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故宫博物院 Tian`anmen GateTower·The Palace Museum

王念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 Tian'anmen Gate Towe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长安街中央,南面是天安门广场,北面是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位于天安门广场天安门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下电钮,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国旗。</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国旗杆最初高22·5米。1991年新更换的国旗杆净高30米,每天日出时升国旗到旗杆顶部30米。</p><p class="ql-block">原国旗杆的高度是由当时的制造能力决定的,新国旗杆的高度是根据周围建筑的高度按比例设计的。</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的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的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又称为“望柱”,是天安门的重要装饰。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通高9·57米,重20余吨。华表顶部“承露盘”上蹲立着一尊名为“犼”的石兽,是龙的九子之一,有守望习性,又名“望天犼”。</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前,右(西)边的一座华表。</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两岸,各有一对汉白玉石狮,石狮通高2·2米。左(东)为雄狮,右(西)为雌狮。</p><p class="ql-block">此为外金水河南岸,左(东)边的一只雄狮。</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 Tian'anmen Gate towe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原名“承天门”。明朝为迁都北京,仿南京“承天门”而建。建成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p><p class="ql-block">1368年明朝建都南京,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p><p class="ql-block">1644年“承天门”毁于战火,清朝重建,更名为“天安门”。</p><p class="ql-block">天安门是明清皇城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四门之一,是明清皇城的正南门。</p><p class="ql-block">天安门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皇帝发布重要诏书都在天安门举行仪式。</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进行了多次修繕,1970年天安门城楼进行了一次重建。天安门通高33·7米。</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开国領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天安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国家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天安门 Tian'anmen Gate tower</p> <p class="ql-block">城楼西北侧的登城口 Entrance</p> <p class="ql-block">城楼西北侧登城口 </p><p class="ql-block">Tian'anmen Gate tower Entrance</p> <p class="ql-block">登城</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上(面向东)</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内</p> <p class="ql-block">城楼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内</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建筑沿革、天安门百年回顾</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建筑沿革</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建成于1420年,始称“承天门”。1651年(清顺治八年)重建竣工后更名为“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是明清皇城的正南门,明清时期,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皇帝发表重要诏书仪式在天安门举行。</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进行了多次修繕,1970年1月至3月天安门城楼进行了一次重建。最近一次修繕是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的。</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百年回顾</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汇集到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賊”等口号。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焕然一新。开国領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手按动电钮,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国旗。</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建筑沿革、天安门百年回顾</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上(面向西)</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上(面向东)</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东侧 East side of the Tian'anmen Gate tower</p><p class="ql-block">出口 Exit</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横幅图 Tian'anmen Gate Towe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天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 Tian'anmen Gate towe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 、外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国家举行重大庆典和盛大集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金水桥有内金水桥和外金水桥,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河上,外金水桥位于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上。外金水桥共有7座,天安门前汉白玉石桥5座,最中间的一座是“御路桥”,专供皇帝通行。御路桥两侧的两座是“王公桥”,供宗室亲王通行。外侧的两座是“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太庙和社稷坛大门外的两座是“公生桥”,供四品以下官员等通行。</p><p class="ql-block">外金水桥、挂了8个大红灯笼的天安门城楼 </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登城口 </p><p class="ql-block">Tian'anmen Gate tower Entrance</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西侧</p><p class="ql-block"> west side of the Tian'anmen Gate tower</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上(面向东)</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内</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内有3个会客·休息厅</p><p class="ql-block">会客·休息厅</p> <p class="ql-block">会客·休息厅</p> <p class="ql-block">会客·休息厅</p> <p class="ql-block">城楼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上看天安门广场</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东侧 </p><p class="ql-block">East side of the Tian'anmen Gate tower</p><p class="ql-block">出口 Exit</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 The Palace Museum</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南起天安门内第二道门午门,北至景山前街神武门。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环有10米高的宫墙,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宫门四座,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371间。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宫紫禁城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古文物191万7千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92万7千余件(套)。</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成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自1421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起,至1911年清朝末代宣统皇帝溥仪逊位。共有24位皇帝曾在紫禁城居住和处理朝政,统治中国长达491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仍居住在紫禁城,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末代皇帝溥仪等赶出了紫禁城。1925年在紫禁城成立了“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端门是天安门内第一道门,是明清皇城正南门天安门与皇宫正南门午门之间的一道门。</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端门城楼平时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皇帝出巡和前往庙坛祭祀前,登上端门祈祷出行的良好开端。</p><p class="ql-block">明清皇宫南端门,故宫博物院南端门,上书“端门”,“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端门</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内第二道门午门,是故宫博物院(明清皇宫、紫禁城)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四门之一。建成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午门是颁布皇帝诏书,举行重大庆典活动,体现皇权威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明清皇宫正南门</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南门、检票口、入口。</p><p class="ql-block">午门 the Palace Museum Entrance</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钦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p><p class="ql-block">太和门,是午门内的第一道门,是最大的宫门,明朝称为“皇极门”,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的场所。皇帝在此接受朝拜和上奏,颁布诏书,处理政事。清朝更名为“太和门”,清初皇帝也在此听政、赐宴,后来将“御门听政”的场所移至“乾清门”。</p><p class="ql-block">太和门</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是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之一。是故宫的第一座大殿,俗称“金銮宝殿”,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典礼活动的场所。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及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宣布进士、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都在太和殿举行。</p><p class="ql-block">太和殿</p> <p class="ql-block">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是皇帝在参加太和殿典礼前,接受执事官员朝贺的场所。皇帝在参加祭祀活动的前一天,在这里阅视祝文。在前往“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在这里查验种子和农具。</p><p class="ql-block">中和殿</p> <p class="ql-block">保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明朝称为“建极殿”,是明代举行大典前皇帝更衣的殿宇。清朝更名为“保和殿”,清代每年初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宴请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也是清代举行“殿试”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保和殿</p> <p class="ql-block">乾清门明清时期是皇宫内廷与外朝之间的门,门内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大宫等为内廷,门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等为外朝。清代乾清门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乾清门</p> <p class="ql-block">乾清宫是明清皇宫后三宫之一,是皇帝居住的寝宫。清初沿袭明制,顺治、康熙两位皇帝也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清雍正皇帝将寝宫移至养心殿,从此乾清宫成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岁时受贺等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驾崩后的停灵之所,以示“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后,是清代皇帝存放“秘密建储匣”处。建储匣内藏有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子。皇帝驾崩后,由指定的大臣取下“秘密建储匣”,进行共同验证,由秘密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即位。</p><p class="ql-block">乾清宫</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是明清皇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交泰殿的前面是乾清宫,后面是坤宁宫。</p><p class="ql-block">皇后于皇后千秋(皇后生日)、元旦(春节)、冬至三大节在交泰殿接受朝贺。</p><p class="ql-block">交泰殿</p> <p class="ql-block">坤宁宫是明清皇宫内廷后三宫之一,是明清皇后的寝宫。乾清宫和坤宁宫是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p><p class="ql-block">坤宁宫</p> <p class="ql-block">坤宁门是皇宫内廷后三宫与皇宫御花园之间的一道门,坤宁门内是后三宫,坤宁门外是御花园。清朝选秀女时在坤宁门候选。</p><p class="ql-block">坤宁门</p> <p class="ql-block">天一门是御花园内一道灰色的神密之门,是钦安殿的南门。</p><p class="ql-block">天一门</p> <p class="ql-block">钦安殿位于御花园内,殿内供奉玄天上帝。</p><p class="ql-block">钦安殿</p> <p class="ql-block">承光门是顺贞门内南北向的一道门,是御花园的出入口之一。是一道装饰门,关闭后有影壁作用。</p><p class="ql-block">承光门</p> <p class="ql-block">顺贞门,是御花园的北门,是通往神武门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顺贞门</p> <p class="ql-block">神武门,是故宫(明清皇宫、紫禁城)的北门。明朝称“玄武门”,清朝改称“神武门”。是明清两代皇宫的后门,是日常宫内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皇后祭祀“先蚕坛”时由神武门出入。清代选秀女时,待选的秀女由神武门偏门进出。</p><p class="ql-block">明清皇宫北门</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北门、出口。</p><p class="ql-block">神武门 The Palace Museum Exit</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北门神武门,故宫博物院等。</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横幅图 THe Palace Museum</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内第一道门端门,是明清皇宫南端门,故宫博物院南端门。</p><p class="ql-block">端门</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内第二道门午门</p><p class="ql-block">明清皇宫正南门</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南门、检票口、入口。</p><p class="ql-block">午门 the Palace Museum Entrance</p> <p class="ql-block">太和门是午门内第一道门,明朝称为“皇极门”,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场所。清朝更名为“太和门”,清初皇帝也在太和门听政、赐宴,后来将“御门听政”的场所移至乾清门。</p><p class="ql-block">金水桥有两座,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上为“外金水桥”。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河上为“内金水桥”。</p><p class="ql-block">太和门、内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钦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p><p class="ql-block">故宫中轴线,太和门至乾清门为外朝,乾清门至坤宁门为内廷,坤宁门至顺贞门为御花园。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三殿”(三大殿)。内廷是皇帝、皇后居住的正宫,主要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地,主要包括天一门、钦安殿、承光门,是个小巧别致的花园。</p><p class="ql-block">内廷“后三宫”的两侧是“东六宫”、西六宫,统称为“三宫六院”。</p><p class="ql-block">太和门</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是明清皇宫外朝三大殿之一。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典礼活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太和殿</p> <p class="ql-block">中和殿,是明清皇宫外朝三大殿之一。是皇帝在参加太和殿典礼前,接受执事官员朝贺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中和殿</p> <p class="ql-block">保和殿,是明清皇宫外朝三大殿之一。明代是皇帝参加典礼前,更衣的地方。清代是进行宴请和举行殿试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保和殿</p> <p class="ql-block">乾清门,是内廷与外朝之间的门,乾清门前是“前三殿”(三大殿),乾清门后是“后三宫”。是明清皇宫内廷后三宫的正宫门。清代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乾清门</p> <p class="ql-block">乾清宫,是明清皇宫内廷后三宫之一。明朝时是皇帝的寝宫。清初沿袭明制,顺治、康熙两位皇帝曾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清雍正皇帝将寝宫移至养心殿,此后乾清宫成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陪臣,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乾清宫又是明清两代皇帝驾崩后停灵之所,以示“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是清代皇帝存放“秘密建储匣”之处,匣内藏有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子。皇帝驾崩后,由指定的大臣取下匣子,进行共同验证,由秘密选定的皇子即位。</p><p class="ql-block">乾清宫</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是明清皇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交泰殿的前面是乾清宫,后面是坤宁宫。皇后于皇后千秋(皇后生日)、元旦(春节)、冬至三大节在此接受朝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将二十五方玉玺存放于交泰殿。</p><p class="ql-block">交泰殿</p> <p class="ql-block">坤宁宫,是明清皇宫内廷后三宫之一。是明清皇后的寝宫,坤宁宫和乾清宫是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清康熙时将东侧的两间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及逊帝溥仪均在此大婚。</p><p class="ql-block">坤宁宫</p> <p class="ql-block">坤宁门,是内廷与御花园之间的门,坤宁门内是“后三宫”,坤宁门外是“御花园”。是明清皇宫内廷后三宫的后宫门。清代选秀女时在此候选。</p><p class="ql-block">坤宁门</p> <p class="ql-block">天一门,是御花园内一座灰色的“神秘之门”,是钦安殿院落的南门。</p><p class="ql-block">天一门</p> <p class="ql-block">钦安殿,位于御花园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供奉玄天上帝。清朝每年元旦在天一门内设斗坛,皇帝在此拈香行礼。</p><p class="ql-block">钦安殿</p> <p class="ql-block">顺贞门,是御花园的北门,通往神武门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顺贞门</p> <p class="ql-block">神武门,明朝称“玄武门”,清朝改称“神武门”。</p><p class="ql-block">明清皇宫北门(后门)</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北门、出口</p><p class="ql-block">神武门 The Palace Museum Exit</p> <p class="ql-block">午门西侧、故宫角楼(西南角)</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西门、明清皇宫西门</p><p class="ql-block">西华门</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角楼(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