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胡适故居

周顺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26日,阳光温柔洒落在上庄古镇的那个上午,我们怀揣着满心的崇敬,踏入皖南绩溪上庄镇,去叩访胡适先生曾栖息的故居。这片土地,承载着先生童年与少年的悠悠时光,岁月的辙印,深深刻在每一寸砖瓦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踏入故居,仿佛能看见年幼的胡适在庭院里嬉戏,阳光洒在他稚嫩的脸庞,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模样。徽州的风,吹过雕花的窗棂,也吹进了少年胡适的心中,为他日后的不凡铺下基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故居的厅堂,环顾四周,那些陈列的旧物,似乎在无声诉说着先生的过往。从这里走出的胡适,带着皖南的灵秀与坚韧,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层层巨浪。他的思想,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适先生,被赞誉为“徽骆驼”“绩溪牛”,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传奇。蒋中正那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恰似精准的注脚,勾勒出先生独特的精神轮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新文化的浪潮中,他勇立潮头,以笔为剑,为白话文的推广奔走呼号,打破旧文学的桎梏,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天地。然而,他又恪守旧道德的醇厚,以君子之风,践行着传统美德的真义。于旧伦理的框架内,他大胆植入新思想的种子,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出蓬勃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适在回忆母亲时,曾深情地写道,母亲对他的管束是严而有慈的。在他犯错时,母亲从不大声呵斥,而是以一种温和却坚定的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言传身教,不仅塑造了胡适的性格,更让他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门依旧,房依旧,墙依旧,只是曾经的风云人物已渐渐远去。然而,胡适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站在这故居门前,思绪万千,我们不仅是在缅怀先生的过往,更是在汲取那份跨越时空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敢追寻真理,为梦想不懈前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