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伽梵歌》第一章 库茹之野视察军情

哈瑞krsna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2-35诗节译文 哥文达呀!王国、快乐,甚至生命本身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希整得到这些、不都是为了战场上这些列阵以待的人吗?马度魔的屠者呀!当我们所爱的老师、叔伯、子侄、祖叔伯、舅父、岳父、侄孙、姻兄弟及所有亲人都准备豁出性命和财富,站在我面前时,即使他们要杀死我,我又岂愿杀死他们?众生的维系者呀!不要说给我这个世界,即使给我三个世界作交换,我也不愿与他们作战。杀死兑塔拉施陀诸子,我们何乐之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要旨 阿诸纳称呼主奎师那为哥文达,因为奎师那给乳和感宜带来一切快乐,阿诸纳意味深长地使用这个名字表明、奎师那应该知道如何满足他的感官。然而、哥文达并非意味着满足我们的感官;相反,如果我们努力去满足哥文达的感官、我们的感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满足。凡人都想在物质的层面上满足自己的感官,希望神能有求必应,让他获得满足。主会按生物所应得的来满足生物的感官,但绝不会令生物达到贪心的程度。然而、当一个人循着相反的途径一一只求满足哥文达的感官而不理会自己的感官时,凭着哥文达的祝福,他所有的愿望亦得到满足。阿诸纳在此对社会及族人所表露的深情,部分是由于他天生具有怜侧之心。因此,他不准备作战。人人都想向亲友显示自己的富裕,阿诸纳担心他所有的亲友都将战死沙场,得胜之后他的富裕无人分享。这是一种典型的物质生活的谋算。超然生活则不然,因为奉献者只想满足主的欲望。如果主愿意,他可接受种种财富来服务主;如果主不愿意,他一点也不该接受。阿诸纳不想杀害亲人,如果非杀不可,他希望奎师那能亲自动手。有关这一点,阿诸纳不知道在来到战场之前,套师那已杀死他们,他只是奎师那的工具而已。这点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很清楚。身为主的天生奉献者,阿诸纳不想报复邪恶的堂兄弟,但他们全都注定要被杀。这是主的计划。主的奉献者不能容忍邪恶之人伤害奉献者。主会宽恕冒犯他自己的人,但谁要是伤害了他奉献者,主决不会轻饶。因此,虽然阿诸纳想饶恕他们,主却决意要铲除邪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Hare Krishna</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7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