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专生活(二)——写在中专毕业五十周年

大众周刊

编辑制作:净一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届的中专不仅有着历史的特殊性,作为当时的青年学生,也不同于之前大哥哥大姐姐、之后的小弟弟小妹妹。</p><p class="ql-block"> 之前的大哥哥姐姐,在文革初可以参加全国大串联,去建设兵团、上山下乡,而我们则不能、在我们这一年“留城”代替了上山下乡;我们也不同于小弟弟小妹妹,他们的青年学生时期,已是改革开放初期,外来文化已经“入侵”,相对来说,他们要比我们开放些,而我们正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夹缝。</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大哥哥大姐姐是经风雨、抗大梁的家国栋梁,我们则是紧跟其后;而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则不一定跟着我们了,因为社会的变迁、外来的影响,他们的目光已不在我们身上了。</p><p class="ql-block"> 正如我们出生年的数字“55”,55不仅处于一个世纪的中间,还是世纪中间十年的中间。这个夹缝,好像是时空的保护角既让我们得到的保护,幸运也往往落在我们身上。</p><p class="ql-block"> 首先,上学不用花钱,每月还有12元的助学金,学校食堂包餐,每月8元,还有4元作为生活零用,毕业后马上分配工作,可以说是无忧无虑。</p><p class="ql-block"> 其二,我们学的是商业会计统计专业,一个阶段学习后跟着就是实习,学完零售会计,就到零售商店实习,我实习的单位是东北角官银号菜市场,批发会计是在大胡同小百货批发部,统计实习是在天津市第二药材批发部。实习单位的师傅,真的就是师傅带徒弟那样,在实习中与师傅们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义。我现在还记得,告别时师徒眼含热泪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请记住:财贸学校的会统专业,可是中专。而在这之后一个时期,不论是中专、大专、高职、甚至大学的会计专业,凡是学习过的人都知道,又该当如何?甚至说,没有可比性。这不能不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幸运:接受到了真正的职业教育。</p><p class="ql-block"> 当然,幸运的还有,我们同学之间的那种传统的、纯真的友谊,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始终保持着“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 来财贸学校之前,我们男女同学的界限分的就很清,课间休息时,只要女生在教室,男生一个不留的跑到教室外,到了财校亦是如此,这或许被解释为青春期的必然,但这确实是我们这拨55年出生人的一个特点。(待续)</p><p class="ql-block">2025-4-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