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903326</p><p class="ql-block">文字:闻于</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晚唐的夜幕缓缓落下,长安城在暮色中渐渐失去了生机。李商隐独倚窗边,目光投向风中那摇曳的斑驳树枝。枝叶间凄切的蝉鸣声,触动他的思绪,于是挥毫写下《蝉》这首诗:</p><p class="ql-block"> 本以高难饱,</p><p class="ql-block"> 徒劳恨费声。</p><p class="ql-block"> 五更疏欲断,</p><p class="ql-block"> 一树碧无情。</p><p class="ql-block"> 薄宦梗犹泛,</p><p class="ql-block"> 故园芜已平。</p><p class="ql-block"> 烦君最相警,</p><p class="ql-block"> 我亦举家清。</p><p class="ql-block">悲戚的诗句,不仅是寒蝉的哀歌,更是他坎坷仕途的真实写照。而那些情意绵绵的无题诗与这咏蝉之作相互交织,勾勒出一个文人在命运漩涡中苦苦挣扎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为领袖的“李党”之间一场持续将近四十年的激烈政治斗争。为争夺权力、掌控朝堂,在官员选拔、藩镇治理等诸多方面两党相互倾轧,水火不容,众多官员被卷入这场政治纷争中,李商隐便是深受其害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李商隐才华出众,年少成名。十六岁便能撰写《才论》《圣论》。得到牛党重要人物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更是悉心栽培,助他踏入仕途。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迎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女儿之后。王茂元被视为李党成员,这场本应是美好爱情婚姻,却被牛党视作“背叛”、“负恩”。从此陷入党争的泥潭,在两党之间艰难求生,求仕之路变得异常坎坷。他虽才华横溢,却在政治斗争中四处碰壁,满腔抱负无处施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看似是对爱情的深情告白,实则也是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生动写照。即便仕途布满荆棘,他依然像春蚕吐丝、蜡炬燃烧一般,渴望能在黑暗中为自己的理想点亮一丝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诗中,朦胧浪漫的邂逅场景,与现实的冰冷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渴望在官场中遇到知音和伯乐,如同诗中“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描绘的那般默契。岳父王茂元病故后李商隐彻底没了靠山,只能辗转漂泊在各个幕府,终身沉沦下僚。“身无彩凤双飞翼。”他虽满腹才华,却无施展的舞台。就像寒蝉“徒劳恨费声”那样。他辗转于各地幕府,从弘农尉到桂管观察使幕僚,不断地寻求机会,却一次次被现实的“一树碧无情”所伤害。那冷漠的官场,对他的才华视而不见,任由他在困境中苦苦挣扎。</p> <p class="ql-block">在《蝉》诗中,“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悲凉,在《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中得到了呼应。梦中的相聚与现实的孤寂,恰似他仕途的希望与绝望。他曾满心期待能在朝堂上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最终所有的理想都如同“来是空言去绝踪”一般,化为泡影。“书被催成墨未浓”,他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却无人问津。就像寒蝉在五更时分声嘶力竭地鸣叫,直至声音稀疏将要断绝,依然得不到任何回应。他的政治热情,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逐渐冷却,但心中的那份执念却始终难以放下。</p> <p class="ql-block">李商隐的无题诗与咏蝉诗,共同编织出了他命运的轨迹。无题诗中的深情与怅惘,咏蝉诗里的孤苦与悲愤,都是他人生的不同侧面。在爱情与仕途的双重困境中,他将内心的痛苦与不甘都倾注在了诗歌创作中。这些诗篇,不仅是晚唐社会的缩影,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在乱世中,如何用诗歌抒发情感、记录人生,在命运的困境中挣扎。当寒蝉的鸣声与无题诗的韵脚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在黑暗中不屈不挠、用诗歌谱写生命乐章的李商隐,所留下的,关于理想、爱情、抗争的不朽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