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谷:石头垒起的时光城堡

涵墨春秋

<p class="ql-block">暮春四月,我沿着花溪大学城的梧桐道辗转寻至夜郎谷时,八时的阳光正从斗篷山的褶皱里漫出来。入口处的巨型石俑在青藤间若隐若现,凸眼阔嘴的傩戏面具被阳光镀上金边,仿佛在诉说着两千年前古夜郎国的神秘往事。</p> <p class="ql-block">穿过检票口,石板路蜿蜒如带,两侧是用碎陶片和木棍拼贴的石头脸谱。这些高逾丈许的傩面或龇牙咧嘴,或闭目冥想,瓦盆做的眼睛倒映着天光云影,木棍支起的胡须在风中轻颤。宋培伦老人说,这些石像的灵感源自贵州乡间的傩戏表演,那些戴着面具酬神还愿的仪式,此刻在石头上凝固成永恒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边的栈道下行,水声渐次清晰。溪水在乱石间跳跃,泛起层层银鳞。对岸的石壁上,几处瀑布如白练垂落,在暮色中化作缥缈的水雾。忽然听见有人在唱山歌,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村民坐在石头上,手里握着旱烟袋,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他们说,当年宋老带着他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垒,一干就是二十七年。"我们都是石头缝里长出来的人。"一位老人笑着说,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堡最高处的观景台,整个夜郎谷尽收眼底。暮色中的思丫河泛着幽蓝的光,对岸的石像群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古夜郎的千军万马在暮色中列阵。宋培伦老人二十七年的心血,就在这山水之间化作了凝固的史诗。他放弃美国绿卡回到贵州,用最原始的石头与泥土,在荒山上搭建起心中的夜郎国。那些歪斜的石柱、残缺的拱门、斑驳的城墙,不是粗制滥造的仿古建筑,而是一位艺术家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p> <p class="ql-block">转过山坳,眼前豁然开朗。思丫河如玉带缠绕着整座石头城堡,对岸的峭壁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石砌的烽火台与瞭望塔。这些建筑依山就势,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垒砌而成,没有水泥勾缝,却严丝合缝。藤蔓从石缝里探出头来,野花在城垛间摇曳,让人分不清是人为建造还是自然生长。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每一块石头都带着工匠的体温——有的刻着神秘的符号,有的镶嵌着破碎的陶罐,有的甚至保留着斧凿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已是十点左右,要去赶飞机了。回头望去,夜郎谷隐没在群山之中,那些沉默的石头,此刻仿佛都在诉说着什么。它们说的不是"夜郎自大"的典故,而是一位艺术家对土地的眷恋,对文化的敬畏,对时光的深情。这座未完成的石头城堡,或许永远不会完工,但它早已成为贵州高原上最动人的文化图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