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锡惠公园·名胜古迹区(下)

海春居士

“愚公谷”是明代诗人邹迪光的私人园林,“愚”泛指隐者,“谷”是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现在的愚公谷是按照原貌重建的,具有明代古典园林特色。 邹迪光购得此地后,依山取势,建筑园林,使山景与花木建筑融为一体,又以黄公涧为源头活水引入园内,园中或涧或溪,或池或塘,山光水色相映成趣。 愚公谷的荷花池畔长廊围池缭绕曲折、婉转多姿。 长廊中建有一轩二亭。 轩名“荷轩”,由画家吴作人书额。 轩前对联“得山水清气,极大地大观”,是山水画家钱松岳所书。 荷轩以南的泉亭名“滤泉”。泉边枝峰阁有唐代古联:“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 南边廊内的对联“老龙听法,顽石点头”,巧妙地写出了当年惠山寺高僧讲经,老龙也前来听法,使大殿前听松石连连点头的意境。 一池清泉,一段曲廊,烟雨江南的灵秀和聪慧尽显其中。 沿荷花池的长廊前行,池中如影随形,和亭廊桥榭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 池畔假山,层层叠叠。 池上石桥,凌空飞架。 周边绿植,遮天蔽日。 “印心石屋”卧碑上的 四字为清道光皇帝御笔,刻于“若冰洞”旁。洞中“若冰泉”为惠山九龙十三泉之一。<br><br> 锡麓书堂。 “碧山吟社”由宋代婉约词派领军人秦观后裔秦旭创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当年,秦旭与无锡九个在野学士老诗人于此结社,初为十老社,后称碧山吟社。 碧山吟社的《十老堂》匾额是沈周所题。 堂内陈列着精美的根雕作品。 《山景》、《石榴喜果》。 《南海观音》、《雄鹰》。 《金鸡报晓》、《古根山景》。 《日出》、《拥抱》。 《鱼萝》。 《双鲤跃进》。 《古梅》。 《凤舞》。 《太湖石》。 《灵芝》。 《狐狸》。 “万卷楼”处于“二泉”南侧,是为纪念南宋礼部尚书尤袤而建。尤袤是无锡人,在诗词方面和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相传尤袤告老还乡后,以抄书为乐,积书三万卷,皆藏于万卷楼中,后毁于火灾。如今的万卷楼是锡惠公园内最为雅致的品茗佳处。 “陆子祠”位于二泉亭旁的石平台上,始建于宋代,祠内挂有茶圣陆羽画像。 如今的陆子祠是一个伴有茶艺表演、民乐演奏的茶室。 “华孝子祠”是南朝古迹,是为纪念东晋无锡孝子华宝所建。碑坊式大门上的《华孝子祠》匾额是乾隆年间无锡人嵇璜所题。 在华孝子祠大门对面是一座华氏家族旌表忠孝节义及科第中试的纪念性四面牌坊,俗称无顶亭,单间正方形,木石结构,藻饰精美。明清时,无锡华氏共出进士37名,其中榜眼两名。家族内因此流传有“未出状元,亭不结顶”的说法,用以激励华家子孙。 据史籍记载,华宝幼年丧母,与父华豪相依为命。东晋义熙末,华宝8岁时,华豪跟随大将刘裕北伐,远戍长安,临别时华豪嘱咐华宝说:“须待我驻防期满回家,再为你行成年礼和娶亲。”谁知长安失陷,华豪战死。华宝奉父一言,终身不冠不娶,70岁时以弟华宽子为嗣,于是以孝闻名于世。南朝时期,齐高帝降旨旌表门闾,赐华宝故宅“孝子”额。 “永锡堂”供奉的是无锡华氏世系中的著名人物,展示了无锡华氏的家学门风。 成志楼。 享堂。 享堂神龛内供奉着华孝子青铜坐像,正中挂有趙孟俯书写的匾额《孝行为首》。铜像上方还悬挂着由唐代魏征所撰《孝子华公像赞》:“承父之命、恪守以终、八十不冠、万世被崇、名标青史、子孝父忠、绵绵遗泽、衍庆无穷。” “李忠定公祠”始建于宋淳熙年间,是为纪念宋相李纲所建。 祠院。 李纲是北宋时期抗金的主战派,靖康元年任行营参谋官,指挥军民开展汴京保卫战,由于权奸构陷,李纲遭贬出京。南宋时期,李纲几经浮沉,官至尚书仆射,加封开国公。终不满朝廷腐败无为,回乡安养,死后葬于福州。 宋代著名哲学家朱熹盛誉李纲为“一世伟人”,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 李忠定公祠历代多次迁建,直到清康熙年间才重建于现址。 “顾端文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顾氏族人祭祀明吏部文选郎中、光禄寺少卿、东林党领袖、乡贤顾宪成之场所。 享堂楹柱上是集郭沫若字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堂内抱柱联:“立朝与天子宰相争是非,悉宗社远猷,国本重计;居恒共师弟朋友相讲习,惟至善性体,小心工夫。”是其后裔、状元顾皋所撰。 “邹忠公祠”始建于明代。 祠内主祀宋代诗人宝文阁学士邹浩,附祀裔孙邹迪光。 邹浩是宋元丰年的进士,在中书省任右正言,他官不大却因反对宋哲宗立刘妃为后,遭罢官。宋徽宗时因受蔡京迫害,曾两次贬谪岭南,赦归后因染瘴疾病亡,后复其待制之职赐溢“忠”。 邹迪光是明万历年的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后遭吏议罢官。返乡时,众多百姓为他送行并祭祀他。返乡后在惠山建造“愚公谷”,常与文士优游唱酬其间,一时风靡江南。 邹忠公祠虽然庭园不大,仅左右二个院落,但庭院内亭榭池沼,布局雅致。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