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灵宝市实验初级中学的交流会上,刘晓芳老师带来了一场关于“用‘故事山’搭建英语记叙文阅读思维框架”的精彩汇报。她以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框架,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故事山”模型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的汇报内容涵盖了记叙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包括课标要求分析、中考特点解析以及结构分析等。这些内容被巧妙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目录,为后续的讲解提供了清晰的指引。</p> <p class="ql-block">在“PART ONE”部分,刘老师详细介绍了记叙文课标要求。幻灯片背景以山水画风格为主,配以花朵图案装饰,既美观又贴合主题。她指出,记叙文学习的具体要求与目标包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积累词汇量以及掌握写作技巧等。</p> <p class="ql-block">根据2022版课程标准,记叙文学习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为多个方面。刘老师强调,学生需要在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积累和写作技巧等方面全面提升。幻灯片的设计突显了教育主题的专业性和系统性。</p> <p class="ql-block">九年级学生应达到的理解性技能标准包括获取主题关系、预测情节、辨别衔接手段等能力。刘老师特别提到,这些技能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应对考试,更能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的逻辑和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语篇研读中,刘老师提出了“三问”方法,即从What、How和Why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帮助学生从主题和内容、文体和语言、作者意图和主题意义等多个维度全面理解记叙文。</p> <p class="ql-block">以2022年河南阅读理解B篇为例,刘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Joey的故事。Joey发现一棵树因为没有鸟儿飞来吃它的果实而感到孤独无助。最终,家人决定围绕这棵树建一个座位,让小鸟们可以栖息,帮助它恢复快乐的心情。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传递了生态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近三年河南中考记叙文的特点包括成长励志型主题叙事、对话推动情节以及经典式结构:Beginning, Build Up, Problem, Resolution, Ending。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阅读和写作框架。</p> <p class="ql-block">“Story Mountain”是刘老师重点介绍的一个概念。它将故事分为五个阶段:Beginning, Build Up, Problem, Resolution 和 Ending。通过箭头指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故事情节,刘老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提示,如“What happe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和“Why did the tree feel sad?”。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每个环节的内容及其情感变化。</p> <p class="ql-block">在具体问题上,刘老师以“Why did the writer go to the woods in the beginning?”为例,提供了多个选项供学生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情境下角色的行为动机及心理状态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还强调了通过对比冲突来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自然现象的重要性。她以Vicky的故事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家庭互动和讨论,让学生明白飓风也有其积极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个故事中,刘老师通过“故事金字塔”结构展示了家庭小矛盾的发展过程。妈妈让爸爸提醒Vicky打扫房间但被推迟,通过幽默对话传递了事物两面性的道理,并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最后,刘老师以Kayla的故事为例,展示了如何用“故事山”模型分析故事情节。Kayla因父亲工作变动转学到新学校,面对科学项目的挑战,最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任务并增强自信。这个故事的结构清晰地分为五个部分:Beginning, Build Up, Problem, Resolution 和 Ending。</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总结道,“故事山”模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能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刘老师让我们看到了“故事山”在英语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巨大潜力。</p>
<p class="ql-block">通过刘晓芳老师的分享,我们不仅学到了“故事山”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还深刻理解了其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方法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