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立开发牯岭镇的故事。

鞠武

<p class="ql-block">  牯岭镇,隶属于江西省庐山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山腰,东为大月山,南为汉阳峰,西为铁船峰,北临剪刀峡。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年平均雾日190多天,气候凉爽,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面积为104.15平方千米。山上辖7个社区,户籍人口约为2万多人。是庐山风景区的中心,素有“云中山城”“天上人间"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那么牯岭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这里就不能不说李德立这个人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一:李德立其人。</p><p class="ql-block"> 李德立,一个完全中国化的人名,但其人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一个基督教的传教士。在《外国来华传教士名录》中,可以轻易查到李德立的个人简历,他于1864年出生在英格兰的肯特郡,1886年,22岁的他来到中国,开始了他的传教士生涯。</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传教士,在传教职业上李德立似乎并无建树,但他在中国做的两件事,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李德立在促成革命军与清政府的“南北议和”中,发挥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此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嘉奖,被授予“和平使者”勋章。另一件是自1895年开始,李德立开辟了庐山牯岭,使牯岭成为一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避暑胜地。牯岭的名称便是李德立取汉名和英文COOLING的音译演化而来,有清凉世界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故事二:李德立承租庐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886年、22岁李德立首次登临庐山, 李德立来此地的目的,是要做夏天避暑房地产生意的。上了庐山他立即意识到这里是最适宜避暑的地方,在这里建别墅将成为人间天堂。李德立当即与地方官厅交涉购地事宜。</p><p class="ql-block"> 德化(现九江)知县看他是个洋人,便予以断然拒绝。李德立转而求助于九江的英国领事,让他们与浔阳道方面商量,这做法颇有一点找上面的人走后门的味道。做这样的事,当然要行贿,熟知中国行情的李德立知道他应该怎么做。结果,他成功了,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租方有言在先:官方不能直接将卖地契约给洋人,必须自己找一当地乡绅作为中介,由乡绅买地再转卖之,税契亦用乡绅的名字(有点像我国上世纪改革开放初引进外资的一些做法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德立通过同行的戴鹄臣联络到当地秀才万和赓。万和赓负责立契并向官方交税,然后再将地转租给李德立。有浔阳道的命令,李德立顺利地拿到了盖印的契李德立拿到手的是一份永久的租约。约四千五百亩地都落在了契约上,内容载明该地交由英国人李德立承租,时间长达九百九十九年。每年交租金一万二千两文银。这就如同送给他一样。</p> <p class="ql-block">  租下地后他后立即做了十四块界石,在每一块界石上都刻了他的名字。一百多年前的李德立精明得令人惊异,他将此契约交予英国领事过目后,即在领事馆进行了注册。就这样,在中日甲午海战结束,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大败。败下阵来的清廷政府对洋人的恐惧愈来愈甚的背景下,李德立连蒙带骗,将这片风景绝佳之地弄到了手。</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三:李德立是如何经营庐山的。</p><p class="ql-block"> 李德立把庐山承租后,通过成立牯岭公司,将租借的土地划块出售,吸引世界各国人士前来购地修建避暑别墅。可以说他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就把庐山这片风水宝地建设起来了(开玩笑说,我怀疑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先富起来的牛人承包国有资产的做法是不是借鉴了李德立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到1930年,牯岭已有英、美、法、俄等15个国家风格的别墅1000多栋,形成了近代别墅博物馆‌。这些别墅不仅为各国居民提供了一个避暑的场所,也使得牯岭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社区‌。在开发过程中,李德立还自行成立了牯岭市政议会,由各国居民推派代表组成,对牯岭实行自治式管理,并自立巡警,自行征收地皮税,使得庐山英租借地实际上成为了一个“英租界”‌。</p> <p class="ql-block">  李德立对庐山的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首先,李德立通过开辟庐山牯岭,使其成为一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避暑胜地。他成功租借了牯岭的土地,成立了牯岭公司,将租借的土地划块出售,吸引了世界各国人士前来购地修建避暑别墅。到1930年,牯岭已有英美法俄等15个国家风格的别墅1000多栋,形成了近代别墅博物馆‌‌。这些别墅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还使得牯岭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村”‌‌。</p><p class="ql-block"> 其次,李德立对牯岭的管理也非常独特。他自行成立了牯岭市政议会,由各国居民推派代表组成,对牯岭实行自治式管理,并自立巡警,自行向业主征收地皮税‌‌。这种管理方式使得牯岭在实际上成为了一个“英租界”,李德立也因此成为了在华各国政治人士和宗教界注目的一颗明星‌‌。</p><p class="ql-block"> 此外,李德立还致力于环境保护和自然景观的维护。他提倡环境保护,强调山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庐山的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李德立还组织类似租界工部局的管理方式,铺路植树,完善市政建设,并种植上万株树木,规定了建筑密度‌‌。这些措施使得牯岭成为了一个花园小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德立对庐山的经营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建设,还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致力于庐山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庐山的史料,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李德立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深深影响了庐山的发展,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庐山人民的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