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花儿叫马兰

太阳雨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啊,扎根在戈壁滩,摇着那驼铃,听着那鹰笛,敲响了黄沙漫卷灰蒙蒙的天……”</b></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打开电脑,又一次听毛阿敏这首饱含深情的《马兰谣》。伴着那熟悉的视频画面,40年前,新疆那个大漠戈壁上叫马兰的军营往事又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 </p><p class="ql-block"> 当新兵的时候,我其实还不满17岁。每天早上坐在大通铺上叠被子是一件既费神又吃力的事。</p><p class="ql-block"> 一床军被新的时候,棉花厚,要叠成四方四正、棱角分明可着实不易。班长有令:谁叠不好,过不了关,就别想洗脸。就这样三遍五遍十八遍地让你叠,有时候急得满头大汗也是徒劳,所以不洗脸吃饭不吃饭训练不洗脸睡觉就是常事。班里12个兵,班长是79年兵,山西人,好像我们是他雇来的长工,对我们特严厉,脸黑起来谁都害怕。班里新兵基本上都3天或一周地下过叠被功。我记得自己叠了4天也没让洗脸,第5天洗脸时,脸盆里的水几乎成了黑的!真让人难以置信,为了叠好被子竟几天不让洗脸!但从那以后,我的被子几乎是班里叠的最好的,我知道,没有那几天的超常练习和不洗脸的代价,不到30秒就把被子叠的像刀切的豆腐那样平滑溜光是不可能的。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个月的新兵训练终于结束,下到老连队第一件大事就是美美地吃一顿好饭。</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的馒头一个有4两多,有时不是面没发好就是起过头有些酸了,但有时又成了碱大的“军用”黄馒头。一周还要吃两次包谷面,就这有时候还吃不饱呢。老连队的馒头一个个雪白精致,拳头大小,一闻就香喷喷的。我记得下连头一次会餐,一次就吃了5个,有个战友一气吃了8个!关键是我们一连有装甲车,伙食标准比其他连队都高,副食非常丰富,头一餐大家就吃得狼吞虎咽忘乎所以 ,有些老兵边给我们夹菜边用惊异的眼光看我们。我心里说,看啥啊?想当年你们跟我们一样。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开始,大家都似乎变得贵气一些了,吃相也慢慢文雅了,吃3个馒头的人都很少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博斯腾湖是南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去湖上游一次是我最大的愿望。长期在戈壁滩上呆着,对大海就十分向往。82年夏天,一次连队派了辆装甲车去博湖拖渔船,去了我们十几个人,装甲车是水陆两用的,它的时速跟汽车差不多,跑起来不但稳而且贼快。这铁家伙在大漠上自由驰骋,拖着一道长长的烟尘,惹得路旁的行人都羡慕地张望。我们几个爬到车顶上唱着《大阪城的姑娘》,又挥动军帽向他们兴奋的呼喊、致意,仿佛凯旋的勇士。</p><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时就到了博湖,我们受到当地的热情接待,吃了丰盛的鱼宴,把打渔队的船只全部拖下湖后,开车的老班长午休了。我们在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湖里游泳、抓鱼,玩得非常开心!下午,一个手馋的实习司机开上装甲车在湖里遨游。我们依旧坐在车顶大呼小叫地看一条条大鱼从车旁跳起又落下。可好景不长,司机胆小,不敢开往深水区,老在湖边开,就被水下长长的芦苇和水草把履带缠死了,并且再也打不了火。折腾了两个小时也没弄出来。后来老班长赶来也没法子了。于是只好丢下它,大伙坐打渔队的卡车灰溜溜的回营房再调救兵。</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连队又派了一辆装甲车赶过去,把那辆深陷泥淖的倒霉鬼拖了出来。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80年代初,我所当兵的21基地驻地叫马兰,这个名字是因遍布戈壁的马兰花而得名,据说是60年代张爱萍将军给起的。当时我们的防化连还没并入马兰,只是在一个叫乌什塔拉的乡镇附近,去购买当时时髦点的物品和书籍得走十公里左右的路去马兰。那时人们就叫它“小上海”,可见当时它的繁华程度了。</p><p class="ql-block"> 每逢周末,三三两两的新兵、老兵都请假去马兰,那是也有军用班车,但超过乘车时间就得自己步行。我和战友就走过几次,但走在那条路上心情是很畅快的,有时也可以换上便装,沿着笔直、干净的柏油路尽享谈笑和唱歌的快乐。路两旁是笔直的钻天杨或弯弯的红柳树,一个多小时就到马兰了。</p><p class="ql-block"> 马兰不愧是小上海,俨然一副新兴起的大漠新城,有苏式大型建筑,有公园、学校、医院、军人服务社。它规划整齐、布局合理、绿树成荫、街道整洁,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军事生活区。好多军人和家属都是早年投身国防事业的科学家和尖端人才,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每个进入21核试验基地的兵都对它心生崇敬和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