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中原行(二)

pencil1969

<p class="ql-block">四、少林寺</p><p class="ql-block">十三棍僧救唐王,</p><p class="ql-block">少林武功美名杨。</p><p class="ql-block">禅宗祖庭获恩宠,</p><p class="ql-block">和尚自此吃皇粮。</p> <p class="ql-block">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知晓少林寺是从1982年的同名电影开始的。那部电影实在是太有名了,在票价2毛钱的时代,票房能过亿。</p><p class="ql-block">看那部电影,印象最深的也只是少林武功。自此,少林武功影响力几代中国人。截至今天,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还有大大小小的武术学校几十所。</p> <p class="ql-block">但其实,少林寺除了武功之外,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也很高。它是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禅宗的发源地。禅宗的始祖为达摩法师,他的四代弟子和五代第一均在我们湖北黄梅。其五代弟子弘忍法师的道场即为现在的五祖寺。</p> <p class="ql-block">景区外的门楼为嵩山少林。但少林所在地为嵩山山脉中的一个山峰——少室山。</p><p class="ql-block">少室山茂密丛林中的一个寺,简称少林寺,这也是少林寺名字的来由。</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的这个大门真不起眼。</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则别有洞天,高大的银杏树和成片的碑林,立即给人一种肃穆和庄重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棵与少林寺同岁的银杏树,有1500多岁,从不开花结果,人称和尚树。</p> <p class="ql-block">这个碑文,记载这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其中的“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字为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笔。同名电影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p><p class="ql-block">从李世民时期开始,少林和尚就一直吃皇粮。目前,少林寺有和尚二百多人,都是有编制的。</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游少林寺写的诗:</p><p class="ql-block">明月瞻中岳,今宵宿少林。</p><p class="ql-block">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p><p class="ql-block">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p><p class="ql-block">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一生写了三万多首诗,流传下来的很少,这个可以算其一。</p> <p class="ql-block">再进去,就是供奉各尊佛和菩萨的各大殿,也只匆匆看一眼,就出来。</p> <p class="ql-block">两棵不同的树,长到了一起,这种现象很罕见,却在少林寺出现了。</p><p class="ql-block">女贞抱柏树,象征爱情。出现在少林寺,不应该啊!</p> <p class="ql-block">大殿外的达摩法师雕像。</p> <p class="ql-block">塔林,为历代高僧的墓地。僧人的世界和俗人一样,也讲级别,地位越高,塔越高,最高七层。</p><p class="ql-block">这是现任方丈释永信的师傅——第二十九任方丈的塔,相当豪华。</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九任主持的塔,也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塔林也被围起来了,游人不能进。</p> <p class="ql-block">少不了的少林武功表演。</p> <p class="ql-block">五、只有河南•戏剧幻城</p><p class="ql-block">夏商洛阳宋开封,</p><p class="ql-block">一颗麦子贯始终。</p><p class="ql-block">璀璨文明在华夏,</p><p class="ql-block">只有河南最厚重。</p> <p class="ql-block">本次旅行的重头戏,郑州市中牟县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说实话,来之前,对这个项目一无所知,一路上听夫人说起,才有个抽象的概念。</p><p class="ql-block">它是一个大型文旅项目,里面有大大小小很多剧场,每天不间断演出很多剧目,都是实景演出。</p><p class="ql-block">心中暗想,这种演出会有很多人看吗?别到时候冷了场。</p><p class="ql-block">然而实际情况却出乎意外,现场火爆的很。</p><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才能进场,我们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剧场外,超大停车场已经停了很多车,入场处排起了长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了场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块超大的麦田和远处高高的黄土墙。</p> <p class="ql-block">一种黄土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再进到内场,随处可见的黄土墙将里面细分成各个单元,这种厚重会不断加强。</p> <p class="ql-block">整个主色调为黄色和绿色,象征着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颇有年代感的场景,比如邮局、仓库、火车站、小卖部等等,仿佛穿越到从前。</p> <p class="ql-block">当然最值得看的是演出。但这里的所有演出不能拍照,所以没有一张剧照。</p><p class="ql-block">我们看了一个大剧和四个小剧,分别简单介绍一下。</p> <p class="ql-block">大剧: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时代背景为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p><p class="ql-block">主人公李十八,出生在李家村,从小没有父母,在哥哥李十一的万般宠爱之下,吃着嫂子的奶水长大。</p><p class="ql-block">长大后的李十八成为火车站站长。1942年冬天的河南,正是饥荒最严重的时候,饿死了无数人。勉强支撑的村民们吃光了树皮和野草,实在无粮可吃,便拥向火车站粮库要粮食,此时的李十八带人守卫着火车站的粮库。上头的命令是少一颗粮食就要李十八的人头。</p><p class="ql-block">走投无路的李十一,为了村子能活下去,明知道要粮食会要了兄弟的命,却还是唯心地去了。在火车站,兄弟二人见面,经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最终李十八放了粮食。他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李家村的存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剧场为一圆形的蒙古包式建筑,观众站在中央,演员在四周升起的圆形跑道上表演。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随演员到第二、第三、第四现场(火车站)。观众化作要粮食的饥民,沉侵式体会现场的激烈冲突。</p><p class="ql-block">这种表演形式观,众有很深的代入感,比传统的舞台剧更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小剧一:麦子啊麦子</p><p class="ql-block">没有故事情节,讲述的是麦子在河南最先种植并传播到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历史,以及一颗麦子从播种到收割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农民李十一,从夏商穿越到现代,其间贯穿武则天迁都、宋神宗被金兵掠走、1942河南大饥荒以及现代化种植等。</p><p class="ql-block">反复出现的话外音:来不及啦(河南方言),强调的是小麦种植的紧迫感:“再不下种就来不及啦”、“再不浇水就来不及啦”、“再不施肥就来不及啦”、“再不收割就来不及啦”。</p> <p class="ql-block">像情景剧,又像是诗朗诵,这种表演形式很新颖。其中心思想整贯穿的是河南人对土地、粮食以及世间万物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小剧二:苏轼的河南</p><p class="ql-block">讲述的是出生在四川眉山的苏轼对河南的感情。</p><p class="ql-block">21岁的苏轼去汴梁(开封)赶考,然后为官、被贬、召回,最终葬在河南郏县,其间穿插很多苏轼的诗词。</p><p class="ql-block">反复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苏轼,你为什么要葬在河南?剧中没有给出答案。这让我想起电视剧《人在纽约》中的一句台词:活着做不了美国人,死了也要做美国鬼。</p><p class="ql-block">本剧可能表达的也是一个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小剧三:天子驾六遗址坑</p><p class="ql-block">2002年在洛阳周王城广场发掘的“天子驾六”车马坑,印证了史书上记载的“诸侯驾四、天子驾六”的真实性,意义重大。只有天子才有资格坐六匹马驾的车。</p><p class="ql-block">剧情:考古现场的小青年穿越到商朝,与天子相遇,从二人的对话中,天子知道了他们的文化流传到了2000年以后,感到欣慰,跪下向小青年磕头:只要你们还记得我们的文化,我们就还没有死。</p><p class="ql-block">此剧表达的应该是华夏文明的声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小剧四:第七机车厂车辆厂礼堂</p><p class="ql-block">讲述的是铁路在郑州的发展史。郑州是一座被铁路拉来的城市,京广线和陇海线在此交汇,奠定了郑州的城市地位。</p><p class="ql-block">本局选取了四个有代表性场景,描述了郑州铁路的发展史:1、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顽强与抗争,2、1958年大跃进的快马加鞭,3、198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迷茫与失落,4、新世纪的高铁会战的奋起直追。</p><p class="ql-block">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郑州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米字形高铁的城市,巩固了郑州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作为一个毫无河南血统的湖北人,看了这些演出,也很受感动。如果是河南看了,那种自豪感一定会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也是中牟县建设这个项目的意义之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导演王潮歌以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介绍,由夫人执笔。</p><p class="ql-block">我一眼迷上导演王潮歌,是头条推送她在导戏的一个视频,一张不加修饰的好看的五官真实的脸,一身看似不经意细看却有品味的休闲服,一幅全身心投入的导戏的样子,立即关注!随后我关注她更新的一个个的小视频,更加着迷她的小天真、幽默,欣赏她的才华,佩服她的真性情。原来这么大的导演,也有着淳朴的可爱的春心萌动的少女成长时期:学习、写诗、初恋、叛逆。由于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沉浸在文学的氛围里,且天资聪颖,临近高考认真备考,顺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导演系,毕业即与她的班主任徐东结为夫妻,其公公徐晓钟是著名戏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的老校长。</p><p class="ql-block">王潮歌致力于将中华文化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和张艺谋和樊跃三人组成的“铁三角”,联手打造了备受赞誉的“印象”系列的大型户外演出。共同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作。后期她总导演的作品有“又见”系列、“只有”系列。这些作品,都成为了当地旅游的标志性项目。</p><p class="ql-block">《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幻城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戏剧幻城以黄河文明和中原历史为背景,通过沉浸式演出戏剧展现河南文化。一共有21个剧场,包括3大主剧:《幻城剧场》(科技感历史穿越)、《李家村剧场》(1942饥荒故事)、《火车站剧场》(苦难与抉择)和18个小剧场,以及夜游体验,如灯光秀和麦田投影等。</p><p class="ql-block">此次我们购买299元/人的套票,一天的时间,看了一个主剧《火车站剧场》和四个小剧,分别是《麦子啊麦子》、《天子驾六遗址坑》、《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苏轼的河南》。写到这里,来客厅转转,通过和埋头苦干的老彭同志交流,他正在分别介绍每个剧目,我就此打住。</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