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8日傍晚,为了一睹那只疑似雪鹭近亲的小蓝鹭风采,我提前做好了花粉过敏的防护措施,来到了Van Saun。沿着瓦尔登湖Walden Pond缓缓漫步了一圈,湖面上只有几只悠闲觅食的加拿大黑雁,却迟迟不见小蓝鹭的踪影。正当我略感失落之际,准备离开时,忽然在对岸稠密的灌木丛下发现了一个淡淡的蓝色倒影。我心中一喜,立刻举起相机,通过长焦镜头仔细观察,果然,是那只在鸟讯报告里提到此地难得一见的小蓝鹭!</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它始终隐匿在昏暗的灌木阴影中觅食,而我为了拉近距离,还使用了增倍镜,进一步影响了成像质量。尽管按下快门超过一千次,真正让我较为满意的照片也不过二十张左右。这次拍摄,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位摄影大师曾说过的话:“摄影师往往需要拍上一百张照片,才能诞生一张真正出色的作品。”遗憾与收获交织,但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让追寻与记录自然之美的旅途格外珍贵。</p> <p class="ql-block">英文名:Little Blue Heron</p><p class="ql-block">学名:Egretta caerulea</p><p class="ql-block"> 小蓝鹭是鹈形目鹭科白鹭属的鸟类。在二十世纪初羽毛帽的时尚热潮中,小蓝鹭没有艳丽的“鹭羽”,这使它们免于遭受猎捕。然而,在美国,它们的数量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在逐渐下降。广泛分布于北美东南部至南美的巴西南部。有些种群具有迁徙性。迁徙模式因地理位置而异,北美的个体迁往南方过冬。小蓝鹭主要以水生节肢动物、小鱼、甲虫、蟋蟀、蚱蜢和蜘蛛为食。</p> <p class="ql-block">外型特征</p><p class="ql-block"> 小蓝鹭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苍鹭,体型纤细,颈部细长,腿部较长。长56-74 厘米,重296-412 克,翼展100-105 厘米。它们拥有圆形的翅膀和长而直的矛状喙,喙基部较厚。小蓝鹭全身颜色很深。近距离观察或光线充足时,它们的头颈呈现出浓郁的紫栗色,身体则呈深灰蓝色。它们的眼睛呈黄色,腿呈灰色或浅绿色,喙基部呈淡蓝色,喙尖呈黑色。在繁殖季节,头颈色彩更为鲜艳。雌雄同色。幼鸟全身白色,与雪鹭相似,除了外侧主飞羽尖端略微发暗。幼鸟4个月大开始换羽,羽毛呈白色和蓝色交错的斑驳状,其蓝白相间的斑驳外观通常被称为“三色鹭”、“杂色鹭”或“花斑鹭”;2岁时完全变为暗蓝色。小蓝鹭脚趾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爪上有一排内置的“牙齿”,可以作为梳理毛发的梳子。它们用这个方便的工具来抓挠头部、颈部和喉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小蓝鹭栖息于多种湿地环境,包括内陆湿地、浅水沼泽、池塘、湖泊、水田和稻田,以及红树林和泥滩,经常藏身于隐蔽的角落。它们在5 - 16厘米深的淡水、咸水或咸水湿地中涉水觅食,水深及腹部,通常会被植被茂密的觅食地点所吸引。它们是一种静候捕食者,而非那种疯狂奔跑的捕食者。它们的脖子僵硬地向前伸,喙向下倾斜,偶尔摇晃头部和颈部来打量猎物。小蓝鹭经常与其他物种一起觅食,它们是群居繁殖者,与朱鹭、褐鹈鹕、三色鹭和其他水鸟一起在多物种群落中筑巢。雏鹭和许多其他水禽一样,为了争夺父母带回来的食物,会激烈地竞争。在歉收的年份,年纪较大的雏鹭可能会攻击体型较小的同窝雏鹭,有时甚至会杀死它们,以夺取食物 -- 这种行为被称为“兄弟姐妹相残”。小蓝鹭主要以小鱼为食,辅以各种小型两栖动物以及甲壳类动物、蚱蜢、蜻蜓和其他无脊椎动物。</p> <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p><p class="ql-block"> 小蓝鹭冬季从北美迁徙至南方繁殖。繁殖期在每年4月。在低矮的灌木和小乔木中筑巢,这些地方位于树冠下的受保护区域,高度3至12米。配对后,雄鸟和雌鸟会花3-5天的时间,用长长的、大多没有叶子的树枝和木棍,在树干上铺上绿色植被,筑成一个多孔的平台巢,巢简陋。在筑巢期间,雄鸟会将树枝带给雌鸟,雌鸟负责建造巢穴的大部分;雄鸟偶尔会协助雌鸟,或在附近进行仪式性的摇晃树枝的表演。每窝产卵3-5枚,雌雄鸟都会协助孵化,孵化期约22-23天。双亲共同育雏,35-49天雏鸟独立,30天后能飞,可能离巢。幼鸟1岁达到性成熟。记录中最长寿的小蓝鹭至少活了13岁11个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