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老君山归来后的第二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奔赴龙门石窟。这一周,我们从郑州辗转来到洛阳,每日都在忙碌而充实的行程中度过:穿行于城市的街巷探寻民俗,或是翻越山岭饱览自然风光。我们总是伴着晨曦初露,精神抖擞地踏上旅程,又在星斗满天时拖着酸胀的双腿回到旅社。有人调侃“旅游是花钱买罪受”,细细品味之下,这番话倒也有些道理。然而,我们这群“银发族”平均年龄已逾六十,但骨子里的玩心丝毫未减,凭借着年轻时积攒的韧劲,我们决心将眼前的人文胜景一一收入眼底。</p> <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龙门石窟距离我们所住的民宿并不遥远。我们乘坐免费的敬老公交,不到半小时便能抵达。说起河南的旅游优待政策,真是令人倍感暖心——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与持证退役军人,不仅能免费乘坐公交地铁,连景区门票也全免,这般诚意在全国都属少见,与同等条件下“门槛颇高”的西安形成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依伊河而建,东西两山对峙,宛如天然的门阙,悠悠的伊水穿流而过,古称“伊阙”的雅名便由此而来。远远望去,苍翠的岩壁上密密麻麻的佛龛如繁星点缀,历经千年风霜的石刻群,隔着河岸便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踏入景区,沿着伊河步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阳洞。洞内石壁上,万千佛龛层层叠叠,虽受岁月侵蚀而略显斑驳,却难掩雕刻工艺的精妙。刀法细腻流畅,每尊佛像神态各异:有的双手合十、庄严肃穆,有的垂眸浅笑、慈悲安详,指尖衣褶间仿佛还留存着千年前工匠们虔诚的温度。有游人凑近岩壁上仅巴掌大的小佛龛,连连惊叹:“瞧瞧这衣纹线条,比绣花还精细,真不敢想象古人是怎么在坚硬的石壁上雕琢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宾阳三洞的宏伟气势令人驻足。北魏时期的宾阳中洞堪称经典之作。正壁五尊巨型佛像顶天立地,居中的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面容清隽秀逸,嘴角一抹若有似无的微笑,似能化解世间万千烦忧。当阳光斜斜穿过洞口,在佛像衣袂间流淌出明暗交错的光影,恍惚间仿佛穿越回香火鼎盛的北魏,耳畔似有钟磬回响。</p> <p class="ql-block"> 而卢舍那大佛所在的奉先寺,更是将震撼推向了巅峰。远远望见通高17.14米的大佛,所有人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大佛丰腴饱满的面庞、修长微挑的眉眼、威严而不失慈和的神情,据说正是以武则天为蓝本雕琢而成,那份君临天下的气度与悲悯众生的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震慑人心。左右侍立的弟子、菩萨低眉垂首,护法天王、金刚力士怒目圆睁,群像动静相生,共同构筑出气势磅礴的东方美学殿堂。</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河畔小径缓缓踱步,不时停下拍摄佛像的细节,或是相互搀扶着与千年石刻合影。一位老者举着相机来回调整角度,嘴里念叨:“以前总在书里看图片,今天亲眼见了才知道,这哪是人工雕琢,分明是天地灵气凝成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伊河泛起粼粼金波,落日余晖为石窟披上一层暖金色的纱衣。带着双腿的酸痛与满心的震撼,我们挥手作别龙门。这一天,指尖触碰的不只是冰冷的石壁,更是千年文明的脉搏;眼中所见的不仅是巧夺天工的雕刻,更是古人对信仰的执着坚守。纵使旅途疲惫,能与这般瑰宝相遇,一切都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