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温雄珍:身体里依然有山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李墨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艺报194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5年04月29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温雄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温雄珍不太记得母亲的样子。母亲去世时她才上小学四年级。家里几乎没有母亲的照片,那个温暖的形象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模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小学上到五年级温雄珍就不再念了。家里穷,负担不起她的学业,她开始出去打工。其实她的成绩是不错的,尤其作文写得好。在外打工的时候,她给父亲写信,父亲看着信里的文字忽然有些后悔,对她说要不然你去上个夜校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温雄珍没去上,毕竟她小学都没毕业。她自己看书,身边能找到的书都拿来看。老板的儿子有一本《傲慢与偏见》,她去借,老板儿子还笑她,你能看懂吗?那段时间她最喜欢席慕蓉和汪国真的诗,会模仿着写一些诗,这些励志的文字让堂弟将她视为偶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后来结了婚,到了东莞,继续打工。最初是摆摊卖拖鞋,生意还不错。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坐老公的摩托车去石龙进货,路上会路过一个荷塘,夏天时开满荷花。荷塘边的路崎岖不平,摩托车走起来一蹦一蹦的,那些荷花在温雄珍眼里便上上下下跳跃。很多年后她都还记得这一幕。在她写诗之后,她觉得这其中充满诗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9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她还是喜欢看书,摆摊的时候看《红与黑》,看《白鹿原》,一个顾客见了说,这你能看懂吗?你看懂《家庭医生》就不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03年腊月二十七,快过年的时候,老公出了车祸,腿被撞坏了。于是整个家庭的重担便落在温雄珍一个人肩上。回想起来,那段日子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她白天摆摊,晚上把挣的钱送到医院。除了照顾老公,还要拉扯两个小孩。日子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再没有荷塘风景,只有奔波与喘息。大概有十年时间,她没有写过一个字,有次堂弟发信息问她,姐你现在还写诗吗?她的眼泪哗地流下来。后来她在诗里写道,“这几十年流水冲刷,我的身体早就没有了山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生活艰难,有天晚上她跟老公吵了一架,自己跑到江边,看着黝黑的江水,生出要逃离这世界的冲动。但是想到自己就这么走了,几个孩子怎么办,她到底还是把自己拉回家。她又开始写诗,诗歌可以让她短暂地逃离。那是2015年,有了智能手机,她用手机写,写完就发在自己的QQ空间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她后来加入一些诗友群,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大家聚在一起,切磋诗艺,交流经验。一些人看不起她,说她小学学历字都认不全,还写什么诗。但更多的人给她鼓励和帮助。有个叫“瘦石别院”的浙江网友鼓励她多写,会给她布置作业,写完给她修改。还有一位老师对她说:“你要用最轻的字句写最深的痛苦,如果从字面上看不到痛苦,却能感受到你的痛苦,那你这首诗就成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她在诗歌群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叫张默涵,是一个渐冻症患者,疾病让他只能坐在轮椅里,只有手指可以动。另一个叫黑子。他们三个最要好,温雄珍不开心的时候,他们就来安慰她:“想想小孩,他们懂事就是对你最好的回报。”三个人经常一起写同题诗,某人出个题目,大家一起写,比谁写得快写得好。张默涵写得好,总是拿第一。黑子写得最快,一天能写十几首,温雄珍则是字斟句酌,一天最多写一两首。一旦进入诗歌的世界,那些忧愁和烦恼就都忘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17年,温雄珍在企石镇的综合市场附近盘下一个小店面经营童装,终于不用再摆地摊。店里生意不温不火,然而到底是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空间。顾客不多的时候,她就用手机写诗。她把日常写进诗里,把生活写进诗里。综合市场有一个扫地的大姐,常过来跟她聊两句,大姐命运多舛,儿子去世,她一个人拉扯孙女。温雄珍把大姐写进诗里:“我喜欢看她拧开瓶盖的动作,那里有悲伤,她总是拧得太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她的诗渐渐写出了名堂。老家的《广西文学》发了她的诗,还配了评论。2019年,她写了一首《追绿皮火车的人》投给中国诗歌网,被评为每日好诗,还在《诗刊》上发表了。她参加一个诗歌比赛得了一等奖,有人提出质疑,真是她写的吗?毕竟都没有人听说过她。评委专门要来她以前写的诗歌,看完后坚定地说,没错,一等奖就是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这次比赛的奖金有3000元,让她很高兴。她最高的一次稿费是《作品》给的,给了6000元。但这么高的稿费毕竟是少数。零零星星的稿费对于她的生活来说只是小小点缀。为了维持服装店,她又打了一份工。每天下午五点去一家烧烤店上班,一直干到凌晨十二点半。虽然有些辛苦,但收入还可以,一个小时20元,一个月能挣四五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对她的写作,老公以前觉得她是“中了毒”,现在会说:“写得还可以。”家里三个孩子也都大了,老大考上了北师大,毕业后在深圳当老师,老二在深圳的比亚迪打工,老三也快要高考了。老三问他爸:“我妈会写诗,你会干啥?”他想了想说:“我会做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后来老家的人也都知道温雄珍是一名诗人,她再回去的时候,村里人都叫她温老师。有一次一本年选选了她的作品,赠送给她20本,她带回去送给村里人,但是有要求:“真看才给,不许拿去垫桌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她被作为素人写作的典型,去参加东莞文联举行的研讨会。东莞文联跟花城出版社有一个项目,可以帮助素人写作者出书,这让她出一本诗集的梦想马上就能实现了,她想好了诗集的名字,就叫《东江水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东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温雄珍有时会想起母亲。有次她去舅舅家看到一张母亲的照片,跟自己几乎一模一样。她在诗里写道:“我们共用一张脸,成功骗过所有人。”后来回去老家,她都喜欢去舅舅家,静静地坐一会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