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4国游【3】一菲律宾(下)

黄老师

<p class="ql-block">美篇名:黄老师</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682758</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罗哈斯海滨大道</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4月1日)我们继续在马尼拉市区活动,夜晚我们要离开菲律宾马尼拉搭乘文莱航空公司航班飞往文莱。</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们首先要前往马尼拉的西班牙王城区,从住的酒店出发是要走一段著名的罗哈斯海滨大道。</p> <p class="ql-block">  这海滨大道初始名为甲米地大道,1914年,这大道被命名为杜威大道,它用以纪念在1898年马尼拉湾战役中击败西班牙海军的美国海军上将乔治·杜威。那时的杜威大道已经有了海滨大道的雏形,而现今的罗哈斯海滨大道是在60年代为纪念战后的第一位菲律宾总统罗哈斯而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  罗哈斯海滨大道,它是沿着海岸从南往北笔直延伸,长达10公里,是从机场进入市内的必经之路,它以落日和椰子树著称。此道路宽阔为八车道,椰树夹道,两旁高楼林立。大道周边都是游艇俱乐部、酒店宾馆、商业大楼、夜总会等。它是菲旅游地标之一,这里有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比如马尼拉酒店、邮政总局等,它们代表了菲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展现了西班牙、美国和菲本土的文化的独特融合;沿途还有许多人文景点,如黎刹纪念碑等,深受来菲游客的钟爱。我们昨天到过的罗哈斯海滨大道有黎刹广场段、马尼拉湾摩天轮、海滨步道观日落广场、SM大型购物中心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从这儿离开罗哈斯海滨大道,前往西班牙王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班牙王城</span></p> <p class="ql-block">  驱车不久我们来到了西班牙王城老城墙的一入口处,进入这个入口,就进入了西班牙王城这老城区了。老城由厚实的中世纪式的城墙和壕沟围拢起来的,城墙长达4.5公里,整个城堡共占地约64公项,共有7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王城是一座城中城,是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的一座王城。它以此来分开西班牙人和菲律宾人的居住环境,此城也称为“围墙城市”。它是当时西班牙殖民政府在马尼拉的政治、军事、宗教中心,也是最初的马尼拉城市旧址。</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殖民者于1571年动工,在帕西河南岸开始建城,它以帕西河为界,在其南面沿河修建高墙,直至1606年竣工。在城内建有有总督官邸、民舍、教堂,以及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建筑。其中著名的有马尼拉最大的教堂一一马尼拉大教堂,还有巴洛克式的圣奥古斯丁教堂暨博物馆,以及卡撒马尼拉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  进入王城以后,我们就靠步行来游览此城。街道上的古老建筑和石板路,以及古老的马车乘载游人穿梭于街道,似乎让我们穿越到那过去的岁月。这里曾是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中心和强取豪夺的乐土,它承载着菲的殖民历史和文化遗产,也保留了西班牙古老建筑的风情和特色。对殖民者而言,要统治殖民地的人民,让他们归顺和忠诚于殖民者,宗教无疑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菲律宾就热衷于建教堂和传教,让菲当地民众皈依天主教,使菲律宾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天主教国家。单单一个老城就建有12座教堂,而且规模都不小,装修都很精美,这足以说明西班牙殖民者在菲的文化入侵、思想同化方面做得很到位、很成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圣奥古斯丁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游览圣奥古斯丁教堂,它是西班牙殖民者在马尼拉建起的第一座石教堂,当时成为了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宗教中心。它被命名为圣奥古斯丁教堂,是以纪念罗马帝国末期西方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教父一一奥古斯丁(354年~430年)。他被誉为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菲律宾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时期。它是菲律宾最古老的石头教堂,也是菲律宾保存最完好的巴洛克建筑。菲共有4座16世纪初巴洛克式教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于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圣奥古斯丁教堂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教堂始建于1571年,当初是用竹子、椰叶、木板、泥土等材料建成的,曾于1574年、1583年两次发生火灾焚毁。1587年殖民政府决定改用石头重建,终于在1607年建造成了这座高大宏伟的全石料教堂,一并建成的还有第一修道院。此后,又修建了第二修道院,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对圣奥古斯丁教堂进行扩建。圣奥古斯丁教堂逐渐成为马尼拉乃至整个菲律宾的宗教和文化中心。有趣的是教堂正门两侧各有一对狮子,我们看了倍感亲切,因为这是中国的元素。据说当年以石头复建圣奥古斯丁教堂时,西班牙殖民者雇佣了大量的华人能工巧匠来建造,因此就创造出世界上唯一有看门狮子的基督教堂,这也展现了菲律宾民族融合的独特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教堂分为两层,四方回廊型结构。其外观宏伟壮观,拥有宏大的尖顶和雄伟的立面,还包括拱顶和拱门,展示了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典型元素。它以其细腻的装饰和精心雕刻的细节而闻名,这些装饰代表着巴洛克风格的精髓。它的建筑结构也值得赞美,它采用了坚固的石材和砖块建造,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岁月的侵蚀。教堂的建筑形式和这些结构不仅具有美学上的价值,还在建筑工程上提供了稳定和持久的支撑,马尼拉先后发生五次的地震都没有震倒它,这算是一个建筑奇迹。</p><p class="ql-block"> 这是教堂边上的第一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教堂已拥有400多年的历史,历经地震、台风和战火的洗礼,仍屹立不倒。但历次的战争,如英西战争、美西战争、日美战争,都将圣奥古斯丁教堂及修道院置于枪林弹雨之中。战争使圣奥古斯丁教堂呈现一片破败景象,第二修道院变为一片废墟,其余建筑都残缺不全。战争期间教堂内珍藏的大量圣器、油画、雕塑等都被洗劫一空。</p> <p class="ql-block">  二战结束后,圣奥古斯丁教堂才得以重修,教堂和第一修道院恢复了当年的面貌。在这多灾多难的漫长岁月里,圣奥古斯丁教堂见证了菲律宾跌宕起伏的历史。在这个古老的建筑中,人们也可以感受到菲律宾人民的历史情感和文化根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教堂成为了许多重要会议、宗教仪式和庆典的场所。1581年,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教区主教大会,讨论了菲律宾奴隶制的废除;1585年,向日本派遣传教士的决定在此作出;1953年,菲律宾国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此召开。由此看出圣奥古斯丁教堂的历史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p> <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教堂的正中是奥古斯丁像和耶酥像。在教堂内还可以看到华丽的壁画,彩色玻璃窗和许多精美的雕塑,这些艺术品展现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宗教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的礼拜堂是整个圣奥古斯丁教堂的精华,走进礼拜堂,仰头看穹顶,圣经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立体感很强,它让人们感受到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宗教氛围和信仰。高大的柱子从顶部到底座都雕刻着玫瑰形饰物,唱诗班阁楼的顶部装饰着可爱的小天使,高高的穹顶上垂下来的巨大枝形吊灯更增添了几分庄重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教堂的特征是石块上的浮雕,细致逼真。教堂内部的天花板以精致细腻的浮雕及雕刻技术,透过凹凸等设计手法处理,在石造建材上展现多重的光影效果。墙壁上那精美的绘画,讲述着圣经里的经典故事。在这座教堂里游览,真让人觉得是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让你陶醉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p> <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教堂的每块砖石、每一寸土地都带有厚重的历史感,随手触碰的石板、墙壁、物件都是记录历史的活化石。教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无数故事和回忆。它见证了菲律宾人民的信仰、勇气和坚持,也成为了文化传承和认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菲律宾历代高官显要的骨灰都埋在教堂内,地板上刻着死者的生卒年份。教堂四周还有许多关于耶酥的各种材质各种形态的塑像,还有18世纪的管风琴,19世纪的水晶吊灯、枝型灯和彩色玻璃显得十分华丽,极具历史感,不愧是菲的历史象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圣奥古斯丁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教堂内原有珍藏大量圣器等珍贵藏品在多次战争中被洗劫一空。1965年为纪念天主教在菲传播400年,圣奥古斯丁教堂展出了全国各地建于16世纪到19世纪之间的百座教堂照片,由此也萌发了创建一个博物馆的想法。此后圣奥古斯丁的教徒不断收集在几次战争中失去的各类珍贵藏品,终于创建了圣奥古斯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博物馆现设在教堂正门的右手边修道院里,它是由托铂修士管理的私人博物馆,展示26幅圣像、古董等,所以需要另外购票。博物馆有两层,里面收藏了大量奥古斯丁教士收集的菲律宾手工艺品和宗教艺术品。珍藏有大量的17~18世纪的宗教圣器、油画、雕塑、地图、典籍等。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珍贵木材雕刻的木画,至今色彩依然鲜艳如新。</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通道的墙上一侧挂有许多珍贵的油画,另一侧则是拱门式窗户,釆光通透。那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房间陈列着许多实物,它们在无声诉说着几百年前传教士们的生活点滴,描述着圣经里的经典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如雕塑,祭坛、圣器,教士的衣服、木雕等。它们都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和对细节的追求。这些艺术品承载着信仰和宗教故事,让人们在参观中感受到一种宗教与艺术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二楼唱诗班的位置向下俯看一楼教堂的主殿堂,非常的精致与壮观。</p><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教堂暨博物馆是菲律宾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是马尼拉人的信仰和宗教活动的中心。教堂每天都会吸引大量的信徒前来祈祷和参与宗教仪式,在教堂的庄严氛围中,人们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内心的宁静。教堂除了举行教会的日常活动和供游客们参观外,亦是新人们纷纷追捧的婚礼举办地,新人们也都希望自己的爱情也可以获得神的祝福吧。这里是来马尼拉旅游的网红打卡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这座历史建筑,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菲律宾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圣奥古斯丁教堂成为了菲律宾文化的窗口,它向世界展示了菲律宾人民的信仰、艺术和独特的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  在圣奥古斯丁教堂对面,过一条小街就到了卡撒马尼拉博物馆。该博物馆重建于19世纪,展室设在二、三楼。据说里面展示了西班牙晚期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收藏了大量16~19世纪的家具和艺术品。参观它是要购门票,并严禁拍照的。我们没有上去参观,只在一层照照相。</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一楼是开放的小院子,石墙、绿植、楼梯、古水井构成一幅优雅、幽静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屠杀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游览完圣奥古斯丁教堂暨博物馆后步行前往马尼拉大教堂,途中参观了在王城中的一处街心公园立着的一个马尼拉大屠杀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1941年日军攻打马尼拉,美军撤出马尼拉后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日军兵不血刃侵占了马尼拉。1945年美军卷土重来,登陆攻入城内与日军激战,日军在撤退过程中对马尼拉进行了疯狂的屠杀。</p> <p class="ql-block">  这马尼拉大屠杀纪念碑的雕塑正中是一位母亲怀抱着自己在战火中死去的孩子,其周围是或死或伤的普通民众,画面的情景是无比的凄凉和伤悲。根据纪念碑的碑文介绍,在1945年2月3日至3月3日日本战领军在马尼拉街头屠杀平民超过12万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被埋葬在公墓里,他们的尸体已经被大火吞噬,或者在废墟的瓦砾下被压成尘土。他们中许多是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这座纪念碑是1995年建造的,是献给所有那些无辜的战争受害者的。</p> <p class="ql-block">  在大屠杀纪念碑旁有一宣传栏,展示1945年日军在马尼拉大屠杀的有关图像资料。这不禁让我想起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我国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30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史称南京大屠杀。这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黑暗的一页。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马尼拉我们重温日军的侵略史,很有现实意义。历史不可忘,吾辈当自强。</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马尼拉大屠杀纪念碑后我们前往马尼拉大教堂参观游览,途中见到一队穿着华丽衣裳的本地人,他们也是前往大教堂,拟参加宗教节目表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马尼拉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马尼拉大教堂,它又名“马尼拉圣母无原罪圣殿主教座堂”。可想而知这座教堂是以圣母玛丽亚为主,所以在堂中肯定是摆设圣玛丽亚的雕像。正如圣奥古斯丁教堂,它是尊崇天主教圣人、圣师奥古斯丁,所以其堂中主要摆设圣奥古斯丁雕像。现存的马尼拉大教堂是此地区的主教座堂,其地位不能小看。由于此教堂在1958年由梵蒂冈出资修复,并在1981年由罗马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它指定为圣殿,那真是锦上添花、无上荣光。</p><p class="ql-block"> 马尼拉大教堂其外型结构完全不同于刚才游览过的圣奥古斯丁教堂。它是属于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呈现的是敦厚、低调的罗马式风格,迥异于教堂的主流建筑。而巴洛克式教堂是富有堂皇、奢华、高调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马尼拉大教堂初建于1581年,比圣奥古斯丁教堂迟建10年。它因地震、战争等原因多次被毁,现在所见到的教堂是于1958年第八次的重建。</p><p class="ql-block"> 远看马尼拉大教堂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敦厚、庄严的形象彰显教会的权威。宏伟的三个巨大的拱门,位于层层阶梯之上,而层层递进的拱门顶上还雕刻着精细的花纹。门楣上刻有拉丁文字,意思是:我们奉献给你洁净之心。立面墙壁上6尊雕刻精美的白色宗教人物悲悯地注视着芸芸众生,形象地表达出基督教以拯救包容为主的教义,散发出浓浓的宗教气息。屋子顶部还雕刻着2个可爱的小天使和庄严的十字架,边上3个小教堂由马赛克装饰。其壮丽的钟楼,巨大的圆顶和精美的雕刻无不彰显着华丽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  教堂外侧两边墙面上是镶有精美彩绘玻璃的玫瑰花形窗户。教堂外两侧是绿植葱葱,鲜花盛开的小花园,还有信徒膜拜圣马丽亚的雕塑群等装饰。</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大教堂,那罗马式拱券结构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一股堂皇和庄严肃穆的直觉扑面而来。教堂正中央,那镀金的圣坛后立着圣母玛丽亚塑像,她头戴金环,笼罩在柔和的金色光茫中。她前面是十字架上受难的基督耶酥,边上还有圣彼得雕像,还有展示圣经故事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教堂两侧的彩色玻璃窗,五颜六色,斑斓亮眼。彩色玻璃窗利用光线和颜色的变化,为教堂内部营造出神圣而宁静的氛围。教堂内的雕塑和艺术品也展示了菲律宾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宗教信仰的表达。壁前还有高大的管风琴,这是大教堂的标配。它至今还可以用,每逢重要节日,教堂进行神圣的宗教活动时,足有4500管的大型管风琴便会奏起悠扬的宗教音乐,更增添了几许节日的庄重。</p> <p class="ql-block">  二战期间马尼拉大教堂曾被炮火轰炸的仅剩两个木雕,而这两个珍贵的木雕现今还珍藏在马尼拉大教堂的一个展室里,那里还展示有以前大教堂的旧照片。</p> <p class="ql-block">  马尼拉大教堂见证了菲律宾天主教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人们寻求心灵抚慰和宗教启示的圣地,信奉天主教的马尼拉人每个周日都会在这里做礼拜。它自建立以来都是马尼拉教区主堂,虽近500年历经多国殖民和战火,其主教地位还一直延续至今,在历仼主教中在位最长的历经33年(1916~1949)。马尼拉上流社会人士都会将这里作为子女结婚、受洗的首选,接受大主教的祝福是他们身份的象征。教堂里还接受普通人的婚礼,新人们在神灵面前许下一世承诺,尽情享受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刻。马尼拉大教堂也是游客来马尼拉旅游必游的景点,是深入了解马尼拉历史、文化、宗教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马尼拉大教堂的正对面,是罗马广场。这里曾经是斗牛比赛的地方,后来改为花园广场。在广场中央立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1748.11~1819.1)铜像,他是一个让西班牙走向衰落的国王。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立他的铜像,有人说是人们为感谢他让菲律宾生产天花疫苗而立的。</p> <p class="ql-block">  在罗马广场边上还有个红色方正的建筑,原先是马尼拉总督府,曾几次毁于地震。现存的建筑建于1976年,目前是菲律宾统计局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广场另一侧的白色建筑是菲的财政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圣地亚哥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  圣地亚哥古堡,位于王城西北段,它与马尼拉大教堂一街之隔。我们参观完马尼拉大教堂后前往圣地亚哥古堡打卡,从这个公园进去,往里走就到护城河和城门。因临近午饭时间我们没有进去详细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圣地亚哥古堡始建于1571年,历时15年才完工,它是西班牙人抵御外敌的要塞,是西班牙王城最古老的工事之一。在厚达10米的城墙上筑有塔楼,炮台等工事。城外修建有护城河。该城堡在二次大战中被毁坏,经过重建后现在变成了一个公园和散步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堡的城门,在里面建有许多的牢房和深幽的水牢,曾作为西班牙殖民者和日本占领期间关押和杀害菲律宾人的地方。1896年民族英雄黎刹就是被西班牙殖民政府抓捕关押在此。1896年12月30日黎刹被西班牙殖民政府以“非法结社和文字煽动叛乱”罪名处决。曾关押他的那个房间现被作为黎刹事迹的陈列馆,里面陈列了许多有关黎刹的资料,如他写的书籍、素描、手稿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拉普拉普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  游览圣地亚哥古堡后我们驱车前往午餐的途中见到了拉普拉普纪念碑。拉普拉普是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土著酋长,当年率领族人打退了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马克坦岛,还杀死了他们的首领,即一大名鼎鼎的航海家麦哲伦,成为击退欧洲人入侵的第一位菲律宾人。</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前往菲律宾国家博物馆参观,这是我比较期待的一个参观项目。到了国家博物馆售票处,被告知今天临时闭馆无法入内参观,这让我很失望。我对菲国家博物馆预先还做了功课,以便有的放矢地参观。菲国家博物馆分为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和国家天文馆四个分馆。这个博物馆综合体展示了艺术、人类学和自然历史的收藏品。游客可以欣赏到菲律宾艺术家的作品,了解菲律宾的历史和文化,并观赏古代文物和化石,以及较古老的人类遗骸等。一艘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型帆船于1600年年沉没于菲律宾水域上,被打捞上来的遗物和珍宝,成为博物馆最亮眼的展品……这次无缘于博物馆,争取机会往后给予弥补上。</p><p class="ql-block"> 由于没能参观上国家博物馆,地导临时联系上菲律宾华人历史博物馆,那儿有开馆,我们便驱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菲律宾华人历史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通常所说的菲律宾华人历史博物馆,其真正的名称为“菲华裔文化传统中心”。它坐落在马尼拉王城区一条不太喧闹的街道深处,据说选址在此是因为不远处就是西班牙统治时期华人遭受大屠杀的“八连”遗址。在这个看上去普通的四层建筑里,它以珍贵的文物再现了华裔菲人千年的历史和生活,以及绵延在这段历史长河中那不寻常的如歌往事。</p><p class="ql-block"> 菲华人历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一个由华人出资,民间团体创办的博物馆,该博物馆于1999年开馆。博物馆分为“早期的接触”、“华人社会的形成”、“19世纪的生活图景”、“抗日战士”、“有华裔血统的社会名人”和“华裔菲人与国家建设”等部分。馆内以大量的陶瓷器皿、钱币、中国古代的航海图等实物以及图片、资料等,再现了华裔菲人千百年来的生活史、奋斗史和贡献史。</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由各个不同时期的展品所连接起来的一个长长的真实故事,就像博物馆导言中所写的那样:在菲律宾生活的每个领域,在菲律宾历史的每个阶段,在其文化和传统、语言和歌曲,在一切菲律宾的东西中,都跳动着华人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远在菲律宾有记载的历史之前,大陆的中国人随着他们的航线,就与菲律宾的土著人之间进行贸易。据考证,中菲两国文化及贸易关系的正式建立,始于公元928年(即唐朝末期)。中国商人坐帆船携带中国丝绸、瓷器、农具和装饰品,坐帆船来交换热带土产龟甲、海参、鱼翅、燕窝和珍珠等海产品,这就是著名的“大帆船贸易”。而博物馆里,也有一艘大帆船模型,展现了这段历史。大帆船贸易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于是就有了“海上丝绸之路”之称。</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用多个篇幅讲述菲中友谊的悠长历史,其中一事件尤为感人。据史书记载1417年菲律宾苏禄苏丹巴都葛到中国朝贡,在回国途中,死于山东德州,受到中国皇帝厚葬。这苏丹坟墓在中国一直很好地保护至今,它是菲中人民友谊历史渊源的最好见证。2017年菲律宾和中国各团体为纪念菲苏丹访问中国600周年举行盛大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  “八连”是西班牙殖民时期集中和限制华人的地区。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华人支撑起了整个殖民地的经济,在满足了西班牙人需要的同时,也使他们恐惧。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迫害和驱逐,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华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他们为了自我保护而组织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医院、银行、工厂、墓地和商会。华人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生存,而且这个小世界日趋成熟。据统计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从1603 年到1820 年, 西班牙殖民者就以种种借口制造了针对在菲华人的6 次大屠杀,罹难的中国人近10 万人。</p> <p class="ql-block">  早期漂洋过海的华侨,与其他国家华侨一样多为文盲。他们迫于生计,或充当苦力,或以“三刀”(菜刀、剃头刀和剪刀)、“两小”(小商、小贩)等活计闯天下。</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最令人注目的是,各种用树脂制作的人物十分逼真。每一尊塑像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都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华人当年的生活状况。他们有手持扁担箩筐的挑担人,制造饰品的手艺人、还有木匠、补鞋匠、剃头匠等辛苦做工的场景。这身临其境般重现当年情景的效果,让参观者深刻体会到华人早年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早期移居菲律宾的华人,多是生意人、工匠和农民,他们带来的先进工具,促进了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像耕地用的犁、耙等,现在菲律宾人还在用,就是当时从中国带来的,而且叫法也和闽南人一样。</p> <p class="ql-block">  华人还为促进菲律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教堂建造、圣像雕刻、宗教书籍印刷出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菲律宾历史上最早的三本书,其中两本是西班牙文,一本是华文,都是教义问答手册,就是由华人印刷工龚荣于1593年印制的。</p> <p class="ql-block">  在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统治的独立斗争中有华人血统的何塞‧黎剎被西班牙殖民政府逮捕关押直至处死,他后来被尊称为菲律宾的国父。</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也展现他被关押在牢房中的情形,并写下绝命诗《我的最后之诀别》的全部内容。</p> <p class="ql-block">  在中日爆发战争后,菲律宾华人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抗战。他们抵制日货,捐款购买物资寄送到中国,还捐款500万约捐献飞机50架,有人甚至到中国加参加抗日军队。</p><p class="ql-block"> 在日军侵占菲律宾后,菲律宾华人组织起多支抗战队伍与菲当人一起抗击日本侵略军。当时华人的地下游击队有:华侨战时血干团、华侨青年战时特别工作总队、华侨义勇军、迫击团399部队、华侨抗日支队、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华侨抗日锄奸义勇队等等。</p><p class="ql-block"> 此图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照片。该队成立于1942年5月,以52人为核心成员,后扩至5个大队,参战260多次,死伤敌人2000余人,队员牺牲了70多位。总队长黄杰曾参加中国新四军作战过。</p> <p class="ql-block">  当日军占领马尼拉后,日军即刻展开报复。著名抗日组织和抵制日货委员会的领导人都遭逮捕和杀害,包括中国驻菲总领事杨光泩及七名馆员。华侨组织抗日武装同菲律宾游击队并肩战斗中,有不少华侨壮烈牺牲。这些烈士可歌可泣!</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还介绍了在各个领域事业有成的华人代表。这些人的家族跨越两种文化、继承双重文化遗产和美德,有着不少动人的事迹。尤令人感到振奋的是,他们的作为与成就,不但丰富了菲律宾的历史,并深刻影响着当今的社会生活。在此列举两个人:</p><p class="ql-block"> 傅焕光(1892年2月—1972年11月),江苏太仓人,1914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森林技术管理科,1917年转农科学习,后来回到中国成为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以林学、水土保持和南京中山陵园建设、主持浙江奉化蒋介石母亲墓地规划,提出“森林兴国”理念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林惠祥(1901-1958),出生中国泉州晋江,是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1919年他随父到台湾后转往菲律宾生活与工作。1921年考取厦门大学,1926年厦大毕业,获学士学位。1927年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仅一年时间就顺利毕业,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28年回到中国工作。林惠祥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却是辉煌的。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台湾裂地,成为我国系统调查研究台湾高山族第一人;他多方考古探查,发现了福建省内多处史前遗迹;更是他确立了我国人类学体系,奠定了我国人类学学科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中国老一辈军事家叶飞(1914.5~1999.4),1914年生于菲律宾奎松省地亚望镇的一个中菲混血家庭,父亲叶荪卫祖籍福建南安,母亲麦尔卡托是菲律宾当地人。当他5岁时就送回福建交由父亲在老家的发妻抚养,从此以后在中国读书和参加革命斗争及工作。他曾当任福州军区司令和海军司令,历任福建省长、交通部长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有人说:“叶飞是菲律宾对中国的一项贡献,就像我们许多有华人血统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对菲律宾的贡献那样。”此评论说得有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 此图为1989年1月24~31日叶飞率中国人大代表团访问菲律宾,受到阿基诺总统的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还专门设一个陶瓷器展馆,里面展出了10至17世纪在菲律宾出土的中国陶器和瓷器。这些文物是中菲之间广泛而历史悠久的海上贸易关系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陶瓷器在菲律宾古老住区、墓地和沉船上被大量发现。它们出自中国古代的名窑,多数来自中国华南的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省。在西班牙王城区基建时也挖出许多瓷器碎片,证实华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心脏地带的活跃存在。在9世纪前发现的中国陶瓷数量很少,但菲律宾华人历史博物馆以拥有5件唐代陶瓷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  我们花了约一小时参观游览完菲华人历史博物馆,感触很深。这博物馆的创立不仅展现了海外华人的“根”,更成为了一部华人的文化史。一座华人历史博物馆,它承载了菲律宾华人的历史与骄傲,见证了华人辛酸史。菲律宾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对菲律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也希望菲律宾华人的后裔不忘本、不断根,继续奋发图强,在报效自己祖国一一菲律宾的同时多做一些有益于中菲友谊之事。</p><p class="ql-block"> 下午15:00我们离开博物馆返回酒店稍事休息后,要去机场候机前往文莱国。</p> <p class="ql-block">  此次我们在菲律宾游览5天,住宿4晚的行程即将圆满结束,我们主要游览了薄荷岛和首都马尼拉大都市。在薄荷岛我们游览了建于16世纪的巴克雷扬老教堂、歃血为盟纪念碑;还游览了奇特的巧克力山、东方的亚马逊;观赏了迷人的眼镜猴等。还出海追逐可爱的小精灵海豚,并下海浮潜观赏斑斓而神秘的海底世界;在马尼拉市主要参观游览人文景观,如黎刹纪念碑、中国园、唐人街、世界文化遗产圣奥古斯丁教堂暨博物馆、大屠杀纪念碑、马尼拉大教堂、菲华人历史博物馆等景点。行程内容丰富多彩,真是精彩纷呈,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份依依不舍和美好的心情,我们将告别菲律宾,于晚上20:30乘坐文莱皇家航空公司5J409航班飞往文莱国。此图为马尼拉国际机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