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朔州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尉迟敬德奉敕建造,是我国现存辽金三大佛寺之一。崇福寺坐北朝南,布局严整,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展开,包括弥陀殿和观音殿等。弥陀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金代五绝”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崇福寺集历史、建筑、艺术于一体,是探秘辽金文化、感受佛教艺术的绝佳之地,尤其对古建筑爱好者而言,其金代原构的弥陀殿堪称"活化石"级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千佛阁原名藏经阁,是当年寺内储贮大藏经的地方。阁始创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公元1383-1387年)遗物。阁深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周设环廊。屋顶为两层重檐歇山式。阁身比例适度,造型端庄秀丽,设计精妙,构造典雅,堪称别具一格的古代楼阁范例。</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在唐代基址上重建。殿身面宽五间,进深八椽。殿顶为九脊歇山式。殿内佛坛上塑有三世佛贴金彩塑坐像,倒座处塑韦驮菩萨贴金像一座,殿内四壁满塑壁画,东西两壁各绘小佛十列,姿态各异,共计千尊。</p> <p class="ql-block">以金代水陆壁画为主,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展现了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金代壁画有327平方米,主要描绘佛祖说法图。壁画以朱红、石绿为主色调,间以黄、白、蓝、赭等色,沥粉贴金,形成一幅幅生动的佛传水陆画卷。</p> <p class="ql-block">异域风格女身男面菩萨。</p> <p class="ql-block">琉璃脊饰 被誉为“金代五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殿顶的琉璃脊饰是金代原作,展现了金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顶的琉璃武士,高达1.5米,是辽金建筑中最高大的脊刹琉璃武士。它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五绝”享誉海内外。其一绝在殿顶,上有两个形制相同的琉璃武士,乃金代原物,高1.5米,近似真人,是中国辽金建筑中最高、最大的脊刹琉璃武士,其造型与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堪称上乘佳品。</p> <p class="ql-block">崇福寺弥陀殿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八椽,规模宏伟。殿内佛坛上塑巨像三尊,明间为弥陀佛,盘曲坐于高大的佛坛之上。两侧塑左胁侍观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佛学上称之为“西方三圣”。</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的竖匾,高4.2米,宽2.7米,每个字直径达0.9米,是辽金时期最大的华册式牌匾。其书法艺术与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雕花门窗 有15种纹饰,采用双交、六交等条搭接方式,风格古朴,刀法纯熟。</p> <p class="ql-block">竖匾和雕花门窗极具特色,展现了金代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的隔扇门窗是中国现存下来最完整的金代雕花棂窗,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窗棂上的雕花图案多达15种,包括钱纹形、雪花纹、菱花纹、莲花纹、椒眼等,每一处都雕刻得极其精致,展示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面的每一扇窗棂上的纹样都是独一无二的,采用镂空雕刻技艺,每一个交叉的直线或其他形状的交叉线都是独立制作出来的部件。故宫的窗棂形制是三交六椀,而弥陀殿的窗棂是六交十二椀,复杂程度更高,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平面呈长方形,采用单檐九脊歇山式设计,通高21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前建有宽敞的月台。</p><p class="ql-block">建筑结构 采用减柱移柱法,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次大胆创新。</p> <p class="ql-block">殿内有高达8米的阿弥陀佛塑像,仪态庄严。</p> <p class="ql-block">此块背光屏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辽金时期最大、最特别、最精致的一块,高14米,直达殿顶。在制作上采用缕空泥塑,彩绘而成,工艺高超。</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的辽金美学巅峰</p><p class="ql-block">崇福寺弥陀殿一座定格金代的圣殿。殿内七尊金代造像(一佛二菩萨+四胁侍)以磅礴气势与细腻神韵,诉说着辽金佛教艺术的辉煌。</p><p class="ql-block">西方三圣:金代美学的至高表达</p><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中)</p><p class="ql-block">主尊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低垂的眉眼透出悲悯众生的神性。衣袍层叠如流水倾泻,贴金纹饰虽经岁月仍隐约可见当年华彩,展现金代"以形写神"的极致追求。</p><p class="ql-block">观音菩萨(东)</p><p class="ql-block">头戴化佛宝冠的观音,衣带翩然绕臂而下。不同于明清的柔美,金代特有的浑厚线条赋予其庄重感,微抿的唇角仿佛随时要为众生宣说妙法。</p><p class="ql-block">大势至菩萨(西)</p><p class="ql-block">以智慧光普照众生的大势至菩萨,袍袖褶皱如金石雕刻般刚劲有力,神情庄重又平和。</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的阿弥陀佛背光是辽金时期佛教美术的杰出代表。背光上的飞天、火焰纹、卷草纹等图案,凸显了背光的华丽程度。背光主要以木头作为主要框架龙骨,以新鲜藤条作为主要原料进行编织,藤条富含汁水,柔韧度高,目的让其自然生长形成火焰纹,这种技法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主佛身后的背光屏,采用藤条编制,再加泥塑,最厚处不超过6厘米。这是辽金时期最大、最特别、最精致的背光屏,展现了古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四胁侍菩萨:动态中的神圣韵律</p><p class="ql-block">两侧四位胁侍菩萨呈"微步移莲"之姿,虽为立像却充满流动感:</p><p class="ql-block">﹣衣纹如被塞北朔风拂起,层叠的帛带以浅浮雕技法刻出立体感</p><p class="ql-block">﹣面容圆润饱满,下颌线条浑厚,典型金代"北方面相"审美</p><p class="ql-block">﹣微妙变幻的面部,赋予每尊独特性格</p><p class="ql-block">尤为惊艳的是菩萨腰肢自然微转的"S型"曲线,比唐代造像更含蓄,比宋代更雄健,堪称金代雕塑的"教科书式"呈现!</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是崇福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建于金代晚期。殿身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塑有"三大士"贴金坐像三尊,观世音菩萨居中,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左右。梁架设计中,将前槽金柱全部减去。梁架上采用了双重人字形叉手,构件之间互相衔接处理得当,达到无迹可寻的精妙地步,堪称我国建筑史上典范。</p> <p class="ql-block">结构设计 采用双重人字形叉手的梁架设计,结构精巧,堪称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座彩塑是木骨泥身石头的头像,头像是后安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神秘的大殿在我面前全部揭开了面纱,虽然一座寺庙让我已经参观了2个多小时,但还是意犹未尽,久久不能平复被惊艳的情绪,于是在大殿周遭恣意地欣赏这些流传至今的瑰宝。感慨世事变迁的同时,也庆幸自己还能看到古人留存给我们的记忆,这些精美的文化已经流传千年,希望还能再流传一千年、一万年,让中华文化之血脉永远奔腾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