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开篇就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论语》中“学”字,共出现了64次。其中第一篇《学而》有6次。</p><p class="ql-block">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p><p class="ql-block"> 学习是有条件的,能够有机会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何时何地点,以及地位高低,只要有空闲就应该抓紧时间向大自然学习、向专业人士学习、向书本学习,能使自己的知识库进一步得到丰富,这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处处留心皆学问”,浪费时间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p><p class="ql-block"> 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面要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为人处世要做到谨小慎微,诚实守信,对广大的民众要有一颗仁慈的心,多向有仁德的人学习,多做好事善事。做到这些起码的要求之后,再努力学习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算术)等六种基本的技能。就是要先学会怎么做人,然再学习从事政务所必备的本领,最后才能去做事。</p> <p class="ql-block"> 三、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p><p class="ql-block"> 子夏说:一个人要尊敬贤能的人,并向其学习,而不能被美色所迷惑;侍奉父母,能够做到尽心尽力;效力君主,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即便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与朋友交往,说话做事都言而有信。具备了上述品质的人,即便是他说自己没有读过什么书,而我也会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p> <p class="ql-block"> 四、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说话不谨慎,做事轻率,自己不尊重自己,就缺乏威严,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是他读过很多的书,其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会转化为良好的品质,并得到巩固和完善。</p> <p class="ql-block"> 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在饮食方面不要求太多太好;在住的方面不追求舒适奢华。做事情时敏感快捷,不拖拉;平时说话谨慎,不轻易表态;常常以有道德的人为榜样,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学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