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芳芳

静思感恩

<p class="ql-block">  邻居芳芳姐,是我们小时候的好朋友,经常来我们家玩耍。</p><p class="ql-block"> 她的个子比较大,两只手的大拇指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余</span>长了个指头,大家都叫她六爪芳芳。她长得胖嘟嘟的,脸盘大,肤色白皙,两只眼睛圆圆的,炯炯有神,嘴巴略大,经常一高兴就开怀大笑,两个小酒窝非常好看,惹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她是家里的老大,当时农村拮据的家庭条件,家家都困难,她来我们家,我们还有白面和玉米面参杂的饭和馍馍,比纯粹的玉米面就要好吃多了。我们都让她吃,她 吃罢了就和姐姐一起玩了。有时候羞怯的对母亲说:“婶婶,我们咋就没有你们这样的家啊,你们家真好。”坐在炕上,有时候也用手轻轻的抚摸我们家的缎被面,羡慕的眼睛仔细盯着被面,说:“啥时候我们家也能有你们家这样的被子呢。你看你们家的被子,像绣的一样,花儿看是活生生的。”</p><p class="ql-block"> 她要帮助父母亲带弟弟妹妹,学习成绩不好,做作业是她最头疼的事情,这却是姐姐的优势项目,芳芳姐干活比姐姐力气大,她身体相比姐姐高大,年龄也比姐姐大几岁,她们俩在一起,姐姐给她们俩写作业,芳芳姐姐给姐姐帮忙干家务。芳芳姐姐经常一脸天真的给姐姐说:“你给我写完,不要担心,错了都不要紧。”姐姐笑着说:“写错不行吧。”</p><p class="ql-block"> 芳芳姐姐常常羡慕我们家,我的院子比她们家宽敞多了,母亲将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一畦一畦的,非常整齐,在后面,在紧邻院子的地方,是花卉,最前面是月季花,芍药花,荷包花,丁香花,靠照壁的地方是金银花,后面是牡丹花,我们家有四种颜色,白色的牡丹的花骨朵是绿色的,花儿开了越开越白,是重瓣花,花瓣非常多,不是大花瓣,非常漂亮,经常有人要我们家的白牡丹花苗,还有两株是酒红色的,非常俊美,一株是粉色的,平常,我们给牡丹花浇水施肥,牡丹花开了,我们家的牡丹花格外大,香气四溢,我们家有方桌,旁边有父亲托人从外地买来的两把藤椅,有祖辈留下来的青花瓷的花瓶,只有花儿开了,母亲会剪几支插在花瓶里,放在方桌子上,进了屋子,一眼就能看见花瓶里的花儿,漂亮又香气四溢。我们会剪几支让她拿回家插在花瓶里闻闻香气,看看花儿,她高兴的样子,等母亲剪好,用麻杆点燃熏一熏,便拿上一溜烟跑了,她们家没有方桌,也没有我们家祖传的青花瓷的大花瓶,连个像样子的家具都没有的,厨房里面有炕,大家都睡在厨房里,墙的四壁都烟熏火燎的黑乎乎的,窗户上的玻璃也脏的看不清晰外面。她就把花放在玻璃瓶里,浇上水,放在她妈妈的板箱上,瞅着它们,脸上洋溢着喜爱的神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爱讲民间神话故事,那时候的人,都没有收音机,哪有电视机,母亲讲故事,已经是大家接触文化的一种方式。芳芳姐姐,每天和我们一样,等母亲吃罢饭,家务收拾完了,就坐在炕上,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讲故事,她坐在炕沿上,认真的听故事。晚了,她妈妈在我们家的门口叫:“芳芳--芳芳--”我们说:“你回家去吧,你妈妈喊你呢”她说:“别管。”母亲的劝她说:“你妈妈也累了,去吧,芳芳,明晚上我给你讲古今。”她才依依不舍的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姨奶奶领着她的女孙来我们家,很快,大家在一起玩了,芳芳姐姐一听那个姐姐说着乡下口音,看见姐姐的嘴唇有点向外撅,笑着说:“你的嘴唇像猪嘴巴。”还用非常搞笑的脸神学着姐姐的样子,年纪都是十岁左右,姐姐气得嘴一撅,嘴巴更加撅起来了,愤怒的看着芳芳姐姐,骂起了脏话,顿时她的眼泪直流,便急匆匆的跑进家里找姨奶奶哭诉去了,她和我四姐姐倒好,看着那位姐姐生气的样子,笑得直不起腰来。到现在,每次提起芳芳姐姐怼姨奶奶的女孙的,姐姐还是笑得直不起腰来。</p><p class="ql-block"> 住在农村的我们,吃水都要去几百米远的井上去挑,芳芳姐姐叫四姐和她一起去挑水,姐姐力气小,我们家有哥哥挑水,我们小,不挑水。只是,好朋友在一起,图的都是快乐,姐姐也学芳芳姐姐,挑着桶一起走了,她只能挑起少半桶水,一桶水姐姐挑不起,芳芳姐姐挑的水比姐姐多,她先把自己的挑上一段路放下来歇息一会儿,再回来帮姐姐挑一段路,放在一起,高兴的和姐姐一起说会儿话,再一口气将自己的挑回家中,不一会儿就跑来帮姐姐跳水到我们家,就这样吃力,她们都觉得高兴,能帮助家里承担责任了。农家的孩子,只要有一点点力气,都会以自己能干的最轻松的家务做起,承受养家糊口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母亲说,芳芳姐姐的老公出事故人没了,公公家想让他们的小儿子顶替工作,法律规定,顶替的法律顺序人该是芳芳姐姐,她父亲跑来跑去的和单位磋商,让她顺利顶替了老公的工作,没有文化的她,干的是钢轨的修缮,她觉得这也挺好,火车拉她们去工地,干完活了又拉回来。她工作后,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着装时髦。那时候她领着儿子回娘家,我们也会在她回娘家的路上遇到了打招呼。生活也比较顺心。母亲说:“芳芳对她父母亲非常孝顺,对姊妹们非常关心,娃娃是个好孩子。”</p><p class="ql-block"> 长大了的我也结婚了生子,离开了家乡,有次母亲在电话中告诉我芳芳姐姐家的叔叔去世的事情,母亲给我们说芳芳姐姐和弟妹们,给父亲在生病前和生病期间的是多么孝顺,丧事当中是多么的体面,让父亲有尊严的离开了人世。母亲又说,在丧事期间,她妈妈请求我的父母亲,她们家院子小,安不了宴席,我们家院子宽敞,借用我们的院子招呼给她们帮忙的亲朋好友呢,我们家里院子宽敞,能安二三十桌,父母亲答应了,事情罢了后,她们给母亲及孩子们又是给鱼,又是给鸡的,感谢给她们家积极支持腾地方的叔叔婶婶。母亲觉得邻居之间互相帮助都是合情合理的。</p><p class="ql-block"> 芳芳姐姐的弟弟经常酗酒,经常喝酒喝的醉哄哄的,有时喝醉了,不省人事,听说是胃癌,病重期间,要求姐姐和妹妹们给他买一口柏木棺材,芳芳姐姐知道弟弟一辈子好吃懒做,嘴无遮拦,不高兴了还要整母亲的坏习惯,她也痛恨他的不争气,但是想着弟弟临了提出的要求,觉得他一辈子也可怜,她还是和妹妹们给弟弟买了棺材,母亲说:“毕竟是芳芳的弟弟,到底都是一个爸爸妈妈的孩子,芳芳过意不去弟弟呀。”</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飞快,记忆中的芳芳姐姐的清晰画面和熟悉的笑声犹如昨天,而我们,都是要奔六和已经六十几的人了,回忆小时候的欢乐,芳芳姐姐的样子非常清晰,如今已是退休了的家庭主妇,含饴弄孙,偶尔碰见,还是分外亲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