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赋

秋水孤帆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赋</p><p class="ql-block"> 伟哉布达拉宫,屹立雪域高原,耸于红山之巅,揽尽天地之奇,汇聚古今之韵,乃举世闻名之瑰宝,藏地信仰之渊薮。</p><p class="ql-block"> 溯其源,公元七世纪,吐蕃英主松赞干布,心怀宏略,为迎大唐文成公主,启此伟大营建。彼时红山宫阙初立,规模宏大,外有坚城环绕,内藏千间宫室,辉煌一时,为吐蕃政治中枢,亦为汉藏和亲之象征,文化交融之滥觞 ,开启了民族情谊的新篇章。岁月流转,王朝更迭,历经雷电战火之劫,红山宫主体虽毁,然其根基与精神,深植于藏民心中。至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之业,重启重建,自此,白宫拔地而起,东西横列,气势雄浑,为达赖喇嘛理政与起居之所。后又有红宫续建,居中而立,与白宫相映成趣,内藏灵塔与佛殿,是宗教圣地与精神寄托。此后,历代达赖不断扩建修缮,终成今日规模,巍峨壮丽,气势磅礴,如巨人般俯瞰众生。</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依红山山势而筑,群楼重叠,殿宇嵯峨,尽显藏式建筑之精妙。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扎根大地,无惧风雨侵袭;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独具特色,增添古朴韵味;金碧辉煌的金顶,闪耀天际,似与日月争辉;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随风飘动,传递着神秘与庄严。红、白、黄三色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构成了和谐而震撼的视觉盛宴,尽显藏式建筑迷人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步入其中,殿堂内佛像庄严,宝相慈悲,或结跏趺坐,或手持法器,皆栩栩如生,令人心生敬畏;壁画琳琅满目,色彩鲜艳,笔触细腻,内容涵盖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如同一部生动的史书,讲述着岁月的沧桑与文明的传承;唐卡绚丽夺目,绘制精细,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着佛教教义与文化内涵;经幡猎猎作响,随风舞动,传递着信徒们的祈愿与祝福;梵音袅袅不绝,在空气中回荡,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观,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巨著。它见证了吐蕃王朝的兴衰荣辱,记录了汉藏民族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带来中原先进文化与技术,开启了民族融合的先河;历代达赖喇嘛在此主政弘法,维系着藏地的政教秩序与社会稳定;中央政府的册封与支持,彰显着对藏地的有效管辖与深厚关怀。它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在新时代的曙光下,布达拉宫愈发熠熠生辉。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在此领略藏地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碰撞;它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无数的学者、艺术家在此汲取灵感,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藏民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他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中奋勇向前。</p><p class="ql-block"> 今携子孙到此一游,实感震撼,虽海拨高之使气短,却步履坚之得心清。</p><p class="ql-block"> 愿布达拉宫这颗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永放光芒,福佑雪域大地,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人类文明的灿烂辉煌 ,成为永恒的精神坐标与文化瑰宝,令后世子孙敬仰赞叹,永志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