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西双版纳北上返京途中的最后一站,我们阴差阳错的来到代县投宿。住下之后,才发现我们的酒店就在代州文庙和代州古城旁边。于是,傍晚时分,我们踏着夕阳到文庙和古城转了一圈,顺手拍了几张照片,发给各位分享。</p> <p class="ql-block">代州古城就在今天的县城之内,在这座不大且又低调的小县城里,竟然藏着堪称国宝的三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它们是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称的边靖楼,“中国最美的覆钵塔”之阿育王塔,和“华北最大的州县级文庙”代州文庙。</p> 代州文庙 <p class="ql-block">代州文庙位于县城西南侧,占地面积近一万五千平方米,文庙始建于唐代,元时毁于战火,元末明初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代所建。</p><p class="ql-block">代州文庙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重院落,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万仞坊、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敬一亭等。大成门前两侧分列名宦、乡贤二祠和廊庑。</p><p class="ql-block">代州文庙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是研究中国文化教育发展史的珍贵资料,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万仞坊,匾额上书“万仞宫墙”四个大字。万仞宫墙为文庙特有建制,本为学生崇仰孔子之词,语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p><p class="ql-block">后人因此筑“万仞宫墙”于孔庙之前院,以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洁,思想深邃,常人非能仰及。在古代,万仞坊的正门通常是不开的,只有考取功名的人才能通行。</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是我国文庙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棂星,又称文曲星,在古代被视为掌管文化的星宿。以棂星命名文庙大门,象征孔子及其弟子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体现“尊孔如尊天”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几乎所有文庙中,都在庙内建有半圆形水池。根据周礼,天子学宫称“辟雍”,四面环水;诸侯学宫称“泮宫”,仅南面有水池,形似半圆,故称“泮池”。</p><p class="ql-block">后来,孔夫子受封为“文宣王”,故文庙沿用诸侯规制,泮池也就成为文庙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因大成殿而得名,典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在我国某些文庙中,大成门又名“仪门”或“棘门”,入此门者须衣冠整洁,仪表端庄。</p><p class="ql-block">代州文庙的大成门两侧有孔子和孟子的树雕像。据说,在明朝所建的州衙大堂前,原有两棵古槐,于2006年枯死后被雕刻成两尊孔子和孟子的木雕像,安奉于大成门两侧。</p> <p class="ql-block">这位应该是孔圣。</p> <p class="ql-block">这是孟夫子。</p><p class="ql-block">必须说,这个创意不错,值得点赞!</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成门,两侧的厢房分别为乡贤祠和……</p> <p class="ql-block">名宦祠。</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成门,远远望见大成殿~代州文庙的主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立有孔子雕像和礼赞他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甬道上的五爪团龙石雕。根据古代规制和等级要求,五爪龙为天子独享,四爪为诸侯,三爪为大夫。据说,在中国的州治地,仅代州文庙享有五爪团龙。</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代州文庙的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万世师表的孔夫子。</p> <p class="ql-block">在大成殿的右侧有一小门,通往有几座宫殿组成的开放式后院。在这些建筑中,就包括明嘉靖皇帝下诏专建的敬一亭。这里曾设孔子祖先的牌位,现为临时展览室且没有实际文物展出,故略。</p> <p class="ql-block">代州文庙廊内和廊外保存的历代石碑。</p> 边靖楼 <p class="ql-block">距代州文庙两百米左右,就是代县的主要街道南大街。南大街呈南北走向,在其最南端,竖立一座巍峨壮观的牌坊,当地人称作“大牌坊”。大牌坊位于代州古城的南门旧址,面对“边靖楼”,牌坊上的“忠武”二字则是赞美忠烈勇武的杨业及其一家。</p><p class="ql-block">杨业(公元932~986年),又名杨继业,北宋名将。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虽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故此,宋太宗先授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继又以“老于边事”拜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统领)。</p><p class="ql-block">驻守雁门关期间,杨业曾大破十万辽军,威震契丹,被称为“杨无敌”。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杨业随军北伐时,遭奸人陷害,中伏大败后被困陈家谷。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杨业率残兵力战,为敌军所擒后,绝食三日而亡。</p><p class="ql-block">杨业牺牲后,以杨六郎、杨宗保为代表的杨家后代毅然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在雁门关一带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确保了大宋边疆的稳定。牌坊上的“忠武”二字,就是对杨家忠心报国、威武不屈英雄本色的最好颂扬。</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以北的北大街顶端,也耸立着一座牌坊,是专门为明朝内阁首辅王家屏所建。</p><p class="ql-block">王家屏,山西山阴人,生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卒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明万历十九年秋,出任内阁首辅,并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p><p class="ql-block">据说,王家屏在任内阁首辅期间,特别是致仕时,为代州百姓办过不少好事,且定居于代州鼓楼后街。因此,后人便在其故居前立建了这座牌坊,上书“黄阁调元”四字,意即“调理大明气运的宰相”。</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东大街路口,同样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这座坊是为晋王李克用所建。</p><p class="ql-block">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唐末将领,神武川新城人(今山西代州北),沙陀族。因其父护国有功,唐懿宗赐其国姓李。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p><p class="ql-block">李克用一生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曾数次击败威胁大唐王朝的军阀和外敌,救唐朝于危难之中。大唐王朝为表彰他的出色功绩,特封其为晋王。牌坊上的“季唐砥柱”四个字,就是对李克用力挽狂澜,保护晚唐得以延续的最高颂扬。</p> <p class="ql-block">在靠近鼓楼的正前方,我们还看到一座牌坊,是为明代兵部尚书孙传庭所建。</p><p class="ql-block">孙传庭,字伯雅,代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87年),卒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崇祯十五年任兵部侍郎、陕西总督。次年升为兵部尚书。</p><p class="ql-block">孙传庭一生忠贞勇武,曾多次带兵击败外敌,成为明朝晚期最可靠的能臣。然而可悲的是,已经腐烂透顶的明王朝,岂是他独力可撑的!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战死在陕西潼关。次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大明王朝灭亡。</p><p class="ql-block">明朝亡后,清庭为颂扬孙传庭的忠良,在代州鼓楼前为他树立了这座“天朝良弼”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看过了这四座牌坊,也顺便了解了四位身处不同朝代的代州贤能,我们该介绍国宝级的建筑~边靖楼了。</p> <p class="ql-block">边靖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位于代州古城十字街心,是古时瞭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俗称鼓楼,又名谯楼。</p><p class="ql-block">作为代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边靖楼雄踞整个古城的最高点,历史上曾是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在洪武七年建成后,边靖楼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被焚,成化十二年重建,此后,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边靖楼由砖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组成,二层设勾栏,三层于勾栏之下设平座,高悬巨匾两块,南为“声闻四达”,北是“威镇三关”,据专家认定同为亚洲第一巨匾。</p><p class="ql-block">边靖楼整座建筑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楼身壮丽,梁架精巧、斗拱规整,堪称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无霸。边靖楼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屯兵处,第二层为官办处,第三层为瞭望处,可北望雁门关,南俯滹沱河。</p><p class="ql-block">据说,边靖楼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也是万里长城沿线最高大的楼式建筑,被长城专家考定为长城第一楼,故挂有“雁门第一楼”“万里长城第一楼”“晋北形胜”“共登青云”等牌匾。</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靖边安民”的边靖楼。可惜我们来晚了,无法登楼远眺。</p> 阿育王塔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俗称白塔,是隋代皇帝杨坚敕建的佛祖真身舍利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顺便告知,阿育王塔位于代县县委县政府大院内,游人可免费进入参观。我们第一天因时间关系,只参观了文庙和边靖楼,为了不疏漏代州三大国宝中的阿育王塔,我们第二天上午专程驱车进入县委大院,拍下了古塔的靓影雄姿!</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原为木结构,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体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通高40米,周长60米,占地面积187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塔平面呈圆形,塔基砖石砌,平面长方形,长50米,宽30米,高1.5米。台基上设束腰基座,刻有仰覆莲瓣及缠枝花纹。塔身为圆形覆钵,塔刹分为刹座、相轮、伞盖和宝珠,刹座须弥式,座中心矗立一铁质刹杆,砌相轮十三层,上置圆形露盘,状为伞盖,极顶置宝珠,上下叠置。</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代州古城的三大国宝之后,我们告别了这个美丽的小城,继续踏上北上返京之路。</p><p class="ql-block">自从退休之后,这十多年来我们驱车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的汽车轮子也几乎跑遍了我国所有的高速公路,这次在山西却不期然而然的遇到了一件咄咄怪事 : 山西居然有“三无”高速!</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韩城进入山西的,三天时间驱车750多公里,跑了两段国家高速公路和三段省内高速公路,发现这些高速公路,无论是山西境内的国家高速还是山西自己的省级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几乎全部处于半关闭状态 : 车可以进,但没有正常的管理人员、不能为过路司机和游人提供餐饮、不能为大小车辆提供所需油品,甚至还有两个服务区的厕所居然关闭!据晋牌的司机朋友讲,这个问题去年就存在了,迄今没人出面解决!</p> <p class="ql-block">山西是旅游大省,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创产业。保证南来北往的车辆通畅地行驶在三晋大地,让每位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难道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遗憾的是,这种近似天方夜谭的怪事却堂而皇之的在山西大地上存在了一年!我们上网百度了一下,对于这一问题迄今没见官方表态,只是网上的一些猜测,诸如燃油的运输问题、有关各方的利益分账问题,等等。但不管是那种问题,在天下闻名的晋商眼里,应该都是不难解决的!关键是别忘了初心,别丢了根本!</p> <p class="ql-block">经过二十多天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家了!感谢各位的一路陪伴和鼓励,我们相约今秋南下时再相会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