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无字书

有龙则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窗外春雨绵绵、络绎不绝,只能老老实实窝在家里。为消磨时间,从书架上随手抽一本书,泡一杯清茶,坐下来打开后,才看清手中拿的是“菜根谭”。一本充满人生哲理的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句“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简洁有力的八个字,表达了能吃苦、能忍受平凡和艰难,就能具备应对各种事务和挑战的能力和品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没有读过这本书,上世纪九十年代买下这本书,第一次读这本书,感觉其中的哲理似曾相见。这次重温这些文字,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人生第一个老师,那就是我的奶奶。思绪万千中,和奶奶一起度过的往事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妈妈喜幺儿,奶奶爱长孙。”作为长子长孙,受到奶奶的宠爱是理所当然。在我婴儿时,父亲母亲忙于工作,陪伴我长大的是奶奶。可以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以致父母开始担心,怕我被奶奶宠坏了。可是奶奶却自信满满地说:“真正好的伢儿是宠不坏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六岁开始,奶奶就让我和姐姐学做家务,早晨起来扫地抹桌椅、饭后洗碗、春节大扫除擦玻璃。通过做简单的家务,让我们养成了劳动的习惯,懂得了责任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稍大一些,奶奶开始让我学习洗手帕袜子,然后是内衣内裤,最后是衬衫,外套……在洗衣物的过程中,奶奶会手把手教我如何把肥皂擦均匀,尤其是衣领和袖口,然后用板刷反复刷,直到污垢被去除,漂洗要换水,看到水中没有肥皂泡沫才算完成。从水中提衣服一定要抓在衣领上,嗮深色衣服一定要里子翻到外面……这一些日常生活的小技能,让我下乡成为知青、招工进厂的单身生活时游刃有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教我待人接物的礼仪和规矩,从来不用枯燥的一二三,她会通过故事告诉你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有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毛脚女婿上门,说话粗声大气,吐沫四溅。上了饭桌后,他的一双眼睛毫无顾忌,直瞪着几个好菜,筷子像长了眼,一筷一筷地把好菜往自己碗里夹,遇到坐着够不着的菜,还会站起来伸手过去……这些行为在他心中,也许仅仅是微末小事、无关紧要。可就是这些小事小节,让一个好好的姻缘就此告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曾经在大户人家帮佣二十年,耳闻目染,见过听过他们选人用人的方法。一次公司招聘助理,老板安排在现场入门的地上横放一个笤帚,还在边上撒了些许纸屑。应聘者一个个进来,注意力都放在招聘官身上,对倒地的笤帚、地上的纸屑视若不见,直奔招聘桌椅而去……见他们的行为举止,经理是暗暗摇头。最后一个人进来,看到倒地的笤帚,弯下腰捡起,顺手扫了边上的纸屑,然后把笤帚放在房间的角落里。看了他的做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招聘还未正式开始,</span>经理心中已经加分许多,然后通过问答,发现他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说话有条有理,当场就被宣布录用,以后这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成为公司的骨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故事,奶奶还有许多警示人的金句:“天上掉馅饼,你想捡就要起早。““门后拉屎,迟早会天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常类似的故事和言语数不胜数,渗透在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通过这些故事和言语,奶奶告诉我一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长堤,毁于蚁穴。人的大错往往是从小事开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为子女则计之深远。”是《战国策》中“触聋说赵太后”中的名言。奶奶不识字,从来就没有读过圣贤书,不可能听过这句话。可是奶奶从艰难人生中摸索出来的人生智慧,丝毫不亚于书本中的大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日常的小事,这些包含着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奶奶的言传身教,就像一本无字书,看是浅显,却又厚重,细细品味后令人深思,回味无穷。可以说件件桩桩都包含深意,都是在为我谋划将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恩奶奶对我的教诲,恩情无以为报。唯有记住她的话:“清白做人,认真做事。”静默中点燃檀香一柱,遥祝老人家天堂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