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又到了延津一中放假的日子,十来辆公交车在路两旁早早的等待着学生乘客,学生家长也在等,条件好路远的便开着小汽车停在门口边上,把本不太宽的路堵的死死的,为的是让孩子少走几步路,一出校门就上车,完全不考虑走时的“艰辛”,条件差一点的便开着电动三轮儿或两轮,上面预先摆上个小凳子,或许他们的心情一样,聚集在校门口,为的是孩子一出门就能彼此最先看到。校门口除了车便是人了,家长早早地来到,熙熙攘攘,有的赤脚、拖鞋、大裤衩子,拖鞋上还有一层,不,一团团粘泥,像是刚从大棚子里出来,粗糙拗黑的手臂伸进口袋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便蹲在门口北边的石阶上,眼睛时不时向前张望。挂面认识的在交头接耳交谈着孩子们各自的排名,他们有的穿着防晒衣,戴着口罩、手套,坐在自己的车上;有的站着,目不转睛的看着手机在刷新闻,看抖音?不得而知;有的蹲在校门口北边的小矮墙上抽着烟,眼睛却盯着门口,时不时换个蹲的姿势;有的刚到,则在车子的缝隙中摆弄着车的位置,尽力夹在车的缝隙里停稳;有的坐在车里,摇下车窗,一边翻腾着手机,一边不拾闲抬眼看一看门口,生怕误了孩子出来看不到自己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下课的钟声终于敲响了,门口的人群开始骚动,嘴里一边说“下课啦,下课啦”,一边往前挪动着双脚向门口,把还锁着的大门堵的结结实实,一只苍蝇都无法进入,看着学生散装着朝门口奔来,这时大门打开了,学生潮水般涌出校门,家长和学生在目光交汇中寻找自己的熟悉的那张脸,学生眼里光亮一闪,嘴边一翘,“妈”,“哎哟,放下来乖”,母亲去掉孩子肩上的背包,不知是书还是物,轻松的甩在自己的肩上。“”孩儿,爸在这呢”!孩子向着有声音的方向望去,在黑压压的人群中,寻觅着,忽然望见爸,眼里突然有一道光冲破己久的期待,欣喜的快步向前,爸爸提着孩子沉重的皮箱后又忽的上肩,像是在替孩子扛着学习的压力向车边走去。“”王楼,王楼,王楼儿走了,走了啊”,学生提行李急着上车,急切的汗水也渗门脑门,放好物品坐下,心里平静了许多,望着车外拥堵的路和拥挤的人,心里有一丝安慰,靜静平复刚刚的波阑吧。“哎,找你嘞,找不着你,你在哪儿呢?人家都出来了”!。有的带着孩子去挤回家的道;有的还没找到孩子在电话里嗔怪;有的孩子看到家长,看到妈妈,故意不吭,走到妈妈的身后,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傻孩儿,我正找你呢”?</p><p class="ql-block"> 校门口的人群渐渐离去,留下一片一片片的空白。文化路上便是热闹非凡,水果堆一个接着一个,并在不停的吆喝着。橘子便宜啦,三块一斤,十块三斤,莲子羹,五元两杯。糖葫芦,北京前门儿糖葫芦,喊声清脆。空气中迷漫的飞尘并夹杂着豆腐串儿、咋鸡排、烤肠、台湾饭团、糖胡芦与粗粮煎饼的香味儿,与微微轻纱般的青烟一同升腾在人群上空,倒也激起许多同学味蕾的激荡与独有的情结,最终抵挡不住脚步的前移与停顿,摸出身上仅有的铜板,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大礼拜最后的疯狂后而成为月光一族。</p> <p class="ql-block"> 渐渐的,车少人稀,拥堵热闹也只会留到下次开学,街道两旁的商贩擦擦油腻的手,抬起胳膊,用手用袖蹭一下额头的汗珠,开始收拾煎饼果子摊、炸鸡柳车、水果车…</p><p class="ql-block"> 夜色中满地五彩的塑料袋,跟着远去的车辆或飘在空中或随时降落,遍地的垃圾会在明日的早晨消失的一干二净。但是,家长三年的期盼和孩子们三年的只争朝夕和不负韶华,将留存在他们的青春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