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四月牡丹花

启明星

参观河南现代农业开发基地牡丹园区 <p class="ql-block"><b>编辑 启明星</b></p><p class="ql-block"><b>摄影 刘新辉 </b></p><p class="ql-block"><b>插图 部分插图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 484201233</b></p> <p class="ql-block"><b>据悉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牡丹花开啦,於是在四月十三日晨,我和家人一行六人从新乡市出发,驱车前往参观。</b></p> <p class="ql-block"><b>“示范基地”位于黄河北岸新乡市平原新区,总面积383公顷。是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技创新、农作物育种、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基地。</b></p> <p class="ql-block"><b>我们走进大门,看到一尊高大雄伟的神农氏雕像。</b></p> <p class="ql-block"><b>一路上看到许多小麦等各种农作物的育种苗圃</b></p> <p class="ql-block"><b>参观了品种繁多的育种苗圃之后,我们进入了“牡丹园”,观赏彩色缤纷的牡丹花。在这里种植着一大片、一大片著名“洛阳牡丹”的名贵品种,所以这里也称“洛阳牡丹园”。可惜牡丹花己开始凋谢了,但仍不失其“国色天香”之美,“雍容华贵〞之姿,“古都名花”之韵。</b></p> <p class="ql-block"><b>“国花”是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花卉,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世界不少国家都有“国花”,例如澳大利亚的国花是“金合欢”,荷兰的国花是“郁金香”。中国目前尚末选定“国花”,但长期以来,在候选花品种争议中,牡丹和梅花是最具竞争力的两大候选者。</b></p><p class="ql-block"><b>牡丹(特别是洛阳牡丹)具有1600年栽培的历史,自古被赋予国色天香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时,牡丹被尊为“国花”,清末曾被慈禧定为非正式“国花”。</b></p><p class="ql-block"><b>梅花的凌霜傲雪的特性,曾在孙中山时期被提议为“国花”,代表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b></p><p class="ql-block"><b>目前己有三套候选方案提交:一国一花(牡丹)、一国两花(牡丹、梅花)、一国四花(牡丹、梅花、菊花、荷花),这尚待全国人大决定。</b></p> <p class="ql-block"><b>洛阳牡丹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美誉,栽培历史己有1500余年。其品种繁多,约有1300种,涵盖九大色系(红、白、粉、紫、黄、绿、藍、黑、复色)、十大花型(单瓣、荷花、菊花、蔷薇、托桂、金环、皇冠、绣球、千层台阁等)。</b></p><p class="ql-block"><b>洛阳牡丹的名贵品种有:姚黄(花王)、魏紫(花后)、二乔(一色双花)、青龙卧墨池(黑牡丹)、豆绿(稀世绿牡丹)等。2019年,洛阳牡丹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美学经典元素,文化象征。洛阳牡丹远销海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b></p> <p class="ql-block"><b>中午我们在“示范基地”的歺厅用歺,这里的菜肴具有黄河乡土口味的特色,例如 “蒸菜”其食材是槐花或各种野菜,又如不裹面不油炸的“生焗黄河大鲤鱼”,是我们第一次 吃到的佳肴。</b></p> <p class="ql-block"><b>歺厅内整洁、清静,客人很少。因为歺厅只对各种农业科研会议和有限的游客服务。</b></p> <p class="ql-block"><b>歺厅的西北方,是水波粼粼的熙凤湖。</b></p> <p class="ql-block"><b>今天我们度过了愉快的“示范基地”一日游,下午四时驾车返回新乡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启明星写于新乡市 2025.4.3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