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情炬 春蚕心】 从个体出发;教师劳动价值的时代阐释

心境的颜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引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35万工人举行更大规模罢工和示威,要求8小时工作制。尽管遭到镇压,但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承认8小时工作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为纪念这次斗争,1889年7月,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代表大会上宣布,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欧美多国首次举行五一游行,此后逐渐成为全球80多个国家的共同节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社会主义在祖国大地生根开花,给五一劳动节带来新的内涵:劳动是人类生产物质资料的核心途径,通过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结合,满足生存需求并推动社会进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这一过程是商品生产体系中价值创造的基础。‌劳动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既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也塑造个人价值与社会文明。‌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教育部发布《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构建数字化教师发展新生态。这份纲领性文件,折射出教育场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当人工智能开始批改作业、元宇宙重构教学场景、技术革新知识传递方式,教师劳动的内涵与外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技术主导、家庭重视、个体突出的当下社会,如何从个体出发,重视每个孩子的成长,重新审视教师劳动的价值坐标,需要穿透工具革新的迷雾,在文明传承、生命对话、社会革新与自我超越的多维向度中,构建起教育劳动的价值哲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4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通知中强调,必须将‌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作为“红线”,并要求,常态化排查整治违规行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进社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待较以往更加强烈,普遍认为孩子教育的成功是实现家庭生活提高,阶层逆袭的唯一出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其实,国家教育减负的目的,是克服教育内卷,让教育回归到健康正常的轨道上来。而家长的教育观却是从个体出发,体现了对持续发展的焦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针对这一对立的教育态势,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教师,如何承势而上,破解教育的时代迷茫,定位时代教师如何劳动,怎样劳动,当有自己的思考与方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人工智能,当代教师的“千里眼”与“顺风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我们走进现代化车间,机器人穿梭于机器之间,而不见一个血肉之驱时,我们知道,资本家榨取的是机器的剩余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一些机械性、政策性的公务岗位,逐渐被机器人取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而现代教育,现代教师,虽然不能被机器人取代,部分机械性的工作,亦可以转嫁给人工智能,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强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比如,借助AI技术来完成一备和生成演示文稿,用AI批改作业,建设AI自习室,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度,让学生找的快,学的快,练的快。从而实现“快乐、快速、快捷”的“三快”和“高效、高质、高能”的“三高”。奏响教育的“三品”——“品味、品质、品牌”。教师在“三快三高三品”教育中,只是起到一个发令、引导、鼓动的功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美篇《教师交流园地》,一位叫“魏老师”的老师给我发信息说:“心境老师:我们现在每节课都在使用Ai教研员评课,昨天我还去参加了圆桌论坛。五味杂陈,我硬是说不出的滋味:这个教研员,我个人认为,机器又怎么可能代替人呢?可是,可是Ai教研员评的却是那么的精致准确,我们一线教师亚历山大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从个体出发,践行教育劳动的伦理本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曾有人言:教学是个良心活。是说:教师的劳动,老师的付出,三六九等。本人不赞同这句话,我们身边的教师,哪一位,不都是呕心沥血,对教育披肝沥胆?只是,方式方法不同,教学成绩、教育效果千差万别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有的老师,亲力亲力,事必躬亲。唯恐学生学不会,以致满堂灌,大讲特讲,填鸭式。老师累得不轻,学生听得茫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而头脑灵活的老师,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管理”、“简洁管理”,打造“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却是好老师”的高效“三标课堂”、“小组合作 当堂评测”课堂,让人人动起来。课堂,成了学生人人争先,人人奋进,人人个性张扬的求知角力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主角,老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质疑释疑、点评鼓励的作用。生,累了,但是收获了。师,轻松了,但是目标达成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老师轻松了,实则老师功夫在课前,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流程的精准把控等,都是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下了更大功夫的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德州睿聪高中、山西洪洞县中小学等全国各地众多学校,都在践行这种模式,并且,从个体出发,个个成才,纷纷逆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所以,教师劳动的伦理本质在于通过道德化的教育实践,将知识传授转化为人的精神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对人性尊严、社会正义和真理追求的终极关怀。这种本质要求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在技术理性盛行的时代,如此,坚守教育的道德使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教育创新:当代教师劳动的溢出效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重塑世界的今天,教育创新的浪潮正在重新定义教师劳动的价值边界。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递者”转向“价值共创者”,其劳动成果,突破课堂空间的限制,形成辐射社会、经济与文化领域的多重溢出效应。这种效应,既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构建了未来社会的伦理基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b><b style="font-size:18px;">技术赋能:激发老师的教育灵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教育技术的创新,使教师劳动成果的获得,呈指数级传播。一名教师设计的优质在线课程,可能通过开源平台,被上万名乡村教师迭代应用;一场跨越万里的学习案例,可激发全域教育者的教学灵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例如,“小组合作 当堂评测”教学范式,曾获山东省2022年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这种教学范式,已经在全国更多的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由教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效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教育公平:打破资源垄断的杠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除教育硬件外,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等亦是教育资源,并且,越来越成为更有意义的权重。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创新实践重构教育公平的内涵。“三湖教育”人,正携“三标课堂”、“小组合作 当堂评测”等最新教学理念将一些山区、偏远地区的孩子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劳动价值的溢出,体现为与城乡儿童平等的认知对话,从而实现教育的逆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自我超越:教师劳动价值的诗意栖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教师的职业生命在三尺讲台上潜滋暗长 ,那些凝结着思想火花的课堂瞬间、那些唤醒灵魂的诗意对话,构成了教师劳动的独特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里,没有绩效指标的硬性切割,只有生命与生命共振的绵长回响;这里,拒绝重复劳动的机械循环,唯有自我超越中抵达爱的彼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烛火与星光:超越生命的双重向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体现当代教师的劳动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教师,必须明确烛火与星光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人们把老师美誉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但是,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还要永恒自己,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北斗”。初心不变,初衷不改。永远坚守正确的人生方向。做好“传道”与“授业解惑”的多重使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守正与创新:耕耘未来的诗意重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教育者的自我超越,本质上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精神远征。当商业文明将“价值”简化为可量化的资本,教师却在教案的字里行间、在学生的眼波流转中,守护着人类最珍贵的非物质遗产——对真善美的坚守,对更快更高更强的期待,对开拓创新与美好未来的执着。这种守正与创新的二次弦,是教育者需要时时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否定与创新自己的坚持与挣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教师劳动价值的金贵之处,教师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正在于此——每一堂课都通向新的秘境,每一次翻阅都在重构星辰大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文字:心境的颜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配图:部分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音乐:那些花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