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眸 | 华罗庚:人民的数学家</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30日,他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是“人民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他,就是华罗庚。40年前的这一天,华罗庚教授在美国正式接受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称号,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数学巨匠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数学天才华罗庚的求学之路</p>
<p class="ql-block">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那时的中国,许多家庭连温饱都难以保障,更不用说追求知识与教育。华罗庚家亦不例外,仅靠一个杂货铺维持生计。然而,他自幼便展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尤其对数学问题充满兴趣,无论做什么都认真专注。父亲深知儿子的天赋,决心尽己所能送他读书,希望他接受良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步入学校的华罗庚,学习刻苦勤奋。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当地初中,数学老师王维克从他作业中反复涂改的痕迹里,发现了他解题时的多角度思考能力,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然而,命运似乎总爱考验这位少年。初中毕业后,家境贫寒已无法继续支持他的学业,他不得不辍学回到家乡。但华罗庚并未向命运低头,他选择在家自学,用五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课程。</p> <p class="ql-block">逆境中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停止。1929年,华罗庚不幸染上重病,虽侥幸痊愈,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左腿残疾,行走需借助拐杖。他走路时,左腿需画出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出一小步,这种费力的步履,却被他幽默地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即便如此,他依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坚韧的意志继续追逐数学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众多成就悉数归入囊中</p>
<p class="ql-block">贫病交加并未消磨华罗庚对数学的热情。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数学水平不断提升。一次,他发现著名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一处破绽,并以此撰写论文发表。这篇论文在数学界引起轰动,被清华大学数学教授杨武之(杨振宁之父)发现并推荐给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熊庆来看后感慨道:“华罗庚他日必将成为一颗异军突起的科学明星。”在熊庆来的帮助下,华罗庚被安排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员,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学术生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