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国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的时间一般被认为是:</p><p class="ql-block">1929年到1941年</p><p class="ql-block"> •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崩盘(“黑色星期四”),被视为大萧条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 1930年代:美国及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飙升,银行倒闭,农民破产。</p><p class="ql-block"> • 1941年:随着美国加入二战,战争带动工业和就业,大萧条正式结束。</p> <p class="ql-block">大萧条持续了大约12年,这是因为:</p><p class="ql-block"> 1. 初期冲击非常严重:1929年股市崩盘后,整个金融系统信心崩溃,银行大量倒闭,企业裁员,失业率迅速攀升(到1933年,失业率超过25%)。</p><p class="ql-block"> 2. 没有现代社会保障:当时没有今天的失业救济、存款保险,很多人一旦失业就是彻底破产。</p><p class="ql-block"> 3. 政策试错多、恢复慢:**胡佛政府起初采取“市场自我修复”方式,效果不大;后来罗斯福推出“新政”(New Deal),虽然起到了缓解作用,但经济并没有完全恢复。</p><p class="ql-block"> 4. 直到二战爆发:是战争带动了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就业(如军工、运输等),才真正拉动美国走出大萧条。</p><p class="ql-block">(从欧洲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某种角度来说把美国拉出了大萧条的泥潭!)</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倒掉牛奶?</p><p class="ql-block">简而言之:供过于求 + 价格崩溃 + 没有有效分配机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详细解释如下:</p><p class="ql-block"> 1. 农产品价格暴跌:</p><p class="ql-block">大萧条时,老百姓没钱消费,城市需求暴跌,牛奶价格低得可怜,农民卖牛奶连运输成本都不够。</p><p class="ql-block"> 2. 倒掉比出售更“划算”:</p><p class="ql-block">因为送去市场要花运费,还可能卖不出去,农民反而亏更多。于是索性倒掉牛奶,以减少市场供应、维持价格。</p><p class="ql-block"> 3. 缺乏冷藏和物流体系:</p><p class="ql-block">当时没有大规模冷链运输,牛奶易腐败,即使捐出去,也难以快速、有效送到城市穷人手中。</p><p class="ql-block"> 4. 政治抗议行为:</p><p class="ql-block">有些倒牛奶是农民联合组织的抗议行动,意在向政府施压,要求干预价格、补贴农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