书房,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成为南京明清两代府第的代表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跨门而入,眼前便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建筑,一进院中的东山楼秋田堂,古韵深远,是整个府邸的首间厅堂,厅堂中间匾额有行书秋田堂三字,地面是青石所铺,悬梁之上挂有灯笼悬,红木桌椅古香古色,并不奢华,却有些诗书家庭特有的稳重,尤其厅堂中间的两幅楹联,两侧展示秦大士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南京秦状元里的状元指的是秦大士。秦大士,字涧泉,是南京人,清代乾隆十七年(1752 年)中状元,为清朝第 43 位状元。他诗、书、画人称“三绝”,在金陵尤其城南一带留下许多题咏。</p><p class="ql-block">此外,民间有传闻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代。据说他曾与朋友游西湖,路过岳王庙时,面对朋友的刁难,他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对联,既表达了对卖国贼的痛恨,也表达了对岳飞的敬仰。后来乾隆皇帝听闻他是秦桧后代,询问此事时,他以“一朝天子一朝臣”巧妙回答,化解了尴尬。</p> <p class="ql-block">秦大士是南京人,38岁时考中状元,成为乾隆十七年南京的两名状元之一。</p><p class="ql-block"> 他官至侍讲学士,49岁告老还乡后居住在此。</p><p class="ql-block"> 秦大士以诗、书、画“三绝”著称,是金陵一代名儒硕德。</p><p class="ql-block">他的家族与秦桧有渊源,其先祖秦梓是秦桧的同父异母兄长,因不满秦桧的行为而隐居溧阳。秦大士是秦桧大哥秦梓的后人。秦梓虽然是秦桧兄长,也同朝为官,但是他有自己的为官准则,从不与秦桧同流合污。</p><p class="ql-block">秦大士在清朝为官后,也秉持先祖的优良传统,他淡泊名利,官居翰林院讲学士,给皇子们讲课。他也不沉迷于仕途,更不想搅进是非当中,在乾隆28年就以奉养老父亲为由辞返乡。</p> <p class="ql-block">陈列其中的碑石,实为古迹,尤其是考中状元之后,在家中所立之碑圣旨二字,精雕细琢,飞龙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1753年春,秦大士,这位刚刚高中状元的新科进士,身穿着鲜艳的大红状元袍,步伐坚定地朝乾清宫走去。他心中充满了激动与紧张,期盼着即将到来的皇帝召见。乾隆皇帝目光炯炯,审视着这位新科状元。乾隆喜爱人才,但乾隆同时也对秦大士的家世背景心存好奇,他微笑着问道:“秦爱卿,百官都传你祖上是南宋的秦桧,果真如此吗?”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寂静的殿堂内。他深知,这个问题关系到自己家族的名誉和个人的前途,必须谨慎应对。</p><p class="ql-block"> 秦大士略一沉吟,心中迅速思索着最佳的应对之策。片刻后,他镇定下来,脸上浮现出一丝自信的微笑,恭敬地回答道:“回禀陛下,臣确实与秦桧有血缘关系,但臣的祖先是秦桧的兄长秦梓。秦梓为官清廉,与秦桧并无瓜葛。”随后秦大士又不卑不亢,目光坚定地回答:“臣虽出自秦氏,但时移世易,一朝天子一朝臣。臣深知只有忠心为国,方能不负陛下的信任,不负祖先的清名。”</p><p class="ql-block">乾隆听后,忍不住哈哈大笑,龙颜大悦:“好一个‘一朝天子一朝臣’,果然是状元,言简意赅,却深得朕心!”</p><p class="ql-block"> 在场的百官也纷纷点头称是,心中暗自赞叹秦大士的机智与口才。乾隆随后赐座与他,详细询问了他的学问和见解,并对他的才华和品德赞赏有加。</p><p class="ql-block">这次见面后,乾隆对秦大士更加重视,将他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后又逐步提升为礼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要职。</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对秦大士的回答非常满意,他不仅巧妙地化解了敏感的问题,还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祖先的尊重。这次见面后,乾隆对秦大士愈加器重,将他任命为翰林院编修,负责整理和编撰国家重要文献。在翰林院的日子里,秦大士以其博学多才和严谨的态度,迅速赢得了同僚和上司的认可。他不仅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编撰任务,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p><p class="ql-block">几年后,乾隆再次召见秦大士,对他在翰林院的表现表示高度赞赏,并决定进一步提拔他。秦大士被任命为礼部侍郎,负责国家的重要礼仪和典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在这个新的岗位上,秦大士依然一如既往地勤勉工作,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品德,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不久之后,秦大士又被调任刑部侍郎,负责国家的司法事务。在这个更为关键和敏感的位置上,秦大士依然以其公正无私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更高的声誉。</p><p class="ql-block">他不仅处理了许多复杂和棘手的案件,还推动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提高了国家司法体系的公正性和效率。</p><p class="ql-block"> 秦大士的出色表现,使他逐渐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深受乾隆皇帝的器重和信任。</p><p class="ql-block">他不仅在各个职位上尽职尽责,还以其学识和品德,影响了许多年轻官员,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对秦大士的器重,也带动了整个朝廷风气的转变。更多的年轻官员在秦大士的影响下,开始重视自身的品德和才学,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是秦大士面对皇帝的巧妙回答,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南宋的覆灭和秦桧的恶名,正是由于权臣弄权、忠良被害。而在乾隆盛世,国家昌盛,人才辈出,是因为有明君在位,有忠臣辅佐。秦大士不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家族赢得了新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秦大士有三子,二人为进士,孙辈一人为进士。</p> <p class="ql-block">东山楼,整体建筑为朱红色二层阁楼,门窗隔扇雕花精美,带着明显的清初建筑风格,这里是主人的书房,笔墨纸砚,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之上,博古架之上有瓷器,屋内的家具,总给人以齐整规矩的感觉,较为直观</p> <p class="ql-block">秦大士从小就非常聪慧,10岁就能写诗作文,书法也是小有名气。23岁考中举人。他的老师是清朝诗文大家袁枚。我们都听过袁枚那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p> <p class="ql-block">秦状元府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雕刻精细,具有独特的秦淮特色。府内陈列有秦大士的生平事迹、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明清两代南京地区的文化特色等展览,让游客在游览古建筑的同时,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