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经验】 人类抗癌的千年史诗

杨生养生

<p class="ql-block">作者:杨生养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924454</p><p class="ql-block">配图:选自网络,侵删。</p> <p class="ql-block">  当21世纪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剪除癌细胞DNA时,人类与癌症的较量已绵延数千年之久。殷墟甲骨文中那个形象生动的“嵒”字,将肿瘤比作凹凸不平的岩石,成为人类最早记录癌症的珍贵印记。而古埃及医师用灼热火棍治疗乳腺癌的原始疗法,则展现了人类对抗癌症的早期尝试。这部跨越时空的抗癌史诗,记载了人类医学智慧的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古代医学:抗癌智慧的萌芽</b></p> <p class="ql-block">  在东方,中医抗癌源远流长。《黄帝内经》记载多种癌症,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等治疗原则‌,奠定了扶正祛邪的抗癌理念。《周礼》记载的“疡医”制度,表明西周时期已设有专门治疗肿瘤的医官。战国时期《难经》记录“积聚”,认为癌症是病气或恶气淤积所致‌,可以用放血、针灸等方法治疗‌。‌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365种药物,近半用于治疗肿瘤类疾病;《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大黄蛰虫丸等至今仍在使用的抗肿瘤方剂‌;汉代马王堆古尸中保存完好的癌细胞,更是古代医学认识癌症的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 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海藻治疗甲状腺肿瘤‌‌ 。隋代《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及“石痈”,描述了癌症溃烂后的典型症状。宋代《圣济总录》记载“癌”字由“疒”与“喦”组成,形象描绘了肿瘤如岩石般顽固的特性,这种直观认知至今仍影响着中医抗癌思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数百种抗癌草药,至今仍是现代药物研发的重要宝库。</p><p class="ql-block"> 西方医学同样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木乃伊的骨头上就留下了肿瘤的最早印记。约公元前1600年,埃德温·史密斯纸草书首次记载“坚硬如未熟河曼果”的乳腺癌和子宫癌,展现了古埃及人细致的临床观察;他们使用砷化物治疗体表肿瘤的做法,竟与现代抗癌药物原理不谋而合。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用“karkinos”(意为“螃蟹”是英语癌症“cancer”的词源)形容恶性肿瘤的形态,其体液学说虽被后世证伪,却开创了系统研究癌症先河。‌公元657年‌,拜占庭医生Paul of Aegina首次推荐手术治疗乳腺癌‌‌,为割除癌瘤带来了微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现代医学:抗癌革命的突破</b></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显微镜的发明揭开了癌症的细胞本质,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理论,确认癌症是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彻底改变了抗癌方向。1882年威廉·霍尔斯特德的根治术,虽然后世发现其过度切除带来巨大痛苦,却标志着外科抗癌的开始。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提炼镭元素,放射治疗登上历史舞台,这些突破让人类首次拥有了对抗癌症的有效武器。</p><p class="ql-block"> 二战后,抗癌技术迎来爆发式的发展,精准医疗的出现,为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1947年西德尼·法伯发现叶酸拮抗剂可治疗儿童白血病,开创了化学疗法.新时代。1971年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法案》,“向癌症宣战”成为了全球行动。</p><p class="ql-block"> 然而,化疗、放疗等癌症治疗手段,虽然能杀死癌细胞,但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带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严重副作用,医学界寻求更精准的治疗方案。20世纪末的“癌症基因组计划”则揭示了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疾病,通过对特定的肿瘤基因突变组织进行基因测序,可以识别出驱动癌症生长的特定基因突变,从而针对性开发出相应的靶向药物,为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实现了对特定基因突变的精准打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当代抗癌:多元融合的新纪元</b></p> <p class="ql-block">  21世纪的抗癌战场呈现出多元文明交融的壮阔图景。在西方,精准医疗迅速发展,免疫治疗持续突破。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癌症免疫治疗研究者,他们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之成为抗癌利器。如PD-1/PD-L1抑制剂等药物已经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甚至一些晚期癌症患者也获得长期生存。</p><p class="ql-block"> 在东方,中医“扶正固本”理念的科学价值被重新发现:程书钧院士团队证实了中医药在预防癌症复发中的独特作用。日本学者则发现汉方药“十全大补汤”能显著减轻化疗副作用。</p><p class="ql-block"> 不同医疗体系的融合性、互补性日益凸显,催生了新兴学科“整合肿瘤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科学家用蛋白质组学解析活血化瘀药的抗癌机制。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针灸与化疗同步进行。在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的姜黄素被证实具有调节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在非洲,传统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显示出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潜在作用。全球抗癌智慧的交汇,不仅带来技术的叠加,更引发了治疗理念的革命——从单纯杀死癌细胞转向整体调节机体内环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未来展望:抗癌之战的曙光</b></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理论在抗癌中同样得到了具体实践。三级预防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一级预防重在病因控制,倡导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治疗,这是提高癌症治疗水平的关键。三级预防关注患者康复,改善生活和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这种系统性的防控策略,正在显著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抗癌药物筛选、纳米机器人靶向给药、表观遗传调控等前沿技术,正在为抗癌战争注入新的希望。从木乃伊身旁的骨肉瘤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类器官肿瘤模型,古今中外医学智慧的持续发酵。人类这部跨越千年的抗癌史诗远未终结,但却越来越精彩,每一次成功突破都让我们离胜利更近一步。</p><p class="ql-block"> 恰如赫拉克里斯杀死Karkinos蟹妖的古希腊神话,在智慧与勇气的照耀下,人类终将迎来战胜癌症的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