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子上的幼儿园离家较近,等公交车通常比走路的时间还长,我打算步行接送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四五岁的娃娃能否跟着大人走,我曾犹豫过,就试探着边走路边讲故事給他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学着电台对儿童广播的声调,复述幼儿经典故事,像《小老鼠吃苹果》、《警察局的一天》、《罗丝母鸡去散步》等,也讲“守株待兔”、“鹬蚌相争”、“黔驴技穷”等成语典故。还自编了“大棕熊与小黑猪”、“小蚂蚁找食吃”等故事讲給他。遇到天气变化,就讲打雷闪电怎么发生,雨雪冰霜怎样形成及自然界中我们平时喝的水的简单循环过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好故事要事先预习,适时向他提问,形成互动。像讲“鹬蚌相争”时,问他“鹬蚌”各是什么动物?他摇头,我就说給他听,并配以肢体语言:“鹬被蚌掐着脖子,不停地拍打翅膀,哀求道,‘快放开,不然就憋死我了’;蚌说,‘别想得美,你啄我现在还痛着呢,饶不了你,就等着吧!’结果被路过的渔夫捉去了。”他两眼睁得像铜铃般地看着我,注意力被吸引,不知不觉地走去走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若是依偎着我就是困了或撒娇不想走了,我就背他二三百米。他会爬在背上摸我的头甚至拍打,我说“太痛了”,他反而像得到鼓励似的拍打得更欢了,甚至哈哈大笑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小学后,要带他坐公交车去城北踢足球,车上有乘客会主动让座給我们,我以“谢谢”表达感激,但他不吭声没有任何表示。我问他:“人家让了座,怎么不说声谢谢?” “我不知道啊!” 他回答得很干脆。我知道,别人让座不知感谢人家不是他的错。“公交车上有人让座是别人礼貌谦让,是同情,是关爱,要感谢人家。” 我说給他听。后来有人让座他也说声“谢谢”,但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也不是面对起立让座的人,有点应付的感觉。我提示他面对让座的人大声说“谢谢”。他像有意作对似的,再有人让座就大声说“谢谢”,以至于车上人的眼睛都被他的声音所吸引,他却不以为然。我及时开导他:“声音要适度能使让座的人听见就好,还要目视对方,面带笑容。这样做会使让座的人感到舒心,也是对他人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放学接他回家,他看我不注意就把小吃包装袋扔在路边花木中,我看到后叫住他,指着包装袋,一句话也没有说,他就知道捡起扔进垃圾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公交车时,他与同学时有踩在站台长椅上耍闹,我劝他下来,“别的小孩都没下来”,他顶嘴对我说。“别家的小孩有他的家人,我不好说,你先下来。”我引导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退休后带孙子遇上的几件小事。这些小事都是在即时发生,及时说服引导,孙子易于改正的成长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