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城是值得认真品味的,舒缓的沱江将小城一分两半。江的一边是临岸的各式各样的民居,江的另一面则是凸凹有序的梦幻吊脚楼。清澈的沱江穿城而过,我是在天快将黑时到达的凤凰城。不一会儿两岸的灯光全都亮了起来,站在桥上往下望去。真是人间琼楼玉宇,仙气飘渺。🌟凤凰夜景美得令人窒息,仿佛开启了时光宝盒! 🌙 踏入凤凰城的夜, 我被这片古老的夜景深深吸引, 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始建于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边陲重镇,如今已成为湘西的一颗璀璨明珠。💎 凤凰古城景区以其独特的湘西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它由凤凰古城和南华山两个区域组成,是一个融合了山水人文历史的名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凤凰古城,这里的很多街道的路灯与其他城市大不相同,随处可见凤凰图案造型。在凤凰古城的西门,你还会看到有一座铜塑凤凰雕像,仿佛展翅欲飞,令人遐想万千。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暗示你,你将进入一个与凤凰有缘的小城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的景观丰富多彩,包括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南华禅寺等。🌳 这些景点不仅展现了古城的历史韵味,还让行者体验到了浓郁的湘西民族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的沱江两岸,吊脚楼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天,沱江显得格外文艺,夜晚则变得迷人梦幻。随手一拍,都是大片级别的照片📸。河边还有淳朴的姑娘在洗衣服,筏舟于沱江之上,无比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和市井文化气息:“北有平遥,南有凤凰”“此生不换,定来长安”“雨打轻舟,水映画楼”“一湾沱江水,一座凤凰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城灯光璀璨, 如星河倾泻。古韵建筑在夜色中焕发新生, 迷人至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苗疆少女初来乍到,还未学会下蛊,恰逢落雨,恰逢有灯,诗眼看湘西,水做的凤凰,夜色迷离,古雅纯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夜景。晚上,和亲人一起走过横跨沱江的廊桥,寓意幸福。两岸的酒吧歌厅等场所,可以在门口拍照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春秋战国时期已为中原王朝经略西南的战略支点,唐代设渭阳县,元代升为五寨司,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改建砖城,形成“苗疆边墙”防御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凤凰城, 微风轻拂, 夜景如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心中满是宁静与美好。想去湘西。想去寻找美丽的边城。寻找端午节那五彩的龙舟,寻找翠翠和傩送那美丽的爱情。当夜风吹来,静静地听吊脚楼上小鼙鼓的声音;日暮黄昏,不必担心,就近的老乡家可以住下。</span></p> <p class="ql-block">《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沈从文深情地歌咏了亲情爱情及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无论是植根于当地悠远历史土壤里的“爷爷”的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还是在古老传统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尘埃的“翠翠”“天保”“傩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虽历风雨而其志不渝的聪慧,沈从文无不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反映着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他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表达了想以此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设凤凰营,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策推动汉文化渗透,最终形成多民族交融的独特形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从文《边城》以凤凰为原型,其故居成为文学朝圣地;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画家黄永玉亦出生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流淌着一条清澈的河流,这就是被誉为“凤凰母亲河”的沱江。沱江环抱古城,犹如母亲怀抱着孩子。一个城市缺少了水,自然就缺少了灵性。而凤凰,从来就不缺水。正是有了这条沱江,滋养了一代代凤凰人,赋予了这座小城独特的神韵与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是军事要塞、土司治所、商贸枢纽三重身份演变的历史活化石,兼具边塞文化与少数民族风情,被誉为“中国最美古城”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沱江上横卧有一座彩虹桥,彩虹桥历史悠久,名气很大,默默守护着沱江,静听着沱江流水潺潺。1934年沈从文回故乡,曾经用相机拍摄了唯一的一张虹桥照片,足见沈从文当年对彩虹桥的喜爱。沱江北岸高耸着一座塔,刚开始还以为是《边城》中,那暴风雨之夜坍塌后重新修葺的白塔,后才得知此为万名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虹桥是凤凰古城一座标志性建筑,对于它的来历有着一个悠久历史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一天晚上作了一个噩梦,在西边有一座形似凤凰的山将会出现真命天子,这位真命天子会来夺取它的帝位。于是命令神算子刘伯温去寻找这个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单方的输出和容纳,更是彼此的一种圆融。她是人类更深远意义的“爱”。还有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从而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伯温经过千山万水跋涉终于在武陵山脉的最南端找到凤凰山,在一番巡视过后发现一座屏立镇竿南郊,气势非凡的南华山,和与之一脉相承、一头扎入沱江的奇峰,这正是他要寻找的龙头。于是命人快马加鞭禀告朱元璋,在看完此处奇景后下令斩断凤凰龙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凤凰,沈从文故居不能不看。故居隐藏在凤凰古城的深处,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故居每天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故居不大,首先穿过堂屋进入一个小院落。院落中间是个天井。环顾四周,故居由一间正屋和两间偏房组成。正屋一侧为沈从文父母居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然在斩断龙脉后凤凰城就每年都会发生水灾,造成民不聊生。当地百姓为了方便河两边来往,于是就在河上建了一座桥,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虹桥。后来朱元璋害怕被斩龙脉复燃,于是依山傍水修建了迴龙阁。这条街也就叫迴龙街了</span></p> <p class="ql-block">一部雅致、从容、乡土气味极浓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山美,水美,人更美。每个人都会为那浓郁的质朴民风和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人性美所深深打动,灵魂深处将染上这份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的纯美,思想也会得到净化。脱下虚伪的外衣,越过世俗的樊篱。品味与自然一样博大的诗意,追求至真至善的人性美,对人性美的孜孜探求也就汇成了一曲乡土挚爱之情的生命赞歌!你曾说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你永远回到了故里——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为“中国最美丽小城”的湘西凤凰县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从文的小居室。一张简单的小床,就是沈从文的卧榻。在这里,一台沈从文生前使用过的留声机,一定会吸引你的目光。沈从文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他喜欢边听音乐边写作,唱片中伏尔加船夫曲不知给予了他多少灵感?在这个小小的庭院里,沈从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代表作《边城》以凤凰古城为原型,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纯美爱情。他不仅是文学大师,还是历史文物研究者,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熊希龄(1870-1937)是民国时期政治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他致力于慈善事业,创办了香山慈幼院,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被誉为“慈善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永玉(1924-2023)是著名画家、版画大师和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国内外。他的作品融合了湘西文化的“匪气”与幽默,代表作包括《春潮》和《阿诗玛》。黄永玉一生对故乡凤凰古城怀有深厚感情。</span></p> <p class="ql-block">捧起沈从文的《边城》,山依旧绿,人依旧那么美。“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看山望月赏水是消遣,千里之外,唯有这才是一种淡雅闲适。我惊诧于《边城》将陶渊明的理想演绎得如此浪漫而又美丽。许久,才发现在浮沉奔波的人生旅途中,半日的清闲又是何等的美丽。难怪诗人李涉感叹:“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连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你如同一抹淡墨绘就的流年画卷,让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你的美不仅仅在于那古朴的建筑与迷人的风景更在于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民族风情。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此,如此,凤凰古城便以她独有的方式在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愿岁月静好,时光安然,你我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渠珍(1882-1952)是湘西地区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湘西王”。他不仅是军事将领,还著有《艽野尘梦》,记录了自己在西藏的奇遇与爱情故事,展现了湘西人的豪迈与浪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郑国鸿(1777-1841)是清朝抗英名将,在鸦片战争中镇守浙江定海,与英军血战六昼夜,最终壮烈殉国。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沿着沱江岸边漫步,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却又不失古朴与雅致。有卖手工艺品的小店,店主正低头专注地编织着银饰或刺绣,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有卖特色小吃的摊位,热气腾腾中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品尝一番;还有那些古色古香的茶馆和咖啡馆,窗外便是沱江的美景,坐在这里,品一杯香茗或咖啡,看窗外云卷云舒,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全都浸润着古城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从文自传》,可以管窥他早年时代的侧影。沈从文儿童时期,有一张照片,个头不高,头发很短,穿一身长袍,目光中带着一股倔强劲儿。很难想象,那时的沈从文,充满了叛逆色彩,对枯燥乏味的私塾教育,变着法儿逃学,被大自然的光色所吸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湘西沱江为凤凰县境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上有二源:北源为乌巢河,发源于禾库都沙南山峡谷中,滩险流急,天雨水涨,行旅多阻。沱江从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腊尔山、麻冲、落潮井、都里、南华山、沱江镇、官庄、桥溪口、木江坪等9个乡镇。至泸溪县河溪会武水,在武溪镇汇入沅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正殿、戏台和二十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沈从文墓地所在地原名叫“杜母园”,系清代曾任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为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墓地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一块从墓穴后凿起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矗立,成为沈从文墓独特的标志。巨石高1.9米,重6吨多,前面临摹沈从文手迹,刻有沈老富有哲理的语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刻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和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素教授镌刻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是“从文让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名塔为六角砖塔,共七层,塔身饰有彩绘、雕塑,蔚为壮观。塔影倒映在江心,影影绰绰,宛如仙境。沱江两岸有很多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别具一格,呈现出独特的民族建筑之美。沱江清澈,近处可观游鱼穿梭。如果能乘坐江中小船,游览两岸风光,那将是再惬意不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清朝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天的凤凰古城,风景旖旎。晚上的凤凰古城,别有另一番风味。夜游凤凰古城,沱江两岸流光溢彩,人山人海。沿着石板路,和三五好友,沐着温柔的江风,陶醉于璀璨的夜景,定会令人心旌摇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三百七十平方米,由前庭、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陈斗南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斗南将军(1886年一1931年),民国十二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一1925年)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民国十五年(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民国十七年(1928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陈斗南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吊脚楼群坐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凤凰,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值得去凭吊。斑驳的古城墙犹如一个老妪,是沧桑历史的见证。还有凤凰的古城门,那是凤凰城的历史上的“门户”。为了感受一下凤凰古城的历史,特意来到北门古城楼,想一探究竟。巍峨的北城门,呈一半月拱,上面书写着“壁辉门”三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城楼初为土城,后为砖城,再后来为石城,经历朝历代不断翻新改建。现存北城门,建于清代,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虽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不倒。登上城楼,顿时视野开阔。古老城门与山清水秀相得益彰。在时光流转中,令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种建筑,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它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但雕刻也很精美,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并通过承挑使之垂悬于沱江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当雨后初晴,沱江之上升起了一层薄雾,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倒映在水中时,整个建筑群就像一幅隽永的画卷,使人百看不生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凤凰古城文昌阁小学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位于湘黔边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城南,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北麓。凤凰籍青年田兴奎东渡倭岛,留学弘文师范学堂,结识黄兴秋瑾等人,参加了同盟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学成归国,怀抱“振兴华厦,重在树人”的思想,在家乡凤凰南华山下创办了蒙养学堂(文昌阁小学前身),成为第一任校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板老街是宽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六华里,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古城的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凤凰街头,你会看到有不少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美丽少女。绚丽的服装,闪亮的银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无不让你感受到这座古城的独有风情,很多人是租赁了民族服饰来特意打卡照相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3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愿亭位于凤凰古城龙脉龙头位置,在凤凰风景区“虹桥”旁沿江的石板路、东关门楼阁上的一个亭子,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当地人很久以前在此许愿祈福,号称“聚山水灵韵锁前世今生”而著称—许愿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是凤凰的中心。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次吃饭席间,三个身着艳丽服饰的苗家姑娘,站在客人身边,每人手里捧着一个酒碗,等到敬酒时会把酒碗捧起,高低错落,酒水从上而下流入客人的嘴中,是为“高山流水”,以此表达真挚的祝福。在饮食方面,当地人爱吃辣椒。有人说,西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很遗憾,凤凰之行没有赶上去看苗寨的节日活动。看过现场拍的动感照片,一个光着膀子的男子,手里抓着一只肥肥的鸭子,正在河中跑,脸上流泻着收获的笑容。看着照片让人联想到了《边城》中,端午节傩送参加捉鸭子比赛的情景。当然,还有上刀梯等,都错过了,留下了不少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营街老宅本是从文大师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兴建的。房子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两进,火砖封砌,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沉浸在凤凰古城的怀抱里,最令我向往的还是追寻沈从文的成长足迹,感受沈从文的精神世界。读大学那会儿,我开始接触沈从文的作品。当时感觉很新鲜,读起来韵味无穷。特别是《边城》,读起来特别亲切。《边城》中渡船过溪的场景仿佛也出现在我的少年记忆里</span></p> <p class="ql-block">朝阳宫,也称陈家祠堂,是凤凰古城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近代仿古建筑的宗祠杰作。祠堂内古戏台两侧有副非常著名的对联:“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朝阳宫位于古城北西侧,建于民国四年,由乡绅也是被誉为“湘西王”的陈渠珍之兄陈开炳、陈开藩发动族人捐资所建,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各军统领的陈渠珍将其扩建完善,至此大门、正殿、戏台、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浑然一体,构成了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成为陈氏族人聚会看戏或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重檐青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三层,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有彩色葫芦宝顶,布局对称合理,堪称建筑精品。朝阳宫的大门为紫红色砖墙门楼,高8米。大门两旁镌有对联一副:“瑞鸟起蓬蒿翼搏云天高万里;嘉宾莅边隅眼看楼台总多情”。左右对称地堆塑山水花鸟浮雕12幅,门楼飞檐翘角,别具特色。面对大厅,是风情浓郁的古戏台,古戏台平时多演出古典戏曲,阳戏、傩堂戏、辰河高腔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凤凰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孕育出了沈从文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文化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将会失去多少姿彩?中国二十世纪文化史将会失去多少内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沈从文是一个大仁大智者。是凤凰的水土养育了沈从文。</span></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门外沙湾,北靠东岭,面瞰沱江。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规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人杨泗在西侧建遐昌阁;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在大门北侧建阳楼。至此,万寿宫形成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凤凰人在万寿宫对面山腰修建了一座寺庙—准提庵,又叫江心禅寺</p> <p class="ql-block">此庵在前面土红色墙上开了两个丈余直径的圆型大窗,对着万寿宫,江西人在沙湾修了一座小白塔,尖顶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刺向准提庵墙。凤凰人在准提庵后殿塑了一尊“骷髅子菩萨”。此菩萨形似济公和尚,手张着一个大大的“乾坤袋”</p> <p class="ql-block">从凤凰县城向正西三十千米,是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雄踞湘黔边陲要冲,地势宽阔,东有七里冲咽喉之扼,南有亭子关之险,西有绵长牢固的边墙之塞,北有高山深谷之障。是雄于镇竿西部一座重要古城。黄丝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古为屯兵之所,是历代统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衅的前哨阵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张照片,拍摄于1922年2月间,是沈从文在湖南保靖军队中的照片。这是一张近照,保存完好,很清晰。照片中的沈从文,目光炯炯有神,眼神里充满了野性率真。你会发现,这两张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照片,与三十年代沈从文在北京四合院,已经是“京派的重镇”时的沈从文,那种斯文、儒雅、从容大不一样。与晚年一脸慈祥、平和、温婉的沈从文也完全不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城系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古城开有三个城门,分别为“和育门”“实城门”“日光门”,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楼,三个城楼的屋顶均为歇山式,下层覆盖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飞檐翘角,分外壮观。城墙上部为锯凿形状,箭垜300个,还有两座外突的炮台。古城建筑采用了当地土人筑屋技艺和朝廷工匠技艺结合,具有古朴坚实的特色。取材青石灰岩,此岩耐温耐寒耐潮,坚实牢固。料石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六寸厚度均衡,石面精钻细凿,整齐划一。砌筑工艺也极为讲究,石块之间以糯米稀饭拌石灰,灌浆粘合,坚不可催。</span></p> <p class="ql-block">书家堂又名舒家塘,是湘西凤凰的重点旅游景点,坐落在县西31千米的黄合乡境东。由于地处湘黔川(今渝)三省边界,旧时多匪患,书家堂既能守防,又具有屯兵为攻的功能。据考证,北宋杨家将后代杨六郎的第三子杨再思奉旨平南,见其地势险要,便在此安营扎寨,于是书家堂逐渐成为军事重地──屯兵之营</p> <p class="ql-block">随着蛮夷归服,此地又成为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长城学专家罗哲文教授2000年5月到此考察,他从现存的墙基考证,断定城堡距今至少已有800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南方苗民起义,当时政府为镇压起义军,特拨白银万余两,历时4年,重新筑固了书家堂及周围的古营盘。书家堂是在山下建兵营,山顶建连环屯,从而形成一个城堡。书家堂古城堡有两个特色:一是古老而奇妙。古城堡周围由构筑恢宏的古城墙环绕,略呈圆形。墙形曲折蜿蜒,极富变化。如今经千百年风风雨雨,古城堡虽残败发黑,但依然显现出一种苍凉之美。二是古朴而秀美。书家堂古城堡东、南、西三面有山溪环绕,溪流清澈见底,还有诸多池塘围城,形成天然防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从文在湘西有过一次感情的创伤。初恋给他带来了挫败感和无尽的忧伤。而当时的凤凰,也早已容纳不了一颗跳动的心,一个躁动不安的灵魂。沈从文决定走出家乡,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谋求生路。走出凤凰,是沈从文一生的重要转折点</span></p> <p class="ql-block">沱江跳岩古城人气旺盛的风景之一。这是一座古道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的五寨司城的必经之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仍是凤凰至乾城的古道。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长方体岩墩子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于乡民肩挑背驮入城,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跳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民国时期,县长李宗祺让在跳岩上架以木板,这比以前行走更为方便,但仍连墩带跳板被冲走。</p> <p class="ql-block">1950年,凤凰县人民政府成立,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上铺厚实的木板,并以铁链在河底从岩上打眼,用铁丝系紧,跳岩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仍是两岸人民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2000年秋,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过河的条件,也为了更好地美化装点古城,凤凰县拨款在老跳岩几十米距离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双墩跳岩,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横跨江上,每排跳岩66墩,一字列于江面,每个石墩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小步左右,来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p> <p class="ql-block">在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沈从文在凤凰度过了难忘的时光。离开了故乡的沈从文,一直心系故乡。无论身处何处,他始终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具有浓郁的故乡情结。他曾经三次回到故乡,尽管回乡次数不多,但精神还乡却伴随其一生,倾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乡土文学。远离故乡后的沈从文,游子的故乡情结萦绕于心。他时常梦回故乡,于是转化为文字,把故乡融进诗情画意的文字之间。</p> <p class="ql-block">关田山古苗寨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境内,它傍邻209国道,交通极为便利。与凤凰古城八大景之一的地下宫殿—奇梁洞、西门峡漂流,文化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投资重建的“爱谷”等景点旅游胜地、同在209国道线上,处在张家界至凤凰古城这条旅游黄金走廊的中心节点位置,便于湘、鄂、黔、渝、自驾车旅游、各大旅行社组团加点的最佳旅游神地,是《边城》《湘西剿匪记》《血鼓》《血色湘西》《湘西往事》《湘女萧萧》《神枪血恨》等众多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苗族博物馆坐落于被称为“苗王府”的神秘之地—凤凰县山江镇叭咕苗寨。该博物馆占地1864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是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多的民营苗族博物馆。分为苗族农舍、古代住所、殷实人家、武士家居、巫师小屋、服饰掠影等9个馆室和苗族风情园、生活区等,有藏品1万余件,涵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苗族博物馆位于叭咕苗寨的这所苗族博物馆,以家庭文化为切入点,融历史性、民族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向世界展示苗族同胞在数千年岁月演递中,劳作不息,奋斗不熄的发展历史和奇异神秘、绚丽多姿的苗族文化画卷</p> <p class="ql-block">奇梁洞位于凤凰古城以北的奇梁桥乡,吉凤公路左侧,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洞。奇梁洞集山、河、峡谷、险滩、绝壁、飞瀑、丛林、田园、村落于一体,洞内有“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阴阳河”五大景区。于是有“奇、秀、幽、峻”四大特色,更有“奇梁归来不看洞”之说。洞口高50余米,宽20多米,一条清溪穿溶洞而过,水流平缓。岩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洞长有十二余里路,走完全洞,得要三个多小时。奇梁洞不仅景色迷人,还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后来还成为湖南卫视《玫瑰之约》现场拍摄之地。</p> <p class="ql-block">到凤凰,一定要读沈从文的散文《凤凰》。沈从文对凤凰的历史很了解,也充满了同情,因为他触摸到了历史深处的民族隐痛。沈从文还说,楚人的血液给了他一种命定的悲剧性。可以说,楚文化就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所以,沈从文的诗意浪漫只是表面,他的内心潜藏着沉忧隐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宗教信仰 </span>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隐痛,无论是民俗风情,还是楚地域文化,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人事变迁,沈从文在凤凰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成为他一生的铺垫。正因为他不困于狭隘,不拘于一隅,勤勉自励,才情充沛,才得以“穷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飞于天,魂兮归来。沈从文的一生,漂泊不定,早年在沅水流域一个土著部队辗转流徙,后来出走湘西,闯荡天下,北京、上海、武汉、青岛、昆明、咸宁……最后将骨灰安葬在听涛山下,撒在了沱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从文墓地的墓碑是沈从文的女婿刘焕章,用一块天然七彩石雕凿而成。墓碑正面写着“沈从文之墓”几个大字。墓碑的背面,写着“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可谓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踏入凤凰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每一块石板都仿佛记录着一段过往。小巷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它们依山傍水,木质的结构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仿佛是时间特意留下的温柔印记。沱江悠悠,穿城而过,江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偶尔有几只小船悠然划过,留下一串串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灯火阑珊, 夜色温柔, 凤凰城的每一幕都美得令人窒息花香送微影,风清涤埃尘,临月听蝉,抒不尽闲适对空林。天之涯,海之角,流水是天上的浪花,流云是地上的江河。云海之幻,姿态百变,不变的是情怀,我依然是行云流水一片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从文的骨灰,一半埋于此,另一半乘着小舟撒入了墓地前面的沱江。沈从文面对沱江,背依青山,在郁郁的凤凰山听涛山下就此长眠。后来张兆和去世后,沈家又将张兆和的骨灰也埋入了沈从文墓地,夫妇二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团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酒吧街的欢歌笑语, 为凤凰城的夜色添上了几分惬意。漫步于凤凰城的夜, 石板路映着灯火, 诉说着岁月静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城的夜景被灯光勾勒出迷人风采,倒映在眼眸中,如诗般醉人。凤凰城夜,美景如梦✨夜幕低垂,它仿佛被施了魔法,瞬间变得美轮美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城的夜, 灯火与星空交织, 宛如梦境。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 静谧与热闹交织, 夜凤凰别样光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幕下的凤凰城, 美得如梦如幻! 凤凰城的夜, 一幅流动的千年画卷。夜色渐浓, 凤凰城更是迷人! 灯火璀璨, 江水悠悠, 美到令人窒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江边小酌, 听一曲民谣, 赏凤凰夜景, 整个人都被治愈了。我静静的坐在船家的小码头前。看着一江的斑斓。来来回回的游人在打卡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凤飞于天,魂兮归来。沈从文,这位“自然之子”,最终魂兮归来,融入自然万物,与自然相契合,成为了自然世界的一分子。沈从文墓地,有一竖碑,上有黄永玉为其表叔沈从文写的狂草:“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黄永玉太了解沈从文了。沈从文,一个热爱自然、珍视生命、为人类远景而凝眸的作家,永远活在故乡人心中,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犹如令人敬仰的凤凰,永远在文学世界的天空中自由高飞、展翅翱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