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这座洋溢着历史韵味的城市,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好奇,这一回,我步入大报恩寺这片神圣之境,开启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探秘旅程。</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的中华门外,有一座回廊形的博物馆静卧在秦淮河边,庄严肃穆。如果不是那高耸入云的宝塔,谁能想到,它的身下沉睡着一座已有千年历史的皇家寺院南京大报恩寺。</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位于南京的长干里。明朝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 年,朱棣下诏在南京长干里天禧寺旧址兴建皇家寺院大报恩寺。该寺规格极高、用料精良、工艺繁复、气势恢宏且建造历时长久,堪称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p> <p class="ql-block">在海外,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曾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形象。它不仅出现在安徒生的童话之中,其复制品还坐落于英国伦敦的邱园。此塔外观贴覆白瓷,周身装饰着五彩琉璃构件,塔刹之上冠以黄金宝顶。塔檐之下,悬挂着上百只铜铃,铃声清脆,数里之外皆能听到。而在塔内,夜间燃点百余盏灯,昼夜通明。明清时代,一些欧洲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将其称为“南京瓷塔”,并将它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比,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p><p class="ql-block">只可惜,我们再也无法目睹其精美,它已永远消逝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火之中。</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六朝时期,叫长干寺;北宋至元代,这里叫天禧寺。到永乐皇帝重建寺院时,为报答父亲朱元璋与母亲马皇后的深厚恩情,便将新建的这座皇家寺院命名为大报恩寺。</p> <p class="ql-block">御道是从山门进入寺庙的主干道,原来的御道有7米宽,现存遗址1米左右。御道左右两侧有对称布置的两座碑亭,南北两侧相距约100米。</p> <p class="ql-block">古香水河桥的两侧,对称布局着两座“御制大报恩寺石碑”,它们是大报恩寺遗址现存最大的文物。南碑于永乐二十二年二月立,碑文由朱棣亲自撰写,详细说明了他建造大报恩寺的目的是为了报“父母大恩”,该碑在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中毁坏遗失,只剩下驮碑用的石赑屃。</p> <p class="ql-block">北碑于宣德三年三月十五日立,是大报恩寺建成时,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所立,目的是向太祖、成祖和仁宗三位先帝告成,歌颂他们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殿,还是周边的画廊、义井,所有的考古陈列都在向人们诉说曾经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那片夯土地基上残存的石柱,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每次遇到重大事件或节日,人们都要“沐浴更衣”,以示尊敬。古代皇帝祭天拜祖、僧人诵经念佛之前,先要沐浴是个定俗,表示心洁崇敬。现在我们进入大报恩圣地将“沐浴更衣”演化为洗尘净心,感受三重洗礼:香薰浴、光浴、雾浴,让我们带着一颗洁净、神圣、感恩的心——洗尘净心,步入大报恩圣地的庄严圣境,开始一段美妙的报恩之旅。</p> <p class="ql-block">画廊,当时的大报恩寺走廊上有许多壁画,现在看到的白色灯柱垂下来的设计就是复原了当年画廊上的立柱,每6个根白色灯柱之间的空间就是当时的一间画廊。据记载,南北画廊共有118间,明代周晖的《金陵琐事》形容它“壮丽甲天下”,堪称一绝。长干佛脉。</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看到三个朝代的不同历史遗迹,宋代保护塔基的护坡和房屋、明代的夯土台基以及清代的古井,这些证明了大报恩寺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六年(1408年)天禧寺毁于大火</p> <p class="ql-block">琉璃官窑</p><p class="ql-block">这座官窑是从明代御窑场发掘出土的琉璃官窑之一。据《大明会典》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在城南聚宝山一带建御窑场,共72座琉璃窑,专门烧制琉璃构件,以供都城南京皇家建筑所需。大报恩寺的琉璃构件大都产自于此。</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p><p class="ql-block">明代
1958年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琉璃窑遗址</p><p class="ql-block">安徒生童话里,一则名为《天国花园》的故事。风妈妈的儿子东风飞到中国,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然后就响起了叮叮当当的美妙音乐。今天我才知道,童话里的那座塔已经被毁掉。而这拱门就是世上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琉璃塔拱门。一道拱门可以这么美,很难想象几百年前那座会发光会唱歌的琉璃塔会多么震撼。</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内“千年对望”时空长廊</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佛教传承者玄奘求经与佛教缔造者释迦牟尼涅槃时隔干年,两人的顶骨舍利共藏于此也有干年,对于大报恩寺与佛陀和玄奘的因缘际会,作为江南首寺的确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千年对望”的场景令人动容。大唐高僧玄奘的背影,与由光纤和8000多个水晶珠子组成的3D佛首相对,沉静凝视,仿佛在诉说着佛法的传承与历史的厚重。这一刻,佛学与历史交融,让人深刻感受到华夏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进入文物展厅,仿佛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博物馆。南朝佛首、汉唐旧物等文物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展示着当时佛教的兴盛和工艺的精湛。这些文物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发现了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地宫底部至现存地表6.74米,是国内发现的最深、最大的竖穴式地宫,地宫中出土文物170余件,其中以一整套宋代瘞藏容器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七宝阿育王塔</p><p class="ql-block">北宋七宝阿育王塔,供养着佛教界至宝“佛顶真骨”、“佛舍利”等珍贵文物。塔身镶嵌着各种珠宝,包括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砗磲(一种深海贝壳)、玛瑙、玻璃和水晶,因此得名七宝阿育王塔,是迄今中国最大的阿育王塔。</p><p class="ql-block">塔高117厘米,宽45厘米,由下部塔座和上部塔盖两部分组成,内部以沉香木制作骨架,表面用银皮锤揲而成,通体鎏金。塔身上下还有20条共约300余字的铭文,详细陈述了施主姓名、捐资数目,以及建造地点,总用度等信息。</p><p class="ql-block">发掘出土前,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等佛教稀世圣物,其中佛顶真骨是世界现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顶骨舍利,它的发现,使中国成为佛教三大舍利一佛顶骨舍利、佛指骨舍利(陕西法门寺)和佛牙舍利(北京灵光寺)的汇聚之地。这座塔也是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来到巨型木雕壁画前,不禁为其精湛的工艺所折服。画上人物众多,皆具佛相,山石松荷栩栩如生,匠心独具,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遇见•南朝四百八十寺</p> <p class="ql-block">“舍利佛光”展厅,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整个空间呈穹窿式圆顶,墙面布满42000盏琉璃灯,在玻璃面的反射下光芒倍增,对应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琉璃灯随机变幻出的七色光芒,暗合舍利七次放光的记载,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展厅中央安放着合掌笑眉、大慈大悲的佛祖雕像,前面还卧着一尊睡佛。</p> <p class="ql-block">这条隧道叫做“经变画廊”,壁画上讲述了九色鹿的故事。九色鹿的善良从容与落水男子的贪婪无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廊通过故事劝人向善、知恩。</p> <p class="ql-block">600年前,朱棣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修建了大报恩寺,600年后的今天,为传承报恩文化,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打造了报恩体验区,包括人生轨迹、放生池、感恩众生等展厅。人生轨迹展厅上方悬挂了摇篮和轮椅,代表着人生的起点和终点。</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报恩塔前,这座重建后为保护千年地宫的轻质塔身,虽然已不是当年的琉璃塔,但依然有着独特的韵味。塔高九层,从第二层开始每层都绘有众佛壁画或塑有佛像,不少信徒在此三拜佛像,以示诚意。</p> <p class="ql-block">登塔鸟瞰,整个遗址公园尽收眼底。而大报恩寺的历史记忆,将与这片考古遗址一起,世代传承,永久延续。</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最负盛名的,是那座气势恢宏的琉璃塔。遥想当年,在南京城的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抬头南望,都能够看到它雄伟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这座从孙权建寺到朱棣铸塔,从战火湮灭到盛世重光的千年遗址,承载着1700年的佛脉与匠魂。<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论是琉璃塔的璀璨夜景,还是地宫的光影奇观,这</span>座古老的寺庙,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圣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感受佛教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历史的厚重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