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道教授——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与家庭教育策略

丛老师说学习

<p class="ql-block">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p><p class="ql-block"> 1. 自我意识增强</p><p class="ql-block"> 青春期孩子开始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渴望独立,希望摆脱父母的过度管束。他们对自身形象、能力和学习成绩更加关注,追求个性发展,同时自尊心很强,对他人评价极为敏感。</p><p class="ql-block"> 例如,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一句无心的批评而感到极度委屈,甚至产生抵触情绪。</p><p class="ql-block"> 2. 情绪波动大且两极化</p><p class="ql-block"> 青春期孩子情绪容易起伏,时而极度兴奋,时而极度低落。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也可能因为一次成功而异常兴奋。</p><p class="ql-block"> 这是由于生理发育和激素变化导致的,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弱。</p><p class="ql-block"> 3. 性意识觉醒</p><p class="ql-block"> 随着生理发育,青春期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和好奇,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又存在矛盾心理,既渴望又羞怯。这种性心理的发展可能会引发一些行为上的变化,例如早恋等。</p><p class="ql-block"> 4. 逆反心理突出</p><p class="ql-block"> 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逆反期,他们渴望独立,反抗父母和老师的权威。这种反抗可能表现为顶嘴、拒绝服从命令,甚至离家出走。</p><p class="ql-block"> 5. 心理闭锁与开放的矛盾</p><p class="ql-block"> 青春期孩子一方面希望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向父母透露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又渴望与他人交流,获取支持。例如,孩子可能会把日记锁起来,但又希望父母能理解他们。</p><p class="ql-block"> 6. 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p><p class="ql-block"> 青春期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容易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摇摆。成功时会极度自信,失败时则容易陷入沮丧。</p><p class="ql-block">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p><p class="ql-block"> 1.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理解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适当放手,让孩子参与决策,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计划或管理零花钱。</p><p class="ql-block"> 2. 加强沟通与理解</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避免简单粗暴的说教。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随意翻看他们的日记或手机。</p><p class="ql-block"> 3. 引导而非强制</p><p class="ql-block"> 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家长要避免正面冲突,而是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例如,当孩子对某件事有不同看法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不同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4. 关注情绪变化</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不要批评,而是陪伴他们,帮助他们调整情绪。</p><p class="ql-block"> 5. 正确引导性教育</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性问题,避免因好奇而陷入困境。</p><p class="ql-block"> 6.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例如,当孩子在某项活动中取得进步时,及时表扬他们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7. 提供情感支持</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成为他们的避风港。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指责。</p><p class="ql-block"> 通过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并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