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锡林郭勒篇(8)</b></p><p class="ql-block"> 在乌里雅斯太镇西北约70公里处,有东乌珠穆沁旗的珠恩嘎达布其镇,那里有一座通往蒙古国的口岸,口岸的名字就是以小镇的名字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 秋日的午后,广袤的大草原上出奇的静谧,今天我们要去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车子出乌里雅斯太镇行驶在直通口岸的草原小油路上一路颠簸着朝西北而行,昨天我们去到的乌里雅斯太山,在我们的车子驶过一段路程之后,便不见了踪影。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路前方目光所不及之处,能看到一座两座山的影子,在一片光雾之中,兀自挺立着。</p><p class="ql-block"> 乌珠穆沁草原,地广人稀,这里一户牧民就能分到一至两万亩的草场。隔好长一段路才能看到一户牧民的住房,不是传统的蒙古包,而是清一式的红砖房。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平分了草场之后,规定牧民不许游牧,只能定居放牧,千百年来的传统游牧方式便宣告消亡,曾经赶着勒勒车拉着蒙古包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也就建砖瓦房定居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路边的草原上间或能看见大片的羊群,小的也有上千只之多,它们无人看管,自由地散落在绵绵的草地上。看着这么大的羊群,我不禁在想,就是丢上几只,主人也不会清楚。把这样的担心说与锡盟友人,谁知他却反驳说,牧民自有牧民的办法,就是再大的羊群,他们看一眼就能清楚,即便是丢失一只,也逃不过他们独特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锡盟友人说,乌珠穆沁草原就是著名的草原狼出没的地方。在我们昨天去到的乌里雅斯太山,就在笼子里圈着一只瘦小精干的草原狼。那部曾经流行一时的《狼图腾》描写的就是乌珠穆沁草原,其故地就在东乌珠穆沁的满都宝格拉,作者当年就是在那里插队的。在以前,牧民们每年冬天都能打到五六只草原狼。如今国家禁猎了,牧民们也只能就此作罢了。如今草原上不仅狼多了起来,而且还有马鹿、黄羊等也间或成群出现。看着眼前这一马平川的草原,哪里是它们藏身的地方呢?锡盟友人说,在这草原东部边缘大兴安岭的密林里,就是它们栖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距离口岸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下,建有一座边防哨所。午后秋阳的辉光泼洒着,远远地望着,在一片金黄的草原上,唯有哪里绿树成荫。红色的瓦房,粉色的院墙,隐在一片浓密的绿荫之中。与一路所见散落在草原上的牧点不同,酷似内地的一处村落,就那么醒目地彰显在空阔的天地间。近了,能看到建在山顶的瞭望哨和写在山体上的白色大字“卫国戍边”。</p> <p class="ql-block"> 这里驻有一个边防连,连队驻地干净素洁,让人想到了“绿色兵营”。整洁的营房就建在山前的漫坡上。在秋日的斜阳下,晚风吹着,一排排的白杨树叶哗哗作响。营房的背后一座孤山横列,前面是一望无际的乌珠穆沁草原。天幕很低,云朵很薄,山势很高,营房很静,秋阳十分明丽。平野上,风来风去,草黄草绿。在空旷的草原上能看到这样一处富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想必每个人都会从心中惊飞出一片空明。</p><p class="ql-block"> 同行中有人说,这么美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当兵真好。谁知锡盟友人却说,真要是让你来这里当兵,有仨月你就烦了。到大雪封山的冬季,新鲜蔬菜运不进来,这里的战士只能连日吃着罐头。锡盟友人20年前就在这里当过兵,说当年在连队,大白菜洗都不洗就淹着吃,生活异常的艰苦。</p> <p class="ql-block"> 哨所院内十分寂静,阳光透过院墙边茂密的树枝照射在地面上,斑斑驳驳。驻地的连长、一个非常腼腆的小伙子,在我们的车子刚停下来的时候,他就迎上来了,招呼着刚刚打靶归来连迷彩服都没来得及换的指导员做我们的向导带我们参观。指导员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东北汉子,热情而又不失军人的威严。</p><p class="ql-block"> 院内见不到战士的影子,指导员说连队的战士们都去巡逻了。走进整洁的营房,见有一两个小战士正在床头的书桌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书,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情令人起敬。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寂静的屋子里,清风拂动着长在窗前的白杨,窗外就是一片漫漫而去的金黄草色,确实是潜心读书的一个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营房西侧的一个独自小院内设有中蒙会谈室,室内挂着马、恩、列、斯、毛的图像,谈判桌中央摆着中蒙两国国旗。在这边防哨卡,这里是中蒙边境军事谈判的地方。指导员说,如今,中等以上的事情在这里谈判,而一般的小事他们现场协商就解决了。</p><p class="ql-block"> 中蒙两国之间,向来就十分的融洽,所以,在这里所举行的谈判大都是例行的谈判了。我是第一次来到这边防哨卡与我们的子弟兵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听着指导员娓娓的讲述,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无一不是感人的故事。在这么遥远的地方,在这杳无人烟的边陲,他们常年累月戍边于此,风里雨里,冬去春来,他们不辱使命,以卡为家,着实让人肃然起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