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歌群里的信口开河,多为主观意见。</p><p class="ql-block">2025.4.11</p><p class="ql-block">意象的主要性质就是虚幻,诗歌意象更加虚幻画家也画不出来。你没法画出杜甫的溅泪花和惊心鸟,因为意象只存在人的意识行为里。</p><p class="ql-block">但我们还是要求意象一定要清晰,这和虚幻不矛盾。虚幻说的是由两个物象创生好的意象,清晰是说用来创生意象的两个事物要形象清晰。</p><p class="ql-block">2025.4.18</p><p class="ql-block">上边那个视频里说,声乐要拒绝大白嗓,声乐要有磁性要有金属音。因为声乐是声音的艺术。诗歌也要拒绝大白话,因为诗歌是意象的艺术。</p><p class="ql-block">2025.4.19</p><p class="ql-block">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说“不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去解说音乐”,说得很好,不懂音乐就说不懂,说好听就好。不要不懂装懂地用文学语言去解说音乐。诗歌也是这样。因为我们提出了别现代诗歌要摆脱叙述语言的纠缠,要跳出隐喻修辞的泥淖。所以也不要用文学化的方法来解读别现代诗歌。诗歌是意象的艺术,意象是纯意识行为的。所以不能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不能用讨论语言文学的方法去解说诗歌。</p><p class="ql-block">2025.4.22</p><p class="ql-block">面对一朵花,美感就是叫你爱怜,叫你惊喜,叫你一见钟情,叫你久别重逢后的相对无言只默默地倾注着。</p><p class="ql-block">上午在河边赏花的时候妻说,花给人的享受是叫你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对呀,美感是人意识行为里的情感感受,用语言表达不出来。要强说你说出来的只能是这朵大那朵小这朵红那朵黄,可这说的是花不是看花时的感受。但有点都能做到,静静赏花的时候总觉得这朵有姿色那朵有韵味,这朵温柔那朵含蓄,这就是赏花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情感投射到灌注到花朵里面去了,这时候的花朵已经不是单纯的花朵了。这时候的花朵已经具有了人的生命情感,你欣赏的对象在你心里是花和人的融合。这就是意象。美感来源于意象,无意象就不会产生美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美和美感不是一回事,美能观察也能说得出来,美感只能体验却不可言说。</p><p class="ql-block">2025.4.23</p><p class="ql-block">花美,戏美,诗歌美,却不一定都能给人带来美感。可能是因为一些美的对象本身很难和人的生命情感达成异质同构。即便是美的对象能和人的生命情感达成异质同构,也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能体验到感受到美感。因为考察美的对象有的人只停留在外感知层面,可能暂时还体验不到内感知层面的美妙情感。有的人只是看花看戏看诗歌,有的人不光是看还要体验审美对象给人带来的情感感受。有的人只是养花唱戏写诗歌,有的人是用养的花唱的戏写的诗歌给人带来美妙的情感体验的。审美层次要是不一样,审美境界就会有高低。</p><p class="ql-block">2025.4.29</p><p class="ql-block">写诗歌是一种情感呈现,读诗歌是一种情感体验。诗歌用来呈现情感的意象能说出来,而诗歌意象呈现的情感和体验说不出来。也就是说,一首诗歌你阅读后能说出来的既不是诗人要呈现的,也不是你阅读时所体验的。这样看来,好些诗歌评论文章都不可能是作者的阅读体验,那最多也就是讨论了作为审美对象承载物的诗歌语言,而不是对审美对象美感的体验和感受。八世纪的司空图在一千多年前,可能就意识到了诗歌美感的不可言说,这才有了二十四诗品里的意象纷呈。</p> <p class="ql-block">别现代诗人东方亮,退休教师。先后加入过中华美学学会、国际美学协会,以及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河南省作家协会等学术和创作团体。有少许文字见诸报刊,有诗集《一梦染晨曦》录入中国版本图书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