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丽山岳任君游</p><p class="ql-block">——文献中的大同山岳</p><p class="ql-block"> 牛劲/撰文 水中月/作图</p> <p class="ql-block">《大同水景的古典描绘》写完之后,又忙着要写大同的山岳。大同是个山城。我为家乡拥有五岳之一的恒山,相当自豪。中国名山很多、而其中有五座名山被称为五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在先奏的古籍中记载的不过四岳,并无中岳。五岳中,将恒山祭祀定位于河北曲阳,从汉宣帝起一直持续了一千四百余年。当年,汉宣帝大约只到过曲阳,所以,他将河北曲阳的恒山视为北岳;直到明代,才将山西浑源的恒山定为北岳——这是因为恒山的主峰,就在浑源县城南。它叫天峰岭,海拔2017米,它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以上的文字就算开头吧,让我们慢慢欣赏大同的山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地理资源的简单描述</p><p class="ql-block">大同地理座标为北纬39*54'至40*25',东径112*53/至113'31'之间。全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约55公里。地势崎岖,起伏不平,东南低西北高,三面环山。阴山余脉由东北走向西南,重峦叠嶂,沟峪交错,海拔高度在1000至2100米之间,火山群,断块山雄浑壮观,使本市的自然风光有塞外高原的粗犷风格,素有华北地质地貌的“天然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明代王钺(巡抚)写就的《云中即事》把大同的气侯特点突显出来,春天尽管姗姗来迟,但桃李却与中原一样漂亮:</p><p class="ql-block">“ニ月山城雪尚飞、年年草色见春迟;不知上国闲桃李、开到东风第几枝。(诗中提到山城!算一大特点。)</p><p class="ql-block">大同夏季气侯凉爽宜人。北京和大同同处北纬40度,但北京极端最高气温是40.6C,大同是37.7C。北京7月平均气温是26.0C,大同为21.8C。北京日最高气温>30C的炎热日数有60多天,而大同只有20多天。当北京赤日炎炎,人们终日大汗淋漓时,大同正是避暑的最好季节。</p><p class="ql-block">于谦(兵部尚书)写的《云中书所见》体现了冬天边事结束之后的美好时光:“目极烟沙草带霜,天寒岁暮景苍茫。坑头炽炭烧黄鼠,马上弯号射白狼。上将亲平西突厥,前军近斩左贤王。边城无事烽尘静,坐听鸣笳送夕阳。”</p><p class="ql-block">我市境内还有万里长城。共有内外二道,全长209华里,其间共有十二个屯兵堡,三万余个烽火台,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二、大同周边的山岳</p><p class="ql-block">1、恒山:恒山山脉由西南而东北婉蜒而行。号称108峰,东西绵延250公里,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嶂三晋,北瞰云代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势如龙腾虎跃,怪不得唐太宗说:“宝符临代邦之美,灵蛇表陈势之奇”,描述的就是动态之类。再加上,北地历来风大风多,一且刮将起来,风不摇山山自摇,比作龙蛇,毫不牵强。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山间有悬空寺、翠屏峰、金龙峡等标志性景点。作为五岳之一,恒山是道教圣地,是个融合险峻山势与深厚文化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闾证(陕西泾州人氏,今甘肃川县人,明成化进士)弘治元年(1488)任大同知府。他写的《游恒山》,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上帝何年遣六丁?分明凿出此山形。奠神自古为雄镇,龙石传今成效灵。万载皇图扶永固,百年祀事享惟馨。我因奏绩来赡拜,荐罢频蘩日已冥。”</p><p class="ql-block">间钲这首诗讲述的是,他来恒山是赋予使命感的一次经历。恒山由天神六丁开凿而成,舜帝祭祀,飞石显灵,历代帝王企盼神灵保护江山永固,因此祭祀恒山神灵是江山社稷的大事。</p><p class="ql-block">沈钟的《恒山》写它的自然风光:“峭峋万古逼天齐,代北千峰首尽低。霖雨降时云出岫,松萝深处石为梯。仙源窈窕知难觅,黛色葳蕤望转迷。镇压坤隅千万世,皇明褒祀锡金泥。”</p><p class="ql-block">沈钟是明代进士,成化间任山西提学副使。这首诗,写恒山之高,其说与天齐,写恒山之义,其说松萝满山有天梯。</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建于北魏,以“半空悬挂”的独特建筑闻名,是中国仅有的两座悬空寺之一,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王云凤写的《悬空寺》很特别:“上有千仞崖,下有干仞崖。山僧闻客至,山下采山茶。”</p><p class="ql-block">王云凤这首诗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悬空守的高、悬、奇与守院僧之少、点划出来,简单、清丽。</p><p class="ql-block">古栈道遗迹:曾是军事要道,北魏开山辟道的历史痕迹尚在,北宋杨家将奋争的故事犹可讲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 武周山</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气势恢宏。东西绵延1公里,现有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石窟建造于北魏和平初年(公元460年)完成于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主要工程用了46年。</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吴官屯石窟、鹿野苑石窟、焦山石窟寺、鲁班窑石窟等,均开掘于北魏时代。</p><p class="ql-block">武周山山体虽不高,但因云冈石窟而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山脚有民俗文化博物馆,还可深入了解大同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3.大同火山</p><p class="ql-block">大同火山是我国东部地区著名的火山群之一,位于大同市东25公里至50公里的桑干河河谷盆地,火山近20个,是华北火山最集中的地区,一直为地理学界所重视。</p> <p class="ql-block">4、白登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城东北十余里的马铺山,古称白登山。海拔2144米,兼具自然与古迹、传说与历史并存之美。山上有采凉山寺、金龙洞等景点,历来被称作大同的东部门户和天然屏嶂。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二十余万大军北征,被匈奴精兵四十余万骑兵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后在鏖战中,刘邦采用部将陈平计,以美人像反间冒顿阏氏,始得突围。其后,刘邦采纳了娄敬的建议,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从此六十年间,匈奴和汉朝通婚,人民互相融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山川拱秀的白登山,就以历史姻缘名垂史册。北魏王朝时,诸帝在此处的白登台校阅军队,至今仍然屹立在白登山上。秋季的红叶煊染了秋色,此时的白登山更加漂亮。</p><p class="ql-block">明代仰瞻的诗《采凉积雪》,还未忘却白登一战:“欲登采凉赋春诗,残雪深藏去路岐。自是凝寒留已久,非缘淑气到偏迟。马嘶遍踏银山顶,鸟倦惊飞玉树枝。感慨故园千里外,不堪回首思迟迟。”</p><p class="ql-block">5、方山</p><p class="ql-block">大同城北25公里的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王朝的文明太皇太后冯氏在这景色秀丽的山上,营建了永固陵、永固石室、恩远佛寺、斋堂、石阙、石窟寺、御路等在内的宏大陵寝建筑群。1976年,市博物馆对文明太皇太后冯氏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出土文物中,尤以其石门框,门拱上的石雕更为珍贵,是一批罕见的艺术珍品。特别是拱形门楣两侧下端各浮雕一个手捧莲蕾童子,面容浑圆,微露笑意,线条优美,雕工精细。另外还有精致的石雕虎头门墩,造型精巧,姿态雄健。</p><p class="ql-block">6. 六棱山</p><p class="ql-block">以自然奇观为主,最高峰黄羊尖海拔2420米,拥有汉白玉石林、石门峪等独特地貌。徒步登上黄羊尖,可俯瞰晋冀交界处的风光。</p><p class="ql-block">7.七峰山:由七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主峰1714米,有元代玉龙洞等人文遗迹。文革时期,七峰山附近的一个生产队,在年终结算时,一个工分值一角七分五,社员挖苦说:“不错啦!超过七峰山(七分三)啦!”</p> <p class="ql-block">三、大同山岳之古典评述</p><p class="ql-block">大同的山岳各具特色,古人早以诗文形式进行过评述,一面感受自然风光之美,一面又能体验大同深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下面列举的仅是明代的几位学者的评述。</p><p class="ql-block">刘珝,大学士,且看他如何评价恒山的。在《重修北岳庙记》写道:“山之尊者为岳。而恒山岳于北者,阴终阳始,其道长久,恒之名以此,《水经》又谓之玄岳...其神主于恒山。星辰位焉,著于书,载于史,杂见于传记。岂独其高峻嵚岩,攒罗霄汉,擘翼、魏,截幽、燕,亘朔方之其观哉?盖其威灵烜赫,作镇一隅,至古万乘之君,罔不祗视,况其下者耶?”</p><p class="ql-block">他用“威买烜赫,作镇一方,”就把恒山的险要地位定位于尊者之列!</p><p class="ql-block">郑允先在《重修古北岳庙碑》中写道:“维浑源恒山,为古北岳。德配玄冥。巍然奕然,畜纳风气;屏蔽中夏,雄镇朔漠。”五句排比,将恒山雄镇朔漠的气势写了出采;</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耿裕,是吏部尚书,他在《重修北岳庙记》中说:</p><p class="ql-block">“恒山,北岳也。距大同浑源州南二十里。夫恒岳当冀州北隅,于气属阴,于行属水,于序属冬,虽万物伏藏之所,而生意将萌。其道长久者,山之名。其石骨土腴,萦纡崇竦,上摩云空,下盘地轴,令人足慄而神骇者,山之势。云月交辉,动植攒美,晦明变态,绚然而娱目者,山之文。松涛涧漱,虎啸龙吟,宏声细籁,杂然而悦耳者,山之音。”他从恒山的山势、沟峪、松涛、激浪,将万物伏藏与生意萌发的气数写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四、历代名人对大同山岳的评价</p><p class="ql-block">历代名人,学士,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在游历恒山之后,更不会轻抛意走趣——毕竟那些赞叹是从胸臆发出的。他们欣赏的当然是自然风光。北宋画家郭熙说:“恒山如行”,这种状态亦是龙蛇之行的另一种表达。这位画家可能立于北山前仰望,映入眼帘的是层岩叠嶂,以至于断崖与绿带交替,形成了色彩急速变幻的山貌,煞如行走一般。有时我很想带着客人从陡峭的北坡爬上去,但缺点胆量和腿劲儿,还缺画家的眼光。</p><p class="ql-block">名山的令人垂青,历来都与皇帝的“追捧”不无关系。据说,四千年前,舜帝巡守北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巍峨耸峙,气势雄伟,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此外,汉武、唐宗、朱祖都到过恒山;那些不能亲自巡祭的帝王们,也要派使臣到恒山来朝圣。是帝王们祭祀功课中必须完成的作业。</p><p class="ql-block">对其他山岳,诗人均有过路小诗,如《题采掠山》(在城东北五十里)</p><p class="ql-block">“一步行来一步高,桦皮云冷护山椒。君看上有皰皰雪,万古刚风不解消。”</p><p class="ql-block">题玉龙洞即七峰山(在城西南五十里):“千尺危桥跨两崖,玉龙飞去殿崔嵬。试教偷限看沙漠,马上人如一蚁来。”</p><p class="ql-block">题雷公庙山(在城西北十五里):</p><p class="ql-block">“青山不断势蛇蜒,上有雷公屋数椽;一片乌云龙起处,北风吹雨作丰年。”</p><p class="ql-block">以上三首均是无锡王达善学士所作。</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过路寺,可参阅《大同府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