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湄洲岛,古称鯑江,位于福建省莆田东南部海域,因形状细而长,秀如眉宇而得名。其与宝岛台湾一水相连,是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有“妈祖圣地,度假天堂”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湄洲岛南北长约9.8公里,东西长约2公里,海岸线绵延30.4公里,周围有16个小屿和70多座砾石礁。全岛总面积15.81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 湄洲岛以山海形胜的地貌,优美的黄金沙滩,珍贵的海蚀景观,独特的妈祖文化,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即使春运才结束的淡季,度假、旅游、打卡、朝圣的人汗流充栋于轮渡船中,无处插脚的人只能流连于两舷的甲板上,无意捕捉到海鸥或安静地栖息在海面上,或振翅起飞直入蓝天,或盘旋环绕于两舷,好一派海洋生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p> 鹅尾海蚀地质公园 <p class="ql-block"> 澄明的蓝天,蔚蓝的海水,延展到远处融为一体,海天一色,没有分界线。在这幅蓝色扎染上,流云肆意泼洒着它的浓淡,这任性的发挥或淡如菊,或浓如酒,可咸可甜,成就了一幅无人绘就的千里海空图。</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向海中延绵,与近处的沙滩交接,在海中弯出了一轮月亮。在空中俯瞰,这轮弯月随着海浪波动,时而像一张拉满的弓,时而又松驰如故。</p><p class="ql-block"> 山上植被斑驳,岩石嶙峋,顶上的灯塔高高耸立,指示着远航的方向。这里就是鹅尾海蚀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鹅尾山并不高,不一会就爬上了山顶。铁锈红的主体,伊斯兰的穹隆顶,顶四周布满长方形条形灯,巍峨的灯塔像极了一位身穿铁锈红工作服,头戴装着矿灯安全帽的矿工。</p><p class="ql-block"> 绕着灯塔转一圈,四周的景色一缆无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陆地植被茂密,红色屋顶的民宿点缀其中,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身披绿罗裳,胸前镶红宝石。两边海岸沙滩在少女的腰部弯成半圆形,曲线柔美,更衬得那盈盈一握的细腰风姿万千。《论语》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沙滩塑形了陆地,也成就了自己双月湾的美名。入夜,岛上灯火阑珊,像一只船在黑夜里摇啊摇,两泓新月清辉如水,在船两侧飘啊飘。</p><p class="ql-block"> 两边的海岸海水碧蓝,不知疲倦地冲击着泥泞滩涂,好像一群跳皮的孩子玩打战游戏,以黄沙为敌,一会高喊“冲锋”,肩并肩手拉手冲向黄沙;一会鸣金收兵,裹挟着泥沙怏怏撤回。</p> <p class="ql-block"> 在鹅尾山深处海崖上的岩石裂缝发育的地方,因受海浪不断冲击,岩石不断碎落成空洞,形成的海蚀洞取名飞戟洞。它是机械侵蚀的产物,那些岩石远看就像顽童随意堆塔的积木,竖可自立,横可自成,欲倒却未垮,欲斜也未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折服。</p><p class="ql-block"> 飞戟洞主洞上海蚀的岩石像钟乳石溶岩一般,倒挂在顶上,一团团,一簇簇,或如吊兰,或如剑穗。两侧的岩石也被冲刷出一道道沟壑,像一本本高高低低排列的图书。在这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里打个卡,等老了翻开看看,海浪的腥潮味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飞戟洞副洞是一块巨大的岩石斜搭在主洞的岩层上形成的,接触面小,险峻无比,仿佛一阵轻柔的海风就能撼动它的支点。可拍照的人却络绎不绝,排着长队与这大自然的奇观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鹅尾山靠海一面的岩石颜色如釉玉一般,黄色里面嵌着奶白,长期浸在海水里的覆满海藻,远看黑幽幽的,近看却绿油油泛着荧光,如暗黑料理一般。岸上的岩石由于受涨潮海浪侵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形状,有的如苍鹰在喂食雏鹰,尽显母子情深;有的如小象,短鼻子大耳朵,迈着小步,好像急着去赶海,憨态可掬;有的像一只小狗,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初春下午四五点,炙热的红太阳开始隐入云霞,但余晖仍洒在大地上,逆光中云霞变成了黑色。海面上波光粼粼,鹅尾山披上了霞光。身上的燥热退去,游人从挥汗如雨转入舒适,加快了游览的速度。</p><p class="ql-block"> 太阳挣脱了云霞,却渐渐远去,越来越小,与周边的云朵一样变成白色。游人们忙不迭将脱下的衣裳重新穿上。</p><p class="ql-block"> 太阳慢慢不见了,但云霞上仍反射着它的光芒。沙滩岩石沐浴在余晖下,大地澄明,天空蔚蓝,白云悠悠,一派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我期待的落日是火红的太阳在海平面上直接坠落,大地由于失去太阳的照耀突然变黑。现实却是太阳缓缓隐身,余晖越来越弱,直至完全消失,这个过程持续1-2小时。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真神奇,牢牢地守护我们的生物钟。</p> 湄洲妈祖祖庙 <p class="ql-block">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发祥地,《妈祖信仰》是世界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传遍世界五大州46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妈祖敬仰者已达三亿多人,特别是台湾地区,妈祖敬仰者已达台湾地区总人囗的三分之二,形成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敬信者的独特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 妈祖祖庙位于湄洲岛北部官下村,始建于宋代,初名“神女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是世界妈祖庙宇的祖庭。祖庙建筑群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宇纵横,因建在山上,面朝大海,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誉。</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潮水已退去,三三二二的游人在沙滩上漫步,向北遥望,远处金碧辉煌的宫殿依山向上蜿蜒绵亘,建筑巍峨挺拔,灯火灿若星辰,宛如海市蜃楼一般。</p> <p class="ql-block"> 海上捕渔过程凶险,潮汐、风浪、暗礁、鲨鱼,随时都会吞噬渔民的生命。生活艰辛,生命无保障,渔民们希望有神仙保佑自已和亲人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妈祖信仰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三月廿三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美丽聪慧,水性极好,她多次拯救海上遇险者,最终在28岁时为救渔民不幸遇难。乡民们感念其恩德,在湄洲岛立庙祭祀,妈祖逐渐成为渔民们共同信奉的“海上女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妈祖髻”是湄洲岛当地女性传统发髻,相传为妈祖设计,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发髻也称为“帆船头”,所谓“盘发为海、插簪为浆、青丝为缆、竖髻做帆”,寓意一帆风顺。从古至今,女性通过这样装扮自已,为向海谋生的亲人祈福。</span></p> <p class="ql-block"> 妈祖祖庙景区大门古色古香,灰白相间的颜色设计显得高雅端庄,正中灰色大理石上烫金的“湄洲妈祖祖庙”几个字飘逸洒脱,上下白色大理石上海水纹、云崖纹、花卉纹雕刻精美大气。顶上有彩绘装饰,两边是二龙吐水掀起波涛,中间的妈祖塔施法压制波浪,彩绘生动形象,活泼灵动。</p> <p class="ql-block"> 迤逦而行,前面山上便是妈祖庙的山门。因妈祖在封建时代受到“天后”的至高褒封,在民间又被尊为天上圣母,是至高无上的女海神,所以山门呈皇家宫阙型,高10米,长20米,进深9米,内有“千里眼”、“顺风耳”两神将为妈祖护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妈祖庙依山而建,全程用楼梯衔接。朝圣的人群熙熙攘攘,将期待拓印在楼梯上,“全境平安”红底黄字随着一步步攀爬化成了现实,国泰民安,海晏河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人们敬仰妈祖,不远千里来参拜。既感念其对渔民们“恩波似海”,也是神前扣问自心,希翼能抵达心中的彼岸。</span></p> <p class="ql-block"> 民间信仰有酬神演戏仪式,戏台是庙宇建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戏台为妈祖诞辰、羽化升天及其他神明纪念日等重大文化庆祝活动时演出莆仙戏的专用场所。戏台檐高7.45米,台高1.1米,面积143.6平方米。主台为歇山顶建筑,戏台明间外檐下悬“古韵衍瑞”匾额,两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上联:乐府奏钧天圣殿英风浮动,下联:潮音谐律吕湄山水调悠扬。 </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属清建筑,1989年重修,东西对峙。晨钟暮鼓,原为佛教寺院报时之用,妈祖庙也为清晨和傍晚敲钟,每次钟一声,鼓两响,交替进行,钟一共36声,鼓72响,昭示在妈祖保佑下风调雨顺,物阜民丰。</p> <p class="ql-block"> 主殿前正在举行祈福仪式,有多个外地敬仰团来访,包括台湾两个,庙里特地请了芦笙队来欢迎。穿着民族服装的队员们吹起了芦笙,一时鼓乐声声,鞭炮齐鸣,主殿里人山人海,妈祖精神从这里向外辐射,传遍天南海北。</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朝天阁为1989年台湾鹿港天后宫捐资重建,为三层八角塔形建筑,一楼所悬挂的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脸妈祖影像,二楼前后供奉三尊妈祖像,前中部为鹿港妈祖,后面为祖庙妈祖,寓意“共奉一柱香,同祀一神明”。</p> <p class="ql-block"> 妈祖石像矗立在祖庙山巅,雕像头戴冕旒,身披霞帔,脚踏波浪,手抱如意,面向台湾海峡,翘首盼望,享有“海上和平女神”之誉。</p><p class="ql-block"> 雕像高14.35米,寓意妈祖诞生地湄洲岛面积14.35平方米;雕像由365块大理石雕筑而成,寓意四海万民在妈祖保佑下,一年365天天天吉祥平安。</p><p class="ql-block"> 妈祖石像同源同工有两尊,另一尊现安奉在台湾北港朝天宫,是两宫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意义深远。</p> 湄屿潮音 <p class="ql-block"> 湄屿潮音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湄洲岛北端,三面临海,山体由花岗岩组成,经历几亿年的地壳运动、海蚀和崩塌等地貌变迁,在海蚀岩上形成了许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湄屿潮音”就是其中著名景点,湄洲岛形如眉屿,又矗立在海中,此处花岗岩环绕壁立,向内凹进,状如空鼓,在潮汐浪涌的作用下,发出奇妙而有节奏的音响。</p><p class="ql-block"> 因为铁栈道被海水腐蚀得破败不堪,不能近距离感受“湄屿潮音”的魅力,只能在山上远远侧耳聆听。初时如管弦细奏,继而钟鼓齐鸣,再则龙吟虎啸,声音奇妙无比,最后似巨雷震天,骤雨泻地,宛如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自然交响乐,远送海天,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曲折回旋的铁栈道,靠铁管支撑立在浅海中,配上岸边黑礁石,别有一种沧桑感。此时如一身红裙出现在栈道上,迎着海风,飘扬起手中丝巾,回眸一笑,在蓝天白云碧水的映衬下,该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啊!</p> <p class="ql-block"> “天狗吠日” 景点是由海蚀作用沿节理岩体破裂面差异侵蚀形成状如宠物狗的形象石,它面朝大海,仰首翘尾,状如作揖,欢迎来湄洲岛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在牛头尾海蚀岩上,一个状如苍鹰和老鼠的形象石活灵活现,苍鹰仰头雄视,守卫着妈祖圣殿的北大门;老鼠生来胆小惧鹰,缩头藏尾,只露出一只小眼睛。“苍鹰戏鼠”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由于海蚀作用侵蚀形成状如海狮的兀岩,海狮高昂着头,参天拜地,祈求众生平安。这就是著名的“海狮祈天”景观,配上前景的枯枝,海狮的背影显得很落寞,别有一种“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p> <p class="ql-block"> “群仙赴会”是海蚀作用沿岩体破裂面差异侵蚀形成的人形形象石,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举止,迥异其趣,仿佛众神仙来湄洲岛参加妈祖诞辰庆典。</p> <p class="ql-block"> 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游人们陶醉于这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祖庙、神殿、神坛、神像,朝圣者沉醉在心中向往的世界。“海上明珠”湄洲岛敞开怀抱,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你我。“湄洲岛”,来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