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味道

石路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每到开春,鲜美的喜蛋就会陆陆续续地上市,现在再想解馋,菜场里也已经买不到了,我垂涎这种小吃不单单是因为它的美味,更是留恋它给我带来的那份小小的欣喜!</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的味道是从石路上的鸭蛋桥旁飘来的,桥堍下有一片空地,那里有好多小商贩和小吃摊,有个身穿染花粗布衣裳的阿婆,时常在那里摆摊卖喜蛋,路边支一只小煤炉,上面架着一只硕大的脸盆,边用勺子舀着深色的酱汁往蛋上浇,嘴里边糯糯地小声嘟囔着:“喜蛋喜蛋,阿要吃喜蛋”,不用吆喝,那浓浓的香味早已吸引了众多的食客,用蓝边碗盛几只,拖只小板凳在旁边的小矮桌上就吃起来了,更有蹲在路边吃一只算一只的,个个吃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爸爸带着我也盛了几只,放在河边的栏杆上吃,喜蛋分为全喜和半喜,全喜就是蛋里的小鸡已经完全成型了,半喜是里面的胚胎还没有成型,那时候我还不大敢吃全喜,但我最喜欢吃小鸡怀里搂着的那块胎盘,硬硬的一小块,蘸点卤,这味道甭提了,因为不管全喜半喜价格都一样,也就几分钱一只,但半喜就没有那个抱着的小胎盘,所以我就站在一边看爸爸慢慢剥,这心情就像现在的小朋友开盲盒一样,一看到蛋壳里有毛毛露出来就高兴地又蹦又跳,迫不及待地等着爸爸把胎盘塞我嘴里,再盼着下一只蛋也能开出小鸡来。后来,慢慢的我也敢吃了,也像模像样地弄只小碗坐在桌边享用美味,先把小鸡的毛撕掉,然后掰下里面的肉在汤里浸一下,嫩嫩的非常香,一口下去鲜得眉毛都要掉了,等外面的肉全部吃完,最后把胎盘蘸点汤塞进嘴里,鼓起小腮帮子边嚼边吵着让爸爸给我再加一只!</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苏州,再去石路已经找不到这种美味了,鸭蛋桥也改为鸭黛桥了,可记忆里的味道却久久地在脑海里萦绕,挥之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