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村那寨那些人(91)·太平希望学校

兵哥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天五一,“劳动创造世界”,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劳动创造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6年7月下旬的一天,在吉首市太平镇太平希望学校偶遇到了长沙理工大学的学生利用暑假期间以“青春建功‘十三五’ 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太平的留守儿童共度假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学校”,以前很多,现在很少见。太平希望学校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之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不便打扰,又因时间受限,校内校外拍了几张,权当一种粗放式的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乡村,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十分普遍,以至于形成了不少的所谓空心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前年曾在一个村做过一项调查。该村有五个组,全村人口为1118人,而在家的则只有86人,仅占总人口数的7.7%,且多为老人和小孩。其中最多的一个组有30人在家,最少的一个组一只手就能数清。那1000多外出的人绝大部分年轻人去了浙江的萧山、金华等地务工,还有一少部分是陪孙子孙女去镇上读书或是上幼儿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乡村,留守儿童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大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固然有其本身的意义,但要解决空心村的问题仍需时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