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位于悉尼皇家植物园附近,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公共画廊之一。</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3日我们来到这座艺术殿堂参观。</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的历史沿革:1871年建立艺术学院,1874年举办首次公开展览,1883年更名为“新南威尔士国家美术馆”,1958年恢复为“新南威尔士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地面一层,地下三层。地上一层采用古典建筑风格,外墙由浅桔黄色石材装饰,入口处突出的柱廊颇具古罗马神庙遗韵,外立面贯通上下柱间的狭长方窗以及窗框与窗楣处的雕刻,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做法。</p> <p class="ql-block">馆内藏有从中世纪到近代印象主义的原作,多为油画。设有专门展馆陈列澳洲和土著艺术品、欧洲和亚洲艺术品、现代艺术品和摄影艺术品等。亚洲和大洋洲美术品展示区有来自中国、印度、日本的雕塑、陶瓷、绘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有众多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艺术作品,涵盖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包括从十五到二十世纪欧洲绘画、雕塑,以及澳洲本土、亚洲等地区艺术品,还有当代艺术作品 。馆内藏品丰富,能让观众领略到多元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藏有大量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欧洲绘画,涵盖众多风格与流派。馆藏有欧洲经典雕塑,也有澳大利亚本土及原住民传统雕塑 。美术馆还辟有专门藏馆陈列澳洲和土著艺术品、亚洲艺术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蟒蛇摔跤的运动员》</span></p><p class="ql-block">美术馆一楼入口处大厅展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蟒蛇摔跤的运动员》(An athlete wrestling with a python )雕塑的复制品。2017年新南威尔士美术馆通过澳大利亚政府文化礼品计划获得这座赠品。原作系青铜雕塑,由</span>英格兰人弗雷德里克·莱顿(Frederic Leighton)<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1887</span>创作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伦敦皇家学院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创作的灵感源自罗马梵蒂冈著名的希腊化大理石雕像《拉奥孔》。《拉奥孔》描绘了英勇男性与巨蛇的致命斗争,莱顿以此为参照,展现运动员和蟒蛇间超人般的搏斗。</p> <p class="ql-block">《吻》</p><p class="ql-block">作者是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罗丹是现实主义雕塑大师,作品以细腻写实与对情感的深刻捕捉著称。《吻》展现出自然主义的人体塑造,人物肌肤纹理、身体曲线刻画入微。同时,通过富有动感与张力的姿态,传递出强烈情感,突破传统雕塑的静态与规整,赋予作品浪漫且充满生命力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滩上的家庭》(A Family on the Beach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澳大利亚</span>艺术家亚瑟·博伊德(Arthur Boyd)于1956年创作。亚瑟·博伊德是澳大利亚重要的现代主义画家 ,其作品常融合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元素。此画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却以夸张变形的人物肢体与独特构图,展现出超现实氛围。人物比例与形态有夸张处理,动作姿态充满戏剧感,使画面呈现出奇异而生动的效果。</p><p class="ql-block">画作以海滩为场景,描绘了众多人物活动,看似是对澳大利亚海滩生活场景的呈现,实则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与动态,探讨人性、家庭及社会关系等主题,反映特定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澳大利亚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悉尼港及悉尼海港大桥的景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的是骑兵冲锋的场景,创作于19世纪,与当时的战争题材绘画相关。作品偏向现实主义,力求真实还原战争场面,通过生动描绘人物与场景,展现战争的激烈。</p><p class="ql-block">画家运用丰富色彩和细腻笔触,刻画骑兵冲锋的动态,马匹肌肉线条、人物神情动作都细致入微。通过光影对比,增强画面立体感与真实感,营造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赫敏》(Hermione)</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布面油画是劳伦斯·阿尔玛 - 塔德玛(Lawrence Alma - Tadema)创作于19世纪。作者是英国著名画家,以描绘古罗马和古希腊题材闻名,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 。</p><p class="ql-block">作者运用细腻笔触精心描绘人物肌肤、衣物材质等细节,使画面呈现出高度写实感。画中人物的衣饰褶皱、肌肤色泽都刻画入微;背景的大理石纹理、帷幕质地也表现得十分逼真。色彩运用沉稳而优雅,以柔和的浅色为主调,搭配深色背景,突出人物主体,营造出庄重、典雅的氛围 。</p><p class="ql-block">“赫敏”(Hermione)通常在文学和神话故事中有特定指向,是莎士比亚作品《冬天的故事》中那位坚韧、忠贞的王后形象,也可能与希腊神话等相关联。此画以赫敏为主题,展现出一位具有古典气质的女性形象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尔森的战斗》(Nelson's Last Battle ) </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布面油画由澳大利亚画家汤姆·罗伯茨(Tom Roberts)创作于19世纪末。作者运用松散且富有表现力的笔触,生动展现战场上的混乱与动态。通过描绘战斗中士兵的动作、神情以及战场环境,传达战争的激烈与无情,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也体现对参战者勇气与牺牲精神的某种敬意 。</p> <p class="ql-block">劳伦斯·阿尔玛 - 塔德玛(Lawrence Alma-Tadema)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面油画。作</span>者是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以描绘古罗马和古希腊题材闻名,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小天使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乔治三世》</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托马斯·庚斯博罗于1771年创作的,描绘了英国国王的威严形象。</p><p class="ql-block">画中乔治三世身着华丽礼服,披着红色斗篷,坐在石柱旁,旁边放置着一顶王冠,彰显了他的尊贵与权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剪羊毛》 </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由澳洲印象派画家汤姆·罗伯茨创作的。画作生动展现了剪羊毛这一劳动场景,画中工人们在棚屋内忙碌,有的俯身专注剪羊毛,有的整理羊毛,人物姿态各异,动作自然真实。画家以写实手法,细腻刻画人物与羊毛质感,光影运用巧妙,营造出忙碌而真实的氛围,反映了当时澳大利亚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是澳大利亚艺术中体现本土特色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读书的女人和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由澳大利亚画家艾尔弗雷德·伊萨克·托马斯·汤姆森创作。画面描绘了一位优雅的女性坐在户外读书,身旁伴着两个孩子,一个站着拿苹果,一个躺着休息,背景是开阔的自然景色和海景,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一座座雕塑创作、一幅幅油画作品,无论是来自亚洲包括我国的文物和收藏,还是西方经典艺术的画作,都给人以历史的厚重和美的享受,让我们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感谢阅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