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西安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都之中,隐藏着一座融合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精髓的瑰宝——西安清真大寺。坐落于西大街鼓楼西北隅化觉巷内的这座古老寺院,不仅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伊斯兰建筑群,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世界伊斯兰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陪同外地友人到此参观,恰逢回族信众在此礼拜,那份庄严与震撼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西安清真寺,作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地位与价值无可替代。</p> <p class="ql-block">踏入清真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峨壮观的大照壁,它不仅是寺院入口的标志,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寺内布局严谨,沿中轴线东西对称展开,四进院落层层递进,每一进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从石牌坊到省心楼,从礼拜大殿到凤凰亭,每一处建筑都精雕细琢,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典雅与伊斯兰教建筑的独特韵味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五进院落沿东西走向呈长方形布局,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中轴对称的设计以木牌楼、五间楼、石牌坊、省心楼、礼拜大殿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恢弘气度。</p> <p class="ql-block">众多外国友人慕名而来,他们对西安大清真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赞叹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西安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调,巧妙融入伊斯兰教建筑元素,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以及遍布各处的阿拉伯文套雕,无不彰显着两种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精神。特别是礼拜大殿,其庞大的规模可容纳千余人同时礼拜,内部精美的藻井彩画与阿拉伯文图案相得益彰,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正门采用硬山建筑形制,开间五间,进深两间,配以三对石鼓,琉璃瓦顶熠熠生辉,尽显庄重与华美。</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为三间四柱式,中楣镌刻“天监在兹”,两侧分别为“钦翼昭事”和“虔诚省礼”,均为明代遗存,字迹遒劲有力,彰显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省心楼为三层八角攒顶木构建筑,高约20米,是清真寺的最高建筑,兼具宣礼塔功能。楼下四面开门洞,地面中心嵌有石雕二龙戏珠,砖壁雕刻纹饰精美绝伦,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清真寺的庭院之间,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和谐共存。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每一道门楣上的匾额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宗教情感。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更能深刻体会到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礼拜大殿宽七间,进深九间,屋顶覆盖蓝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宏大。殿内可容纳2000人礼拜,藻井天花达600余幅,中心以阿文经文装饰,形似篆体,彰显宗教艺术的极致之美。</p> <p class="ql-block">东面题有“敕赐礼拜寺”(明代董其昌手迹),西面镌刻“道法参天地”(宋代米芾手迹),书法与建筑相得益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敕修赐殿,始建于南宋时期的礼拜殿,收藏有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石碑,以及慈禧太后题字的牌匾“派衍天方”。据传,慈禧太后西行时,穆斯林将领马福祥随侍左右,太后离开西安时应其请求为清真大寺题字,这一历史佳话为寺院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西安清真大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探访与研究。在这里,人们可以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与慰藉,也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多元共生的美好与和谐。</p>