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写米芾《离骚经》:笔锋游走间的千年对话

天啊行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习米芾《离骚经》的过程,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米芾以“刷字”闻名,其笔下的《离骚经》却褪去了几分狂放,多了一份庄重与沉静。在一笔一划的临摹中,我深刻体会到书法艺术与经典文本的完美交融,也对米芾的艺术造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米芾《离骚经》的用笔精妙绝伦,令人叹服。起笔时,锋芒毕露,如利刃出鞘,尽显米芾“八面出锋”的独特技法;行笔过程中,笔势跌宕起伏,时而轻盈如行云流水,时而凝重似高山坠石,提按转折之间,尽显节奏变化。尤其是长横与竖画,线条刚劲有力,富有弹性,既有篆籀之圆劲,又有隶书之飘逸。</p><p class="ql-block"> 结体上,《离骚经》展现出米芾独特的艺术个性。字形大小错落,疏密有致,欹侧中求端正,险峻中见平稳。有的字重心偏移,却通过巧妙的笔画安排达到整体的平衡。米芾的结体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书写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种“信手拈来”的功力,源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长期积累。</p><p class="ql-block"> 章法布局上,《离骚经》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疏密得当,虽无明显的连笔,却通过笔势的连贯和墨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流动的韵律美。墨色运用上,浓淡干湿相互交织,有的地方墨色饱满,有的地方枯笔飞白,这种墨色变化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也赋予了书法作品独特的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在临写《离骚经》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米芾对屈原精神的理解与诠释。《离骚》是屈原表达爱国情怀和高洁品格的不朽之作,米芾以书法的形式将其再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米芾与屈原的心灵对话,既有对屈原遭遇的同情,也有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这种将文学内涵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使《离骚经》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一件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