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让学困生在语文天地中绽放

燕子老师

<p class="ql-block">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盏渴望被点亮的学习之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以优带弱、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弱的,学习水平相近的同学互相切磋,没想到这小小的尝试,竟成为点亮学困生心灯的火种,见证了他们在语文天地中悄然绽放的过程。</p><p class="ql-block">起初,我发现班级里的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害怕写作,一到作文课就抓耳挠腮;有的对文言文望而生畏,连简单的字词翻译都磕磕绊绊;还有的对课文朗读缺乏自信,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决定组建语文学习互助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搭配分组,让学习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水平相近的同学结成“学习伙伴”,互相鼓励、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小萱和小桐是我重点关注的两位学困生。小萱性格内向,基础薄弱,尤其害怕古诗词背诵;小桐虽然思维活跃,但学习习惯差,阅读理解题总是答不到要点。我将她们与成绩优异、热心负责的小雅分在一组。小雅根据两人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每天午休时,小雅带着小萱一句一句解读古诗词,用编故事、画简笔画的方式帮助她理解记忆;课后,小雅则和小桐一起分析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让小桐先尝试作答,再耐心指出问题,引导她总结答题思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增强小组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我在班级开展了“语文小课堂”活动,鼓励小组自主设计学习内容和形式。让我惊喜的是,原本沉默寡言的小萱,在小雅的鼓励下,和小组同学一起制作了精美的古诗词手抄报,还主动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小桐则和同伴们编排了文言文短剧,通过角色扮演生动展现了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困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在同伴的认可中收获了自信。</p> <p class="ql-block">随着互助学习的深入,班级里还涌现出许多“水平相当”的学习对子。小浩和小凯的写作能力都比较薄弱,他们约定每周互相批改作文,从错别字、病句到文章结构,两人都认真地为对方提出建议。慢慢地,小浩学会了运用细节描写,小凯的文章也变得条理清晰。他们还将彼此的作文修改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写作成长手册”,在班级里展示分享。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两个孩子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如今,走进我们的教室,总能看到同学们热烈讨论语文问题的场景:“小老师”耐心讲解,学困生们认真倾听,同伴之间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曾经对语文学习避之不及的孩子们,现在不仅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还在学校的语文活动中崭露头角。小萱在诗词朗诵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小桐的作文也第一次被当作范文在班级朗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看着学困生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绽放光彩,我深刻体会到,同伴互助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让学习好的同学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困生点亮了心中的学习之灯。</p> <p class="ql-block">在这温暖的互助氛围中,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在语文天地中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